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阶段中国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现阶段中国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现阶段中国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肖积澍(福建农林大学人文学院体育部,福州 350002)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要求有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而休闲体育作为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

本文对休闲体育进行了初步的阐释,分析了我国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了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现阶段 休闲体育 机遇 挑战1 休闲体育释义20世纪50年代以来,休闲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迅速的发展,学者们从多种角度对休闲!进行了考察和定义。

归纳起来,休闲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休闲不具有强制性,是一种自由活动;第二,休闲活动本身就是目的,是在内心本能的喜爱驱动下行事,纯粹是为了内在的满足,并不作为赚钱、竞技等其他外在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而体育!一词,众所周知,英文为spor t,但是sport一词是从Disapor t!分离出来的, Disapor t!的原意是干活累的时候,为了心情而做点什么!,因此,体育(sport)具有热衷于生活或者忘掉悲哀、调整心情等含义。

由是,我们可以对休闲体育(1eisure spor t)进行如下的阐述:休闲体育是一种以娱乐和健身为目的,选择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作为休闲的方法和手段,在运动中对身体进行养护和发展,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进行调整的社会体育活动。

2 我国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2.1 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社会的基础性结构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社会的前导性结构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社会的经济体制上看,当代中国社会则正在由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

这种多重跨越,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最鲜明特点。

处在转型时期的体育亦将逐步从一个社会分化程度低下、社会观念单一、社会空间狭窄的发展环境进入到一个社会分化程度高、社会观念多元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捉高、社会组织规模扩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快的发展环境。

这一转变将从根本上改变体育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2.2 我国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2010年按人口自然增长率9.0#中线标准估算,人口将达到14.10亿。

人口总量膨胀与经济水平间的制约关系,对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的进一步落实,国民受教育水平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预计到2010年青壮年的文盲率在5#左右。

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对休闲体育这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城市人口自身增长等因素,预计到2010年我国市镇人口将占总数的40% -50%,这必然会促进都市宠儿!∀∀∀休闲体育的迅猛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预计2000-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从1.27亿增加到2.29亿,年递增率为3.0%,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从9.81%上升到15.53%。

老龄化是21世纪初我国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

人口的老龄化一方面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社会适龄劳动力比重下降;另一方面必然引起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对休闲体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3 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休闲意识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15∃现阶段中国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肖积澍 作者简介:肖积澍(1981-),男,福建福州人。

质量正在得到改善和提高。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

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劳动者体力劳动减少,但劳动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却增加了,这促使人们在休闲时间主动地寻找能调节心理压力的休闲方式。

我国现在已有法定假日114天(不包括日常生活中8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人们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提高生活质量、充分体验人生的观念越来越被大众所推崇。

休闲时代是休闲体育大发展的时期。

传统的纯粹的体育健身的观念,已经向健身、健智、休闲、娱乐的多重性的方向发展。

休闲体育作为人类最为健康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之一,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调节情绪释放压力,不失为一种绝佳的生命体验。

3 我国休闲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3.1 体育管理制度亟待健全我国政府机构中管理群众体育工作主要是对群众体育长远规划和管理,大量的群众性娱乐休闲活动则靠体育团体和民间组织来实施。

这些民间自发成立的体育团体,为我国开展群众体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民间团体数量远远不够,而且势单力薄,管理上杂乱无序,且缺乏政府的扶持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

因此,建立和健全休闲体育的管理体制是我国群众体育管理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2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随着人们对休闲体育需求的不断增大,与之相应的休闲体育服务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与项目有关的休闲体育指导员以及专业的经营人才。

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一批休闲体育的指导员和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务之急。

目前,很多体育院校都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但是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他们并不能为社会所接受。

很多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并没有投入到社会体育的发展事业上,或是转投他业,或是待业在家,总之,这个当初为群众体育的发展而设计的专业在目前看来其培养模式还是有待商榷的。

3.3 休闲体育的形式与内容显得较为单一据%中国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提供的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平均每人3.45项。

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中,散步、跑步参与率最高,为21.42%;羽毛球为13.52%;棋类活动11.74%;足、篮、排等球类游戏10.90%;交谊舞与体育舞蹈7.86%:体操6.31%;游泳5. 50%;气功、太极拳5.26%;台球和保龄球5.16%;乒乓球5%;器械类健身5.26%:旅游4.32%。

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爱好者主要选择一些简便易行,对场地要求不高,不需要过多资金投入的体育项目。

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休闲体育的开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得单一,一些新兴的项目如保龄球、高尔夫球、健美操、滑冰、攀岩、滑雪、水上运动等项目远不如国外来得普及,只是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有所开展。

3.4 资金的短缺与市场经营的不规范自1995年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群众体育的投入,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

我国群众体育经费来源的渠道非常的单一,社会尤其是企业很少对群众体育提供赞助,而居民的体育消费投入较少,群众体育在总体上仍然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近几年,我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其在经营上仍然比较混乱,其中,真心实意为全民健身计划推广实施的有之;借国家政策空隙想发大财者有之;理性扩大经营项目的有之;缺乏对体育市场需求调研而盲目增大投资,导致进退两难者有之,这是我国当前体育产业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出的经营特征。

因此,资金的短缺与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的不规范对休闲体育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5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开发相对落后体育场地设施对休闲体育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看到,在体育资金的投入和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方面,距离广大群众休闲锻炼实际需求与发达国家标准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我国体育用地面积人均为1M2,而发达国家超过2M2,美国达到14M2,社会上有的经营性娱乐健身场所的收费标准还比较高等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不仅数量少,而且使用率也比较低。

此外,我国的体育场地分布结构也不够合理,如篮球、排球、门球等三种场地占全部场地的87%,而其他场地则严重缺失;非大众使用场地(如高尔夫、保龄球等)大量建设,而适合广大群众需求的场地则严重缺乏。

对于广大年轻人所喜爱的户外运动来说,项目开发稍显滞后。

4 建议4.1 建立和完善休闲体育的管理体制,使之更加灵活和与时俱进∃16∃社会的经济转型和组织转型引发的竞争机制、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社区体制!建立等,对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重构。

4.2 加强休闲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发展休闲体育,既要有休闲体育项目指导员,又要有专业的管理经营人才,还应该有各种休闲体育的研究人才。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休闲体育的直接参与人员,当然不可或缺。

经营管理人才可以把休闲体育经营培养成一种老少皆宜的产业,这样即能谋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缓解休闲体育的贵族化!。

休闲体育研究人才可以把各种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大众中去,科学指导人们的休闲体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生活质量。

4.3 挖掘传统体育项目,重视开发新兴的体育项目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人们在休闲活动中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注重挖掘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近几年开始在中国流行的一些项目,如攀岩、网球、自行车、拓展等项目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对此的发展也不容忽视。

4.4 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人们的体育消费,对休闲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真正使休闲体育走向大众,必须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使休闲体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如此必将促进群众的体育消费,进而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反之,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必将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

4.5 进一步抓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抓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增加体育基建投资外,还应广开财路,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把体育场馆、运动中心纳入城市(镇)总体建设规划,并在新老社区、住宅附近、公园、广场修建足够的简易健身场所,为居民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制定相关法律条文以确保城市体育用地,对挪用、侵占体育用地者要严格制裁。

参考文献:[1]张明英.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3).[2]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4]邹师.终身体育理论视角中的休闲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1).[5]张永科,王宁,杨兰生等.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6]卢姜珍.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3).(收稿日期:2007∀12∀05)(上接第14页)利者为价值,弊者为代价,兴利除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