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问题探究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教育的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代远程教育正是当前教育革命的代表。
如何改革和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分析了当前现代远程教育视野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问题;思路
1 理论概述
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成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和任务。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利用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的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形式,实现了教育信息的多媒体化,学习的自主性一般相对较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内容包括编写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编制标准参照测试等。
国外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非常丰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例如,前苏联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美国Wong和Raulerson的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等。
这些教学设计理论的应运而生都有其浓厚的科学基础与教育技术学、心理学理论支撑,其中包括元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
2当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2.1 缺乏系统观念,设计意识不强
系统化教学设计观点认为,任何教学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系统,它的互动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教师、教材、媒体以及所有对学习过程起着促进作用的各个方面。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考虑本地、本单位学习条件进行事先设计但是目前有许多从事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教师设计意识不强,认为:中央电大己确定了课程学目标,只要在自己学校所排定的课程计划下按时完成讲解内容就完事了。
他们根本不会根据上级电大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与具体的教学设计;面授时拿本教材在上面念一念,讨论时发个主题帖子由学生闹腾去,答疑时随意挑几个题目让学生讲一讲就算完事,实践活动时让学生交个东拼西凑的材料便算交差。
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还有什么设计可言!
2.2 学习目标含糊,任务分析不深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认为,教学目标主要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
我国目前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体表述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
当然,各门课程有其不同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而
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那些更具现实性与灵活性的、需要一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因为它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
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些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教师无论是在面授辅导还是在网上资源建设时,总会忘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学条件,不去考虑怎样将教学目标设计得更具体些,操作性更强些,忘记如何将指导性教学计划分析全面、深入,分解科学、到位。
由于教师没有做好这些,导致部分接受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学生在听面授辅导或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时经常感到目标不明,指导性不强.以至于学习无从入手。
2.3 忽视方案呈现,缺乏反馈与评价
教学设计具有方向性、目标性、计划性,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体现综合性,牢牢把握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要源于课程目标,考虑学生基础;要提出对学生的‘预评”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要分析学习任务,规定学习条件,选择方法与媒体;还要作系统综合、编写教案;最后要重视对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在现实中,一些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不重视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呈现,面授辅导时,很多教师不写方案,照本宣读;网上辅导时,忽略对学生知识的准备,断章取义,随意行事。
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教师思想上不重视教学设计方案的完整呈现;同时,反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教学设计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纸质的、电子稿的,可以是文字的、课件的、或是是网上资源的组合。
当然,为更好地服务教学目标,在一次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以上几种形式还可以同时并存。
正是由于教学设计作品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导致学校对教学设计、教案的检查带来一定难度,而这反过来成了一些教师不完整设计教学方案的主要诱因。
2.4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互动意识不强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逻辑分析—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丧失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而现代教学论提倡的教学过程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即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
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理应更好地体现这种现代教学论思想,树立“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强调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本”,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积极的评价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注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动机因素、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作用。
但实际上,在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尚部分教师在有限的面授辅导教学中仍是教师“一言”到底,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问题是什么、是否听懂,甚至是否需要你教师讲这么多?也不去考虑你的教学支持是否全面、到位?不去考虑为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自己的面授辅导、网上资源建设、网上交互以及平时的其它联系结合起来?也不去考虑如何让教师的“辅导”与学生的“学习”实现对接?试想,
这样的教学还有什么“互动”可言,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哪里体现!
3教学设计介入现代远程教育的新思路及其要素结构
教学设计是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系统更科学。
我们应用教学设计思想分析上述问题形成了现代远程教育设计新思路:
3.1.确定能力目标:网络环境下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目标应对学习者在能力上给出明确的要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应具有以下能力:信息处理包括收集、加工、存储、应用信息的技能、提出问题并解决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3.2. 分析教学环境,选择最优的教学手段:面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及现代远程教育在某种情况下会同时存在,我们所谓最优的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指一种而是多种方法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所面对的教学环境。
3.3 对教师进行设计:教师由教学的组织者变为引导者,任务也更艰巨。
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功能设计和角色设计,既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伙伴。
3.4 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我国目前己建成“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宏观上它是以中央电大中央资源库为核心,以电大系统和普通高校为主要依托建立起来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优秀资源利用和共享”的国家级资源库平台。
微观上我们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应考虑从集中建库、随课配发、网际共享、提供链接等方面出发,帮助学习者更加便捷地使用教学资源。
3.5 教学中人文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
意义的建构获得的。
所以我们应努力创设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习交流区域的建设,使学习者和老师及学习者之间在网上充分交流和讨论。
3.6 教学评价和反思设计:现代远程教学应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问卷调查、跟踪评价、博客论坛、热点信箱等等。
同时提倡教师反思,检讨自己执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教学设计本身是否合理,以改进教学。
参考文献
【1】村晓新,冯震远.认知与学习策略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盛群力,褚群力. 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 [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