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博雅达观、笔歌墨舞, 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放下便是、浮生若梦、观海听涛、甘苦自知、和风朗月、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 惠风和畅、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 天道酬勤、天朗气清、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 唯善是宝、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 悠然雅静、怡然自得、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
书法内容素材(五字)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
(集兰亭序字)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
(释弘一)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
(集陶渊明句)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
(释弘一)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
(集唐诗句)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
(集陶渊明句)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
(集李白句)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
(集唐诗句)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
(集怀仁圣教序字)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
(集杜甫句)日气含春雨;石阴散秋光。
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
(于右任)气得神仙迥;情依节制尊。
(集杜甫句)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
(集唐诗句)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集杜甫句)月行疑读画;花生当蓑衣。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
(邓子龙)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
(集兰亭序字)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
(集杜甫句)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
(集唐诗句)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
(集唐诗句)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
(集李白句)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水漾春山影;人吟时雨诗。
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
古琴弹夜月;淡墨画秋山。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
(集古乐府句)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
(集唐诗句)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半窗知我月;千卷鉴人书。
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
(翁方纲)地小花栽俭;窗虚月到勤。
(陈宝琛)地回云偏白;亭香草木凡。
(集唐诗句)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
有山皆园画;无水不文章。
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
(集怀仁圣教序字)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曲径踏花影,明轩赏月华。
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轻。
(于右任)竹开霜后果;梅动雪前香。
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
(梁同书集文同句)竹外山初曙;藤荫水更凉。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
(董其昌)竹疏云作画;梅瘦雪添神。
优游乐闲静;恬谈养清虚。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
(于右任)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会心多野趣;契理谢言诠。
(乾隆)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
(集唐诗句)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
(集唐诗句)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
(集唐诗句)名随市人隐;心与古佛闲。
(梁同书集苏轼句)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蔡元培)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
(集唐诗句)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
(集唐诗句)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
(集唐诗句)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
(集唐诗句)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
(集唐诗句)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思铭陋室;谁为记闲轩。
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
(集李白句)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萧。
