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黯然(àn) 俸钱(fènɡ) 乱飐(zhān) 停滞(zhì) ....B.薜荔(bì) 瘴江(zhànɡ) 金陵(l ínɡ) 芦荻(dí) ....C.寥落(liáo) 羁旅(jī) 珮缨(yīnɡ) 干戈(ɡē) ....D.蓬乱(pénɡ) 吹笙(shēnɡ) 羲和(xī) 王濬(jùn) ....答案 A解析“飐”应读“zh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道欲来相问讯问讯:探望..B.犹自音书滞一乡犹自:仍然是..C.肯将衰朽惜残年肯:愿意.D.吊影分为千里雁吊影:形影相吊,孤独寂寞..答案 C解析肯:岂肯。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先后在滁州、江州、苏州等地担任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寄李儋元锡》是其在滁州任上所作。
B.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并称“韩柳”。
《捕蛇者说》、《童区寄传》、《永州八记》是其散文代表作。
C.韩愈,唐代散文大师,字退之,祖籍昌黎,自谓郡望昌黎,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
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同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代表作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春雪》等。
D.李贺自幼家贫,才华横溢,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却一生抑郁不得志,英年早逝,终年二十七岁。
他在《天上谣》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折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不满。
答案 C解析《春雪》是诗歌,不是散文。
4.根据下面一句话的意思,不改变原意,重新组合一个句子,要使用排比句式来表达。
唐代很多诗人的诗歌,在神似、意境、形神兼备上很讲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答案讲究神似,讲究意境,讲究形神兼备,是唐代很多诗人诗歌的独特风格。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
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
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关键词:柳宗元__继承__杜甫__诗歌6.名句填空。
(1)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4)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5)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6)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与元九书》)(1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请说明首句“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露水下降本来不易觉察,诗人用“闻”字,仿佛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能听到,衬托了环境的寂静。
(2)第三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它和表现诗人“寂寞”的心情有什么联系?答案第三联抓住“泉逾响”、“鸟时喧”这些声响,以有声衬无声,反衬出诗人所处的寂静的环境。
以寂静的环境来衬托诗人郁悒苦闷的心情,写景寓情,情景交融。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②③书生万户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注二十四人画像以示表彰。
③若个:哪个。
》开头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其五)《马诗二十三首(1)以“钩”喻月,以“雪”喻沙,)》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答案《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是兴。
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赏析。
》借物抒情,写出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其五)答案《马诗二十三首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其五)(《南园十三首快淋漓。
三、体验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9.(2015·江苏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莫言堆案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
窦员外是地方小官,在京城长安崇德里置了房产,新居落成,邀请好友刘禹锡前去观赏,作者便写了这首贺诗。
诗歌首两句写自己前去观赏新居时的闲适愉悦心情;三、四两句描写的是新居周围的美丽景色;五、六两句是写新居内栽种了松树和芍药,由此可见主人的高雅品味;最后两句是夸赞主人也是作者自指,写出了宾主的志同道合。
全诗写的都是作者“开颜”的原因,根据诗歌内容,归纳要点即可得出答案。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
)通月朗、待春还(;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由外而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景手法。
写景艺术,就是写景时运用的艺术手法。
颔联写新居周围“渠水”“秋色”“点山”之景,是远景,实写;颈联由在新居内栽种的松树、芍药,联想到了碧松朗月、红药开放之景,是近景,虚写,表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怀。
这两联作者由新居之外,到新居之内采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等手法铺陈写景,景中含情。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尾联是作者情感的总结,大意是:不要说案头摆放了很多文书,坐于其间的却是一个像我一样充满诗情雅致的人。
作者把自己与友人并提,不仅表明了朋友间的志同道合,也不乏羡慕之情;同时,作为贺诗,也表达出了对主人的恭维之意。
10.(2014·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人的情感。
第一,分析诗人的情感,首先要在文中找到表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这些诗句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
第二,题干中的“情绪的变化过程”,提示诗人的情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逐句分析。
首句中的“一日闲”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第二句中的“寻君”可以说是“乘兴而往”,“不遇”“空还”,表现了寻之不得的“怅惘”;第三、四两句融景物、情感于一体,写出了对景物更是对友人的“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分析“隐者”的形象,要综合全诗来回答。
首句“城郭休过识者稀”,表现其城里少有人知;第二句“哀猿啼处有柴扉”,写其居处于深山之中,居室简陋;第三句“沧江白石渔樵路”,直接点明其与渔樵为伍。
综观全诗,“隐者”的身份是非常明显的。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3).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分析表达效果首先明确诗句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其次结合诗句分析所用表达技巧对表达情感、表达主旨的作用。
两首诗结句都是对景的描写,可以确定表达技巧为借景抒情。
第一首诗结句描写的是友人的居住环境,表达对其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结句描写的是自己访隐者不遇归来时的情景,突出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情。
11.(2013·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①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注遭受迫害的惨状。
与杜甫诗名句“朱门酒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肉臭,路有冻死骨”一脉相承。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以及对诗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结合诗句“贵有风雪兴,解析富无饥寒忧”,“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及题干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可知诗人将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来揭露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答案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上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本题考查赏析对比这种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解析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
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
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四、写作表达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看,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