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

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研究生姓名:王劝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导师姓名、职称:庞守兴教授开题时间:2010.3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它强调从上到下的集权化管理。

纵观国内高校校长本身就是教授,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也都是教授,似乎教授治校早已实现。

但是教授们被安排到行政位置上,他们会担任更多的行政职务,在决策和管理时,大都从管理的视角、用科层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学术事务,不是学术民主管理。

而且由于他们整天忙于行政事务,对学术研究的关注日渐淡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可能会无视学术和学科建设的规律,背离大学学术的精神。

这必然会削弱很多大学教授的学术权力,使教授们陷于追求学术和适应管理的两难境地。

虽然一些高校设有各种学术机构,但多从属于行政部门,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行政人员成了学校管理的主体,过多地介入到学术事务中,排斥、忽视了专家学者对学术事务的决策。

这种现象导致大学学术权力的弱化,学术人员地位不高,教授及学术组织的作用不突出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学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学术风气的提高,而且制约高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今年两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大学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围绕这一议题,关于“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大学自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这种呼声背后反映的正是大学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

针对这一问题,探索教授治校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是我国高校解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矛盾和冲突的理性之策。

“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传统的管理理念。

它形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伴随着西方大学近千年的发展演变而流传至今,作为一种大学民主管理的传统理念,教授治校至今仍是现代大学管理努力追求的理想。

我国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由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于1938年在昆明联合成立的,1938 年4 月—1946 年7 月,历时八年多)就奉行过教授治校,强调学术权力。

如校长坚持教授治校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备稳定的教授治校体系;坚持教授治校,处理好和政府的关系等。

作为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认为,“教授与校长相比, 校长固然重要, 但不过是率领职工给教授搬椅子凳子的人, 最重要的是教授。

”因此, 梅贻琦在办学举措上注意听取教授们的意见, 采取“吾从众”的方针, 这在思想观念上确立了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在联大的主体地位。

在机构设置上, 西南联大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常务委员会, 由原三校校长组成。

校一级的民主管理机构主要有校务委员会和教授会, 校务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委员、常务会秘书主任、教务长、总务长、各学院院长及教授、副教授选择代表组成;教授会由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常务会秘书主任为当然成员。

由此, 形成三级管理机构。

教授会主要负责审议:教学及研究事项的改进方案;学生导育的方案;学生毕业成绩及学位授与;建议于常务委员会及校务会议的事项;常务委员会及校务会议交议的事项。

此外,选举参加校务会议的教授、副教授代表,也是教授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此外,联大还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 聘请教授和高级职员为委员,由一名教授任主席,以解决各种专门问题。

由于上述机构都由教授充任,所以在作出各种决策时,大都能体现教授们的民主意愿。

哪怕是顶住外界的种种压力,依靠教授治校的传统也未动摇过。

陈立夫担任教育部长时,打着“军政统一”的旗号,曾多次想从校外委派专职的国民党职业政客担任联大的训导主任,以从思想上控制联大,但均被联大以教授治校是三校的一贯传统必须予以尊重为由而婉拒,并任命本校口碑佳、学识好的查良钊教授出任训导主任。

针对当前高校中行政权力过于膨胀的问题,研究借鉴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经验,强化高校内部的学术权力,约束和监督行政权力,以便更好地保障教授在大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参与到高校管理中。

如何借鉴西南联大的经验并给当前高校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是本文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关于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的研究(一)关于“教授治校”的研究我国国内的研究有:李娟[教授治校理念述评[J].教育研究,2007(2)]阐述了教授治校的内涵,重要性和实现途径。

她对教授治校的定义是教授参与大学学术事务的管理及学术问题的决策;在实现教授治校的实现途径上,提出转变对教授治校的认识误区;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和学科委员会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

左玉河[坚持与维护:中国现代大学之教授治校原则[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阐述了中国在移植西方现代大学制度时,通过设立评议会及教授会在制度上保障教授治校的实现。

但是国民政府以提高大学学术水平为借口,强化对大学的政治控制。

如何处理好大学追求自由精神和国民政府对大学干涉的关系,不仅成为民国大学风潮的重要起因,也是影响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问题。

陈运超[论教授治校权力与实现[J].高教探索,2007(5)]着重对大学管理中教授的权力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教授权力的来源、教授权力的实现形式及教授权力实现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教授权力的实现形式有:自身拥有的高深知识;教授组成的委员会;行会。

欧阳光华[教授治校:流源、模式与评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7)]通过对教授治校历史源流的追溯, 阐述教授治校的两大基本模式——欧陆模式与英美模式,并从合理性和局限性的视角对教授治校进行评析。

