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导读课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2、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
3、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的“苦难”“大美”与“挚爱”主题。
教学重点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教学难点: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的“苦难”“大美”与“挚爱”主题。
教学过程:一、由姓名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刚才听主持人的介绍,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你真是个会听话的孩子。
这节课我要给你们推荐曹文轩(出示曹文轩照片)的一本书,关于曹文轩,你都了解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是的,曹文轩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农村,他的小说意境优美,环境描写如梦如幻,人物善良纯真,因此他的小说又有“纯美”的特点。
2、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推荐读的这本书的名字中也有一个“花”字,你能猜出是哪本书吗?(教师拿出《青铜葵花》一书)。
“青铜葵花”是这本书的名字,也是这本书中主人公的名字。
3、这是这本书中老师最喜欢的两首童谣,配乐播放选自《青铜葵花》一书中的两首童谣。
我们一起来读说一说吧,边说边带上你喜欢的动作。
怎么样?喜欢吧?二、引导学生浏览封面、内容提要,了解小说大体内容。
1、人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真正会读书的人,往往会先从封面看起,同学们看这本书的封面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吗?(ppt出示书本封面)从封面上你了解到了什么?(生交流)预设:有个小女孩,穿着黄色的衣服,手上拿着一朵花。
你觉得这个小女孩应该是谁?葵花。
从女孩身后的景物,你能知道什么?(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这样一个水乡,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大麦地。
)2、当你拿到一本厚厚的书时,你想马上就知道它的主要内容,你会看什么?预设:我们要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考目录,也可以看内容提要。
(1)(ppt出示书本目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目录,告诉我,从目录里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共九章,每一章的题目都是由三个字组成,这三个字都是农村里景物的名字。
在这些景物的后边,都藏着怎样的故事呢?其实,在目录的后边,还有这样一行字:美丽的痛苦。
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呢?(痛哭为什么是美丽的呢?时怎么样美丽的痛苦呢?)相信上了这节课,你就会了解了。
(2)除了看目录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内容提要。
(播放动画《青铜葵花》)。
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花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这个省略号,你觉得省略了什么?在内容提要的最后一段,是编辑对这本书的评价。
他说:作品写苦难(板书:苦难),作品还写美,而且是大美(板书:美),作品写爱,是挚爱(板书:爱),那么这本书,是如何写苦难、大美、挚爱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一起去欣赏大美、面对苦难、感受挚爱。
三、介绍故事主人公,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1、这就是故事的发生地,一个美丽的地方。
(ppt出示大麦地图片):老师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觉得它很美,同学们不妨也读一读,读完后,说说你的感觉。
“大河,一条不见头尾的大河。
流水不知从哪里流过来,也不知流向哪里去。
昼夜流淌,水清得发蓝。
两岸都是芦苇,它们护送着流水,由西向东,一路流去。
流水的哗哗声与芦苇的沙沙声,仿佛是情意绵绵的絮语。
流水在芦苇间流动着,前面的流走了,后面的又流来了,没完没了。
芦苇被流水摇动着,颤抖的叶子仿佛被水调皮地胳肢了。
天天、月月、年年,水与芦苇就这样互不厌烦地嬉闹着。
”在曹文轩的笔下,大麦地的每一景、每一物都充满了生命与情感,这也是曹文轩作品纯美的特点之一。
当我们阅读作品时,遇到优美的段落时,美美地把它去读一读,是我们赏析文段的一种方式。
大麦地难道只有芦苇荡吗?你觉得它还会有什么?生交流。
其实大麦地的美景还有好多好多,同学们在读这本书时可以找一找,而且一定要记着美美地读一读!2、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就生活着我们的主人公—青铜和葵花。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青铜,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故事发生在大麦地,青铜一家就生活在大麦地村,那里有一条宽宽的河,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荡。
在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一片火海,大火过后,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色。
青铜虽然在家人的呵护下逃离了火海,然而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听得见别人说话,却再也说不出话来的哑巴……青铜的世界从此改变了,你觉得青铜将面临着什么呢?预设:无法与别人交谈、孤独、收到别人的嘲笑……是啊,苦难降临在青铜身上,从此,他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快乐……3、我们再来看一看葵花,(ppt出示葵花图片),教师讲述:这是一个乡下女孩的名字。
大麦地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一个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个乡下女孩才会起的名字?这是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女孩。
这是一个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葵花三岁那年,妈妈离开了人世,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
葵花的爸爸是一名雕塑家。
他最喜欢灿烂的葵花。
那年葵花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里。
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边画画。
有一回,他为了往河里捞起那一张张画,落水淹死了。
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爸爸。
4、如果我们把青铜和葵花放在一起,你觉得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预设:他们一个成了哑巴,一个成了孤儿,他们身上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词语,那就是“苦难”。
可就是这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身上的苦难,还不仅仅如此。
