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奖励细则
第一条 为落实《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做好学校
优秀科研成果奖的评审工作,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申报评审过程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公正公平原则、简便
高效原则。
第三条 科技处负责奖励细则的修改和解释以及评奖的组织和管
理工作。
第四条 优秀科研成果奖每年评奖一次,每次不超过5项。
第五条 优秀科研成果奖分为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类(以下简称自
然科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类(以下简称人文管理类)。
第六条 参评成果及成果完成人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参评成果必须是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的优秀成果,符合学
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要求,形式包括:专著、论文、研究咨询报告等。
已经获得其它奖励的成果不在参评之列;
(2)参评成果为论文、专著的,必须已由正式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校人员为该成果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参评成果为研究咨询
报告的,必须已由相关部门采用,并且我校人员为该报告的第一完成
人;
(3)参评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必须为已在校工作5年以上的在职
人员;其它完成人均为我校人员。
(4)申报成果必须是已确定要申报其它社会奖励的科研成果。
第七条 申报须提交以下材料:
(1)按照成果类别填写的申报书;
(2)附件材料:参评成果须同时提交附件材料。
参评成果只体现为论文形式的,必须提交5至10篇支持该成果的核心论文。
参评成果为研究咨询报告的,必须提供省级单位或者相关行业协会出具的采用证明。
自然科学类成果还必须同时提供论文或者专著的他引检索报告。
以非中文撰写的须提交原作品并附中译文,篇幅较大的可附2000字左右中文内容提要。
研究成果的社会效果和学术价值的评价,要出具证明材料。
上述申报书和附件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其中有一份须为原件。
参加评奖的成果原件及有关材料,一般由科技处存档,不退还本人。
第八条 评审程序如下:
(1)初审:科技处负责对申报材料的初步审查,凡形式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参加优秀科研成果奖的评审。
(2)专家组:科技处建立优秀科研成果奖评审专家库,每年根据申报项目的学科分类从专家库中随机遴选若干专家组成评审组对申报奖项进行评审。
评审专家组分为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管理类两个评审组,评审组内就每个申报项目设1至2名主申专家,评审组的专家人数为奇数。
(3)评审形式:评审组可以采取通讯评审和会议答辩评审的形式进行评审。
在评选过程中,以成果质量为依据,坚持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和回避制度,通过民主评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获奖成果。
经过专家投票,得票超过半数,且自然科学类票数前三名和人文管理类票数前两名的成果为当年获奖成果,票数相同的由专家组通过第二轮补充投票来决定。
获奖成果经由校学术委员会审定后公布,由学校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九条 优秀科研成果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定于每年的11月份进行,具体日期参见当年的申报通知。
附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类申报书》、《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类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