欧陆模式以教授掌握大学全部决策权为基本特征;英美模式是以校外董事和大学教授共同执掌大学决策权为基本特征。

分析教授治校的合理性,他是从大学基本性质、组织特性和学校管理的视角来分析的。

眭依凡[教授治校:大学校长民主管理学校的理念与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专刊),2002(2)]回顾了教授“治校”传统的形成以及教授“治校”的理论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教授“治校”的基本内涵以及教授“治校”对校长治校的影响。

其中对教授治校的定义是教授参与大学学术事务的管理及学术问题的决策。

这里参与治校的教授是教授团体而非个体。

(二)关于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的研究我国国内的研究有:张建新[从西南联大教授与当今教授看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J].学园,2008]阐述了西南联大教授的聘任和教授治校,分析当今教授的身份危机和危机根源,提出通过实施教授治校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教授出现了身份危机,一是教授公共道德影响力日趋式微, 二是教授学术权威的合法地位呈现令人置疑的状态。

吴秀文[西南联大的管理特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6(2)]在分析西南联大的管理特色中,提到了西南联大依靠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实现了学术上的巨大成功。

在启示中提到高校要加大专家治校力度,强化学术权力。

袁祖望[西南联大成就辉煌的教育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2007(3)]阐述了西南联大成就辉煌的一大原因就是坚持了民主办学,教授治校的优良传统。

文章从任职构成和组织构架来分析教授治校的实现。

俞海洛[西南联大教育理念对当今高校合并融合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4(3)]认为高校合并务必要以大师为重,实行教授治校的方针,使教授们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姚加惠张亚群[强强联合的成功典范-西南联大管理模式及其成因探析[J].云南教育,2003,(24)]认为西南联大是联合办学的成功典范,它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校长依靠教授民主治校、教师严谨治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得益于三校相似的办学理念和师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校长坚持“吾从众”的治校方针,不论在学术管理还是行政管理,他都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依靠教授民主治校。

三、研究的新意、思路及存在的困难(一)研究的新意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可以看出,“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的治校传统,在西方大学应用很广泛,但是在我国的实施(如建国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还不太多,这一理念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很少提及了。

目前全面分析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文献不是很多,很多文章只是在分析西南联大成功办学经验或管理方式中,作为一小部分进行分析,没有进行深入地探究。

西南联大依靠教授治理学校,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它可以作为我国国内实践这一理念的很好典范。

基于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出现的行政权力过于膨胀的现象,本文的新意就是试图全面分析西南联大“教授治校”,探究其学术民主、教授治校的精神,并对当前高校管理的发展做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思路本文首先界定了教授治校的内涵和实施的合理性。

然后从教授治校理念的树立、教授治校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来考察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实施。

最后针对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成功经验,提出有益的建议。

(三)存在的困难教授治校是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大学内部管理模式,是西方大学理念的精髓。

教授治校在20世纪上半叶引入我国,西南联大由于梅贻琦先生的在任而大力推行教授治校理念。

很多学者都很关注教授治校问题,但他们对教授治校的内涵和实施方式却一直存在争议。

因此,对教授治学的内涵和实现方式的准确把握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其次,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研究多是穿插在很多研究西南联大成功办学经验的文章中,单独而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的文章还比较少。

能否正确的领会和掌握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精神,并对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引发有益的启示,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另外,由于本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西南联大历史知识的把握不够全面,对当前高校管理出现问题的观察不是那么透彻,都可能导致对问题的分析不够到位和准确。

四、研究方法(一)文献法通过查阅图书馆藏书、期刊网等网络资源,全方位地收集“教授治校”和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其在西南联大的发展状况,掌握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程度,选准论文分析的视角。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发现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取得成功的经验,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二)历史法查阅西南联大的校史。

其中需要的材料包括西南联大教育行政管理规定、西南联大师资管理、大学校长的教育精神等信息,通过对历年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中找到一些坚持和变化趋势,为理论分析提供事实依据。

(三)定性分析法通过归纳、分析、综合及概括的方法,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

寻找到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经验,为论文提供理论和现实支持。

五、论文写作提纲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引言(一)选题缘由(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三)研究现状综述1.关于“教授治校”的研究2.关于西南联大“教授治校”及启示的研究(四)研究方法一、概述(一)关于“教授治校”的科学内涵1. 对“教授治校”中教授的定义2.“教授治校”的体现形式3.“教授治校”的治校内容4.“教授治校”的本质(二)关于“教授治校”实施的合理性分析1.大学作为学术机构的内在需求2.大学民主管理的需求二、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成功实施(一)梅贻琦校长树立教授治校的管理理念(二)建立完备、稳定的教授治校管理体制西南联大设有常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和教授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