让我们再走进去,去看看青铜的家,请大家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告诉我,这是一个怎样的家,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是一个很贫穷的家,就像一辆破旧的马车,可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家,他们面临苦难的还不仅仅如此:“然而深夜……面目全非。
”当我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在面目全非这个词语上做了勾画,写下了这样的批注:从这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风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对面对灾难时青铜一家会有怎样的表现感到深深的好奇,引发着我继续看下去。
勾画、做批注是阅读时需要坚持的好习惯。
四、读片段、激发读书热望。
1、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
葵花最后一个亲人离去了,叔叔阿姨们决定把她送给大麦地的人家抚养。
嘎鱼一家很有钱,他们想收留葵花,但是葵花却选择了家境贫寒却心地善良的青铜一家。
于是,青铜和葵花成了兄妹。
让我们现在就走近这个贫穷,但却善良的家庭。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芦花鞋》这个片段。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这段文字之前,让我们先来回忆回忆本节课我们学了几种阅读的方法:美读、勾画、批注。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进行摘录、写读后感等。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吧!2、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
雪还在下。
奶奶对青铜说:“今天就别去镇上卖鞋了。
” 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
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一定会有人买鞋的。
”是啊,雪下得足有一尺后,早晨门都很难推开,让人感到(天很冷),这么冷的天,青铜还是要坚持到镇上去,他对奶奶说:(叫一生读)“今天天冷,一定会有人买鞋的。
” 懂事的孩子想着这么冷的天,一定会有人买我的鞋的。
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用天气的恶劣、雪的大,来衬托青铜冒雪卖鞋的艰辛,体现出青铜懂事、为了全家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样的景物描写还有吗?在第二部分中找找看,划出来。
预设:“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没有人,只有大雪不住地抛落在空寂的街面上。
”“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成团地往下抛落。
”大雪中,青铜就站在雪地里,等着有人来买他的鞋。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家里的一笔重要的收入。
)望着漫天大雪,他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你从孩子的心里话中听出了什么?(他确实冷,希望把鞋卖完早早回家。
)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宁愿自己挨冷受冻也要为家庭减轻一点负担的孩子,你们感到心疼了吗?带着这份心疼,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第三四部分:雪在孩子的祈求声中渐渐停了,终于有人来买他的芦花鞋了。
在三四部分的卖芦花鞋过程中,你又看到了小男孩青铜的哪些品质呢?预设:善良、纯真①“他们一个个走上前来,用手抚摸着它们—这一抚摸,使他们对这些鞋更加喜欢。
还有几个将它们拿到鼻子底下闻了闻……”从他们这一举一动中,你读出了什么?(过路的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
)尽管看出了这些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欢,青铜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可以看出青铜的纯朴与真诚。
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这个小男孩的善良了呢?②“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
”多么善良的一个孩子,让我们读一读他与这个人的对话。
我读旁白,男生们读青铜的话,女孩子读那个人的话。
有了这份善心,才有了这个男孩接下来的举动。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善良的男孩接下来的举动。
请同学们齐读第27自然段,“青铜掉头往家里走………”他两次把目光落到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此时此刻,这个孩子再想什么呢?(我把自己的芦花鞋卖给那个人吧)。
把自己的芦花鞋卖出去,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自己要光着脚走回家。
)孩子们,大冬天,光着脚在雪地里走路会是什么感觉?冷,是“刺骨的寒冷”。
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ppt出示句子、播放音乐,师深情朗读句子)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
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
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
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
(ppt出示课本插图)青铜就这样拿着自己的芦花鞋,赤脚踏过积雪,咯吱咯吱……是什么支撑着青铜有着这么坚强的意志呢?(是善良、是懂事)2、从他们家里总是能传出格格的笑声,这是为什么呢?在灾难面前,他们用他们超越血缘的大爱彼此温暖着,坚强乐观地面对,灾难是痛苦的,可是灾难面前他们表现的那份坚强、那份乐观却是美丽的,这就是曹文轩所说的“美丽的痛苦”。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中的情节所深深吸引,也被这份挚爱所深深感动。
当我再次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才读懂作者在封面所说的这段话,我们一起来读: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五、列举事例,升华感情。
1、或许生在我们这个幸福的时代,你觉得痛哭可能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可我们的身边仍然会发现这样的事情:(教师配乐讲述)2008年,5月12日,巨大的灾难降临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8.0级的大地震,在顷刻间让这里成了废墟一片,许多孩子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且身受重伤,他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同学们觉得他们能坚强地面对这一切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孩子后来的表现呢?让我们现在就去看一看他们!这是三年后的一天,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的操场,双腿高位截肢的六年级学生张春梅正坐在轮椅上和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
她一边和同学们聊着班级里发生的趣事,一边推着轮椅娴熟地运着篮球,热爱运动的春梅还在都江堰运动会的轮椅篮球和游泳比赛中获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