高斯投影分带
高斯-克吕格投影
坐标轴向西 平移500公 里后的坐标 原点
纵坐标( )
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
赤道
′
横坐标( )
公里
°
高斯-克吕格投影
• 由于高斯-克吕格投影每一个投影带的坐标 都是对本带坐标原点的相对值,所以各带 的坐标完全相同,使用时只需变一个带号 即可。
高斯-克吕格投影
(广东省内的分带)
中央经线 为111°° 和117°或 六度分带 的19和20 带及三度 分带的37 和39带的 地图中的 同一位置 的坐标是 相同的。
高斯-克吕格投影
横切 圆柱
地球
六度分带 中每个带 的中央经 度
高斯投影分带
六度分 带的带 号
三度分带中 每个带的中 央经度
三度分带 的带号
高斯-克吕格投影
(广东省内的分带)
赤道
° 带编号 带编号
°
°
°
°
高斯-克吕格投影
• 在高斯坐标系中,为了避免横坐标Y有负值, 将其起算原点向西移动500公里,即对横坐 标Y值按代数法加上500000米。此外,在 计算出来的和数前面加上带号,以便识别 该点位于何带。例如位于19带之某一点, 其横坐标值为Y=-126568.24米,根据上面 的规定,改变的(通用的)横坐标值 Y=45373°
°
°
高斯-克吕格投影
• 按高斯-克吕格投影公式,将大地坐标转换为这 样的平面直角坐标,称为"高斯-克吕格坐标”。 此投影中央子午线无变形,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 度变形愈大,必须采用分带投影加以限制。此投 影具有投影公式简单、各带投影相同等优点,适 用广大测区的一种大地测量地图投影,为许多国 家所采用。我国于1952年开始正式用作国家大地 测量和地形图的基本投影,并作为我国五十万分 之-及更大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高斯投影分带
• 按一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 带,这是高斯投影中限制长度变形的最有效 方法。分带时既要控制长度变形使其不大 于测图误差,又要使带数不致过多以减少 换带计算工作,据此原则将地球椭球面沿 子午线划分成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以便 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分带
• 通常按经差6度或3度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 六度带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 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第 1、2…60带。三 度带是在六度带的基础上分成的,它的中 央子午线有一半与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 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 1.5度子午线起每隔 经差3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三度 带第 1、2…120带。
高斯投影分带
• 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 73度东至135度,可 分成六度带十一带或三度带二十二带。六 度带可用于中小比例尺(1:25000以下) 测图,三度带可用于大比例尺(如 1: 10000和大于1:10000比例尺)测图。广 东省的经度范围是109°39′至117°12′,六 度带有两个带,带号分别是19和20,三度 带有3个,带号分别是37、38、39。分带图 如下:
高斯-克吕格投影
• 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是等角横 切椭圆柱投影,由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 后经克吕格扩充并推倒出计算公式,故称 为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该投 影以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后为坐标轴,中 央经线和赤道交点为坐标原点,纵坐标由 坐标原点向北为正,向南为负,规定为X轴, 横坐标从中央经线起算,向东为正,向西 为负,规定为Y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