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
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
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本地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工作方 案并组织实施; 三、省国土资源厅: 负责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采矿权价款的处置工作;
四、省能源局 牵头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简化程序; 受理兼并重组企业集团提出的申请,办理有关行政审批和证照 变更等工作; 五、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 每季度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本地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进展情况,并 抄送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兼并重组范围、方式、主体
兼并重组的形式: 资产收购: 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受让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 为转让企业)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受让企业支付对价的形 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股权收购: 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收购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 为被收购企业)的股权,以实现对被收购企业控制的交易。收 购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 合。 债务重组: 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 达成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裁定书,就其债务人的债务作出让步 的事项。
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鼓励及处罚)
资源优先配置 按照规划和重组规模,将整合矿区的资源配置给兼 并重组企业; 对尚未开发的煤田,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 体开发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分矿区和井田范围, 制定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法向具备 开办煤矿条件的企业出让矿区的矿业权。 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对毗邻区域 进行资源整合,符合规定的相关矿业权经国土资源 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出让。
兼并重组的领导及责任
办理时间 在兼并重组企业集团提出申请受理45个工作 日内,办结有关行政审批和证照变更等工作。
结
束
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鼓励及处罚)
契税(收购方) 2008(175)号文规定,股权转让、企业合并中发生企业土地、 房屋权属转移的,免征契税,但国税发[2009]89号文又补充 规定:企业办理新设登记的,不适用该条,对新设企业承受原 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应征收契税。
营业税(资产出让方) 单位或个人转让煤矿矿井及其它矿山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 用权所取得的收入,应按“销售不动产”或“转让无形资产” 征收营业税; 随土地使用权或不动产一并转让的附着于土地或不动产上的机 电设备一并按“销售不动产”税目征收营业税。
兼并重组补偿标准(收购对价)
参考的标准 在建矿井:按其实际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额 给予补偿,并再支付其实际发生的基本建设 投资额的50%给予补偿。采矿权价款的补 偿按上款标准规定执行。
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鼓励及处罚)
税收优惠 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 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 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 2008-175号)等规定执行; 在兼并重组期间免征印花税; 被兼并重组企业仍按原渠道纳税;
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鼓励和市场运作相结合; 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 坚持统一规划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相结合; 坚持以强并若、以优并劣、以大并小相结合; 坚持依法操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坚持减少煤炭开发主体与维护企业职工和投资者合 法权益相结合;
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鼓励及处罚)
所得税:(收购方+被收购方)
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 税务处理规定。 一、一般性税务处理: 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相关交易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1.被收购方应确认股权、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3.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特殊性税务处理: 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或股权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或股权的75%,且 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或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资产或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 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转让企业取得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 基础确定。 2.受让企业取得转让企业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 基础确定。
兼并重组的工作要求(组织实施)
在禁采区严禁煤炭开采活动,对限采区内的煤矿一 律不扩界、不允许规划或建设新的煤矿项目。 妥善处理债权、债务关系,落实清偿责任,确保债 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安全生产责任: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要担负被兼并煤 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或管理)责任,加强管理, 加大投入;按规定建设完备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 大系统”,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
180
10417
31539
217
175
200
132
兼并重组范围、方式、主体
兼并重组范围 在黔各类合法煤矿企业 兼并重组方式 以市(州、地)和有关县(市、区)为单位; 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 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企业数量; 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 工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 兼并重组;
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1、质量方面:减少企业数量,特别是减少小煤矿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2、数量方面: 到2013年底,全省煤矿企业集团控制在200个以内; 形成一个年产能5000万吨特大煤炭旗舰企业集团; 2个年产能3000万吨级以上大型煤炭集团; 3个年产能1000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集团; 10个产量5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使年产量500万吨级以上 的煤炭企业集团控股生产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 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到2013年底分别达到 45%和70%以上,到2015年底分别达到55%和80%以上; 2015年全省煤炭产能3亿吨,原煤产量2.5亿吨;
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鼓励及处罚)
财政补贴 国家、省对兼并重组企业集团煤矿安全技术改造、 煤炭产业升级、煤矿地质勘查等项目,优先安排财 政投资补贴或贴息资金支持; 金融支持 支持具备条件的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 资,支持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 权转让等融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 各类融资机构应积极支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条件的煤矿企业兼并重 组项目,各类金融机构应按照安全、合规、自主的 原则,积极提供相应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
兼并重组的工作要求(组织实施)
兼并重组工作政府组织实施部门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报省人民政府兼并重组方案 (整合主体名单、及具体整合方案)的截止日期 2011年6月底前
兼并重组中重点关注四点工作: 职工安置工作:制定职工安置方案,落实安置资金,积极稳妥解 决职工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以及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欠 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妥善安置被兼并煤矿企业职工,改扩建和 新建煤矿等项目应优先录用被兼并煤矿企业分流人员;
3
4 5 6 7 8
安顺市
六盘水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铜仁地区
100
265 37 195 138 55
10
42 5 19 17 6
1627
9025 333 1974 2688 501
163
215 67 104 158 84
150
200 80 80 150 80
9
毕节地区
小计
518
1660
48
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二、分解目标
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分解目标 兼并重组前 序号 市、州、地 企业、矿井(个) 1 2 贵阳市 遵义市 106 246 企业集团(个) 9 24 产能(万吨/ 年) 1176 3798 兼并重组后 平均单个产能 (万吨) 政策规定单个 最低要求 (万吨)
131 158
100 150
兼并重组补偿标准(收购对价)
执行的标准(二选一) 按双方达成的收购价款执行(议价决定); 按双方认可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煤矿企业评估的 价款参考执行;(基于评估的议价) 参考的标准 生产矿井:按其设计规模吨煤投资补偿不低于300 元,如被兼并重组煤矿已缴纳采矿权价款的,兼并 重组企业集团应支付其已缴纳的采矿权价款,并再 按已缴纳采矿权价款的30%给予补偿。未缴纳采 矿权价款的,由兼并重组企业集团按规定交纳采矿 权价款,不再另外补偿。
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鼓励及处罚)
其他支持 对兼并重组小煤矿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煤矿企业集团,优先 规划、核准其新建煤矿、改扩建煤矿、坑口电站和综合利用煤 炭加工转化项目; 支持对被兼并重组煤矿实施采掘机械化改造,对于因实施采煤 机械化改造而提升的能力,可以通过能力核定予以认可; 处罚措施 未达到企业规模且不参加兼并重组的企业,不予新增资源,采 矿权到期后不予延期。 对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规定的最低规模且不参与兼并重组的煤 矿将分期、分批实施关闭,贫煤地区及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地区 可适当保留9万吨/年规模煤矿。
兼并重组的领导及责任(权利及责任)
领导部门 省人民政府成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 公室设在省能源局; 各市(州、地)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成 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 一、省级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编制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规划; 根据煤矿占用资源储量确定规模,确定兼并重组主体和煤矿企 业个数,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指导和考核,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 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分解目标,对市(州、地)人民政府 (行署)相关工作进行考核、通报。
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 并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同意上述指导意见于2011 年4月15日转发<黔府办发【201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