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制度(3)

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制度(3)

XX电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制度批准:审核:编写:陆炳壮二0一二年三月十五日一、总则1.1为了做好XX电厂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测工作,确保安全监测工作有序无误,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减少测量误差,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XX水电站大坝坝体、坝基、坝肩、厂房以及对大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岸坡和其他与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的安全监测工作。

二、相关人员职责2.1检测人员职责2.1.1熟悉监测任务,了解被检测对象和所利用测量仪器设备性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主管部门交给的监测任务。

2.1.2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测量细则进行各项检测工作,记录规范,字迹清晰。

2.1.3测量前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2.1.4测量前后要仔细检查测量仪器设备技术参数及性能和状态,检测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

2.1.5测量过程中,观测员离仪器设备不得超过1.5米,以保仪器因风吹、振动等倒地,损坏仪器设备。

2.1.6出门前观测员负责检查所需的仪器物品是否带齐,所派的工作人员是否适当和足够,精神状态是否良好。

2.1.7所有参加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身的安全保护措施和测读仪表的安全使用措施。

2.1.8上报需年检仪器设备,有权拒绝使用不合格或超过坚定周期的。

2.2资料管理员职责2.2.1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的管理。

2.2.2现场检测的抽样记录和检测结的果保存。

2.2.3检测工作环境的定期检测评比和结果的保存。

2.2.4仪器设备检定结果,检定证书和自校检记录的保存。

4.2.5收集、保存和发放国内外常用于水工建筑物监测的技术标准、检测规范。

2.3仪器管理员职责2.3.1负责仪器设备保管和维护工作。

2.3.2负责检查仪器设备状况并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2.3.3协助资料员完成对仪器设备的资料管理工作。

2.3.4对于接近检定周期的仪器设备,及时上报,以便统一安排检定或自检。

2.3.5负责检查借后归还仪器的正常性能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状况。

2.3.6仪器保管环境不良时,要向主管部门提出改善或转移到合适的库房保管。

2.3.7对监测仪器设备库房定期巡视监测,主要监测仪器设备放置情况,有无腐蚀性气体及通风状况。

三、安全监测3.1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意义3.1.1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改善运行方式,以保正工程安全运行。

3.1.2监视运行期间大坝的状态变化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3.1.3 对水工建筑物观测资料及时研究分析,掌握其变形规律,以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2 安全监测内容测量内容:大坝表面变形、内部变形、面板应力、周边缝、面板垂直缝、坝基渗流渗压、坝基坝身渗漏、闸门开启适时库水位。

3.3安全监测的原则3.3.1 全面研究,总体布置,分期分批实施,建立总体和局部的可靠联系,确保观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3.2 监测仪器设备应精确可靠,稳定耐久,操作易于掌握。

3.3.3 严格按照所规定的测次、时间,进行系统、连续的观测。

现场观测要求做到“四无”(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精度、无违时),“五随”(随观测、随记录、随计算、随校核、随分析),“四固定”(人员,仪器,测次,时间)。

3.3.4 严格遵守规程、规范,保证观测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4 对观测人员的要求3.4.1 严格遵守规程、规范,认真负责。

3.4.2 掌握水工建筑物及其特点,掌握测量的一般知识。

3.4.3 掌握各类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快速、准确地使用仪器。

3.4.4 了解观测设施的设计、布置及一般的变形规律。

3.4.5 了解资料分析的一般方法,能够判断异常现象。

3.5变形监测工作的应遵守的规定3.5.1 建筑物上各类测点应和建筑物牢固结合,能代表建筑物变形。

建筑物外各类测点应埋设在新鲜或微风化基岩上,保证测点稳固可靠,能代表该处岩体变形。

基准点应建在稳定区域。

3.5.2 观测设备应有必要的保护装置,观测站及人行通道应有人身安全保护设施。

3.5.3 变形观测所用的仪器、设备的精度应相适应,并保持长期稳定可靠。

3.5.4 有联系的各观测项目,应尽量同时观测。

3.6 变形量的正负号规定3.6.1 水平位移:向下游和左岸移动为正,反之为负;3.6.2 垂直位移:下沉为正,上升为负;3.6.3 接缝和裂缝开合度:张开为正,闭合为负;3.6.4 高边坡位移:向下滑为正,反之为负;3.6.5 水位:上升为正,反之为负。

3.7 测量工作的原则和要求3.7.1 必须对水工建筑物进行全面的必要的测量,测量资料必须反映建筑物的变化规律和运行状态,因此在确定测量项目时,必须考虑相互联系的现象,考虑外界荷载因素。

3.7.2 必须对水工建筑物进行不间断的测量,全部的测量,工作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而测量时间的确定,应考虑到建筑物的荷载情况,互相联系的测量项目,建筑物的状态的变化速率以及外界的干扰(如避免折光影响,其他作业干扰等)。

3.7.3 测量结果要保证一定精度,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测量设备,测量资料要保证完整统一,测量方法在施测过程中不能随意变更。

3.7.4 测量内业分析工作要及时计算分析整理,以便掌握水工建筑物的运行规律及状态。

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每隔一个阶段(如汛前,汛期高水位阶段)时间应进行一次综合性分析,摸清建筑物运行状态,找出问题,确定运行措施。

