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
1.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诸种学说中,较为流行的是()
A.黄帝说
B.尧舜说
C.夏代说
D.商代说
2.西周穆王时期,命吕侯重修刑书,史称()
A.《吕刑》
B.《九刑》
C.《汤刑》
D.《禹刑》
3.西周时期规定,刑事诉讼必交诉讼费()
A.束矢(民事诉讼费)
B.肺石
C.路鼓
D.钧金
4.春秋末期,撰写“竹刑”的是()
A.子产
B.赵鞅
C.邓析
D.范武子
5.《法经》的篇目有()
A.4篇
B.5篇
C.6篇
D.7篇
6.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
A.李悝
B.商鞅
C.韩非
D.李斯
7.秦时,乡间负责调处民间纠纷的是()
A.三老
B.有秩
C.啬夫
D.游徼
8.作为一项立法原则,“法令由一统”确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9.汉朝关于朝觐等礼仪方面的法律规定见于()
A.《九章律》
B.《朝律》
C.“约法三章”
D.《傍章》
10.中国古代的“录囚”制度始建于()
A.汉朝
B.魏晋时期
C.北魏
D.北齐
11.首次规定“刑名”律,并将其列入律首的法典是( D )
A.《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B.《九章律》
C.《新律》
D.《晋律》
1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行政法典是()
A.《周礼》
B.《唐六典》
C.《大明会典》
D.《大清会典》
13.对唐律律条进行解释和补充的是()
A.法律答问
B.律疏
C.律注
D.集解
14.在中国法制史上,第一次对化外人相犯适用法律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秦律
B.汉律
C.唐律
D.宋律
15.北宋前期设立于禁中的特别审判机构称为()
A.大宗正府
B.大理寺
C.廷尉
D.审刑院
16.宋代的条法事类是一种()
A.法律解释
B.特别法
C.法律汇编
D.行政法
17.世界上第一本法医学著作,是宋慈撰写的()
A.《元典章》
B.《洗冤集录》
C.《封诊式》
D.《法律答问》
18.廷杖盛行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由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刑事单行法规、判例和训导的汇编是()
A.《元典章》
B.《大明律》
C.《大明会典》
D.《大诰》
20.清朝法律明确规定,不动产典当回赎年限为()
A.七年
B.八年
C.九年
D.十年
21.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A.《大明律》
B.《大诰》
C.《大清律例》
D.《大清刑律》
22.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确立于()
A.1840年
B.1841年
C.1842年
D.1843年
23.清末改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为()
A.大理院
B.廷尉
C.法部
D.审刑院
24.清末所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其渊源是()
A.日本帝国宪法
B.德国宪法
C.美国宪法
D.法国宪法
25.中国历史上首次制定商法典是在()
A.清朝末期
B.南京临
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26.中国近代“审检合署”的做法开创于()
A.革命根据地时期
B.清末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北洋政府时期
2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适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约
法》
28.抗日民主政权实行()
A.二级两审终审制
B.三级三审终审制
C.四级三审终审制
D.四级四审终审制
29.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创立的新刑种是()
A.拘役
B.管制
C.罚金
D.徒刑
30.《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发布于()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春秋时期,晋国的立法活动包括()
A.“被庐之法”
B.“赵盾之法”
C.“范武子之法”
D.“茅门之法”
E.赵鞅铸刑鼎,公布“赵盾之法”
32.唐朝审理刑事案件有严格的要求,其要点包括()
A.司法官员必须在诉状所列罪行范围内审判
B.按照“据众证定罪”原则确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
C.严格依据法条判罪
D.严格审限
E.法官回避
33.元朝中央司法机关的变更如下()
A.取消刑部,设立大理寺
B.取消大理寺,建立大宗正府
C.加重刑部权力
D.设立审判院
E.由宣政院兼管宗教审判事务
34.清朝法律关于契约规定的特点是()
A.在契约上需注明“典”或“卖”
B.典当契约可以免纳契税
C.典当契约必须缴纳契税
D.买卖契约必须缴纳契税
E.明确不动产典当回赎年限
35.革命根据地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
A.自愿原则
B.遵守法律原则
C.兼顾良俗原则
D.保护当事人诉权原则
E.强制原则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6.义绝:唐朝所规定的一种离婚方式。

指夫妻双方对对方一定范围内的亲属间
有杀伤、通奸等情形,
由官府强制离婚。

37.务限法:指宋朝以后在特定的期限内不受理民事诉讼案件的一种制度。

每年2
月—10月不受理民事
诉讼。

39.《大清报律》:清末制定的新闻法。

虽然其中有限制言论自由的规定,但其
制定本身就是一种历史
的进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39.简述西周时期实行“同姓不婚”的原因。

(1)不利于后代的繁衍。

(2)结交安抚远邦。

(3)避免内乱。

40.简述《晋律》的创新之处。

(1)精简条文。

(2)增加“法例”律。

(3)“准五服以制罪”入律。

(4)形成律“注”合编的体例。

41.《中华民国约法》有何特点?
(1)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2)取消责任内阁制。

(3)取消国会,代之以立法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42.试述唐朝的中央司法机关及职能。

(1)大理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

(2)刑部,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3)御史台,国家最高监察机关。

43.试述清末变法修律的特点。


(1)中西结合。

(2)效仿西方国家法制。

(3)具有明显的移植痕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