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
(郑燮)闲中有富贵;寿外更康宁。
(陈鸿寿)闲吟步竹石;长醉歌芳菲。
(集李白句)穷愁但有骨;诗兴不无神。
(集杜甫句)良辰入奇怀;虚室绝尘想。
即事已可悦;赏心还自怡。
(集唐诗句)青山吟意远;红树寄归迟。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苔石随人古;山花拂面香。
(集唐诗句)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松风清耳目;蕙气袭认襟。
(集唐诗句)奇石寿太古;好花开四时。
画前原有易;删后更无诗。
(龚晴皋)雨匀万木翠;日暖百花舒。
雨过琴山润;风来花木香。
(乾隆)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雨润千山秀;风和万物荣。
披云炼琼液;坐月观宝书。
(集唐诗句)披襟对清朗;推分得天和。
到为诗书重;心缘启沃留。
(集唐诗句)知音在霄汉;高步蹑华嵩。
(集唐诗句)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
(集兰亭序字)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
径隐千重石;园开四季花。
(集唐诗句)采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
(集陶渊明句)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鱼跃清波彻;莺啼众绿深。
卷帘花雨滴;扫石竹荫移。
(查士标)学业醇儒富;文章大雅存。
(集唐诗句)波涛良史笔;讽兴诗家流。
(祁隽藻)波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
(集怀仁圣教序字)一、排叠就是书写时,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和长短安排好体形大小与疏密,使其匀称停当,阔狭适度。
对笔画多的,如“焘、藁、馨、窦、墨、颦、羸、爨”等字,虽然排叠紧密,但能互不触犯,对横排“糸”旁、“言”旁的宇,点画也须各有位置。
在《八诀》中所说的“分间布白”,又说,“调匀点画”,都是这个道理,唐高宗《书法》中讲的“堆垛”,也是此意。
(文内所举字例,将“寿、画、笔、丽”换用了“焘、馨、墨、颦”,皆因原字已经简化。
以下诸条类同)二、避就就是使字体结构的疏密、险易、远近,彼此变化得当,映带合宜。
例如作撇,“庐”字的外撇既长又尖,内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长撇已经向下,短撇就应向左,使其有所变化。
再如作捺,“颇”字的皮捺要缩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长,则称为就。
另如平钩,“鸠”字的钩收当是避,“馗”字的钩展出则是就。
还如“逢”字的下?拔出,则上边必作一点,也是避重叠而就简径的缘故。
三、顶戴指的是字体组成,以下承载上者居多,但对上大下小的字,就须顶正而不偏侧,视为上重下轻的字,要稳重而不浮漂。
例如“叠、蘖、鸳、鹭、骞、譬、聱、聚”等之类,就是这种情形。
《八诀》中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说“不可头轻尾重”,也是这个意思。
四、穿插指的是通过横竖笔画贯穿,和斜势线条交错方法来协调疏密、长短、大小的字形,达到均衡间架结构的目的。
例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娄、由、垂、车、曹、密”等之类。
《八诀》中所说的“四面停匀,八边具备”就是这个理喻。
五、向背结字有相向与相背之分,各有体态姿势,不可紊错。
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类,相背的如“北、兆、肥、根”是一类。
六、偏侧结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侧、欹斜者,可以按照各个字势结体不同,相应地分布设置。
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几、飞、也”是一类,偏向左侧的“夕、乃、朋、勿、少、宏”为一类。
基本上端正略有偏侧的有“亥、女、丈、又、互、不”为另一类。
从字法来讲,每个字皆有一主笔为势,其余点画辅以成势,因此偏侧的形态可以写正,而端正的姿势也可略偏,所谓平而寓波,曲中求直,就显得更加美妙。
《八诀》中说“勿令偏侧”,亦是此意。
七、挑?字体形态,有的则须挑拗,使偏侧之势达到整体平衡,某种笔画就要伸展。
例如“戈、弋、武、九、气”之类的字,应当用纵戈纵腕法,运笔适宜于劲健,避免弯曲力败。
又如“献、励、散、断”之类的字,左边堆垛既然较多,须得右边拗之,再如“省、炙”等字,上面偏侧须得下边拗之,使其均衡相称为佳。
八、相让结字多为左右合体,点画多者易拥挤,少者易松散。
书写时,偏旁部首须要彼此相让,互不影响,妥帖安排,方能为善。
例如“马”旁、“糸”旁、“鸟”旁相合的字,须要左边求得平直,便于右边作字,否则妨碍不便。
再如“辩”字,以中间的“言”字上画短,便于两“辛”字突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互揖让,还如“呜、呼”字,口在左边,适当近上为好,“和、扣”二字,口在右边,又宜近下,才不互碍。
此类的字体,均须如此设置。
九、补空指作书时补其空处,务使神气贯通,四面调匀,整体相称。
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相同。
再如“袭、辟、餐、赣”之类,以四面完满方正为好,如《醴泉铭》的“建”字那样。
十、覆盖即指字的上面盖住下面,像似宫室屋顶,全然容纳覆尽。
例如“宝、容”之类,点须当正,画须圆明,不宜相黏或者上长下短。
十一、贴零即是粘贴零星点画,用于收笔之处,务求摆好位置,与上列笔画相离过远就会松散,靠的过近显得窘促。
例如“令、今、冬、寒”等字,就是此类情形。
十二、黏合有些字的形象,本来欲要相离开,即将彼此黏合靠拢,以使各就其位。
诸如“卧、施,品、晶,壮、非”,就属此种类型。
十三、捷速就是快速用笔法,对于有些字的点画,下笔意如放箭,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
例如“风、凤”等字,左边的长撇纵腕,宜取快速运行,右侧背笔还需“意中如电”才能写得好。
十四、满不要虚对于包围结构的字,内部须要充满,不宜多留空白,然而又忌点画分散,免与外围相逼,采取疏密匀称,大小适宜为佳。
例如“圆、圃、图、国、回、包、南、隔、目、四、勾”等字,均须用此法布置。
十五、意连结体当中,有些字的点画,形态互不相交,笔势彼此相反,书写时须注意起伏照应,力求字势不予隔绝,形虽断而笔意相连。
例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等字,即是如此。
十六、覆冒类同覆盖的结字法理,为一种注下之势;凡是上部分大者,必然覆冒其下,但须左右停匀,不能偏侧欹斜。
例如“雨”头、“穴”头,“家,荣”字头,及“奢、金、食、逢、巷、泰”一类字体的头,就是这样。
十七、垂曳即垂下牵引的笔势,右垂而左面略缩,如“都、卿、卯、拜”之类,右曳而左侧稍短,如“水、支、欠、皮、更、走、民、也”之类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