每年应对测量资料作一次系统整编,每隔五年还应对大坝作一次全面的分析鉴定,总结水工建筑物的运行.3.7.5检测周期不能少于规范标准。

3.8 水工建筑物测量期间的一般观察3.8.1 主要裂缝3.8.2 砼的渗水情况3.8.3 砼的裂缝情况3.8.4 岸坡的裂缝情况四、测量数据记录与资料管理规定4.1 现场测量记录4.1.1 现场测量记录是计算水工建筑物变形量的原始数据,因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注记明确,整洁美观,格式统一,并要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4.1.2现场记录手薄要用统一格式,并装订成册,每册页数应予以编号,已编号的各页不得撕去,记录中间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4.1.3 一切现场测量读数和记录项目,必须在现场用铅笔、碳素笔直接记录于手薄中,记录文字和数字必须清晰、端正。

4.1.4 观测读数与记录的小数位:应读到及记录到测量仪器的最小分辩读数。

4.1.5现场测量记录手薄中,任何原始记录(包括文字及数字)不得擦去和涂改,若原始记录有错误,应用斜线整齐划去,并在现场测量时校正,重作记录,划去的错误记录应在备考栏内注明原因。

所有原始观测数据必须在现场记录,严禁事后转抄。

4.1.6 一切测量记录手薄及测量成果计算必须经过班组认真的全面检查,然后交专业技术负责人员和部门进行处理检查验收,经上述检查无误后,才能作为正式成果汇报。

4.2 观测资料检查校核主要内容4.2.1 原始记录是否准确无误,有无遗漏4.2.2 测量读数是否符合要求4.2.3 观测精度是否符合要求4.2.4 各项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差错4.2.5 发现观测资料有错误时,应进行复测4.2.6 发现观测资料有1/3超限时,应通知重测,低于1/3时补测4.3 测量资料分析整理的主要内容4.3.1 对测量资料的精度进行评价,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可能含有的误差成份。

4.3.2 由测量数据推算各项变形量,并分析其变化幅度、变化量的一般趋势和规律。

4.3.3 对各项变形观测项目进行数理统计和初步分析,找出各项变形观测项目的变形量与其它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

4.3.4 分析变形异常的情况,找出原因。

4.3.5 在原始记录及成果计算,检查校核无误后,可填写出各项统计报表4.3.6 绘制各变形观测项目变形量的时间-变化过程曲线,并进行初步分析。

4.3.7 根据实测资料及过程线,对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状态及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简分析,并根据设计要求判断和鉴定水工建筑物及边坡的安全状态,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4.3.8 根据初步分析,提出观测工作的改进意见。

4.4 观测成果上报4.4.1 每月将观测成果以报表形式上报主管部门。

4.4.2 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变形异常情况或变形速率增大,超过安全控制设计参数或理论计算值时,并经复测校对无误后,就立即报部门及厂部。

4.4.3 每年年终将当年的观测资料整编,并写出分析报告,上交主管部门。

五、观测仪器的维护与保养5.1.1 仪器应存放于通风良好,干燥的仪器架上,并做好防潮措施,在仪器箱内放一袋硅胶干燥剂,硅胶干燥剂干燥时为蓝色,受潮后则变成粉红色,需更换干燥剂或处理干燥剂,处理过程为将其倒入锅内,加热到25~100℃,传真变为兰色,再装进袋子,放入仪器箱内,以吸收箱内的水份。

5.1.2 存放仪器的地方要保持恒定的温度,严禁放在高温热的地方。

5.1.3 要保持仪器的清洁,经常用干净无油脂的软绸专用镜头纸,转刷及鹿皮擦拭物镜,目镜及仪器上的灰尘,严禁用手指摸专用镜头纸,擦物镜及目镜,也不能用任何液体来清洗光学镜头。

5.1.4 定期给仪器的转动部份加润滑油,所使用的润滑油,应为高纯度的针表仪器油,严禁使用含有其它杂质的润滑油。

5.1.5 在野外测量时,应打测伞,遮避阳光以及暴晒或雨淋。

5.1.6当仪器从一个测过移动另一测站时,如距离较近,且道路好走,可认将三脚架及仪器一起搬走,在搬运过程中应保持仪器正立,如迁移路程较远又不好走,应将仪器从三脚架上卸下,装箱搬运。

5.1.7在野外测量时,如日照较强,可装上遮日罩,以保护望远镜,装遮日罩时,可轻轻扩张遮日罩,放于镜头座环上即可。

5.1.8测量完毕后,旋紧脚螺旋,从三脚架上取下仪器,平衡地放入箱内,有固定的须固定,关好仪器箱,方可搬运,在装腔作势箱及搬运过程中,严禁碰撞仪器。

5.1.9从寒冷的地方把仪器带回室内,为防止水汽凝聚于仪器上,应将仪器存放于箱内慢慢适应室温,然后取出使用及存放。

5.1.10对所使用的仪器,应事先进行检视,如各部件是否完好,附件是否齐全,提手、背带、搭扣是否完好等。

使用完毕后,应再检视一次,以免丢失和防止意外。

5.1.11从箱内取出仪器前,应先在测站上架好三脚架,然后将仪器放在三脚架上,并立即旋上中心连结螺旋,再整平对中,最后扭紧中心连结螺旋。

5.1.12转动望远镜照准部或度盘之前,应先检查是否已扭开相应的制动螺旋。

操作时应缓慢、平稳、轻松地旋转仪器各部位,严禁快速、强行转动仪器。

当转动遇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转动,找出其原因,加以排除。

5.1.13使用望远镜照准部及度盘的制动螺旋,应旋紧至螺旋头与底板恰好接触即可,不得过度用力,以致损伤仪器。

5.1.14使用仪微动螺旋,应经常保持螺旋处于螺杆的中间部位,以使弹簧发挥正常的效用。

5.1.15发现仪器某部位有故障时,不应继续使用,要及时加以检修,否则将加剧仪器损坏的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