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症的饮食管理
(2)食物交换方法: 把这些食物的计算值分别称为一份,在食谱 选择时,它们可以以一份为单位直接交换使用。 按常用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特点划分为六大类 食物。食物交换只能在同类食物中进行,如在肉 类之间,或者是在蔬菜水果之间,而不能将肉类 与蔬菜进行等量交换,也不能用主食类同肉类交 换。 食物交换份表_2010.xls 食物交换份法配餐表.doc
2、合理选择食物
• 参考食物金字塔原则 • 适量脂肪 • 足量蛋白质 • 较多纤维素
• 参考食物热卡含量
(1).均衡饮食
•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因此,应当保证 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对肥胖 儿童也不例外。多吃蔬菜,对于可能导致肥胖的 饮食,则应严格控制。
3-6岁儿童膳食指南食物金字塔
• 了解饮食现状 • 发现不良饮食习惯 • 常见错误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 不吃青菜 吃饭速度很快 吃夜宵 爱吃快餐 吃饭时 看电视 边吃零食边看电视 心情不好时就 吃零食 三餐不定时 餐前、餐后吃零食或 饮料。
(1)、确定基线行为
• 了解饮食行为、运动行为、生活行为
• 确定导致孩儿童肥胖的问题行为
等值肉蛋类食品交换表
等值奶类的营养成分
能量90千卡 碳水化合物6克 蛋白质4克 脂肪5克
等值奶类交换份
等值大豆和豆制品的营养 成分
能量90千卡 碳水化合物6克 蛋白质4克 脂肪5克
等值大豆和豆制品交换表
等值油脂及硬果的营 养成分
能量80千卡 脂肪9克
等值油脂及硬果交换份
3.饮食行为调整
(A).饮食嗜好诱导
• 肥胖儿童饮食嗜好与正常儿童不同,往往爱吃 荤食和甜食。应对他们加以诱导,让他们逐渐喜 爱吃粗粮和蔬菜,多吃水果、蔬菜,减少肉食和 谷物数量,不吃肥肉和甜食。西方兴起了“淡味 减肥”,即增加蒸、煮、烤和凉拌菜,减少油炸 和炒菜。同时,菜中少放盐,尽量不放糖和味精。 这样,无形中减少了脂肪的摄入量,同时蒸煮菜 体积大,味道淡,有助于减少饮食数量。
350~500毫升 —
20~25克
注:《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2010年)
饮食管理注意事项
I. 限制食量时必须照顾小儿的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所需,使体重逐步 降低; II. 设法满足小儿的食欲,避免饥饿感。 III. 选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的或非精细加工的食物; 宜限制吃零食和甜食及高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等 IV. 保证蛋白质的供给,每天2~3g/kg体重; V. 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取; VI. 碳水化合物由于体积大,可作为主食,但应减少糖量;土豆、山芋 应作为主食。 VII. 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供给; VIII.总热量应逐渐减少,控制体重显效后,进行维持期热量供应; IX. 强调老师、家长和患儿长期合作,持之以恒。 X. 首先一日三餐合理分配,早餐吃全天食物总量的35%,中餐吃全天 食物总量的45%,晚餐吃全天食物总量的20%。
3.食物交换份
(1)概念: 食物交换份是指将常用食物按营养成分的特点 将食物分类,然后在每一类食品中按常用量定为一 份,并计算出每一份食物粗略的营养成分(蛋白质、 脂肪、糖类、能量),再将每一类食品的其他食品 计算出等值营养成分的食品量。 例如:将瘦猪肉作为肉鱼蛋类的标准份,一份 瘦猪肉50克可提供能量90千卡(378千焦)、蛋 白质9克、脂肪4克。 可提供同等营养的食品为: 瘦牛肉50克、带骨排骨70克、鸡蛋60克、草鱼80 克、豆腐200克等等。
• 每周可选1~2天以蔬菜、水果、牛奶代替主食。三大产热营养素供热 比例:蛋白质占20%,碳水化合物占55%,脂肪占25%。 • 多吃杂粮、鱼类、蔬菜和豆制品,其次为家禽和瘦肉类。 • 重症肥胖儿童可按理想体重的热量减少30%或更多,轻中度肥胖热 量减少20%。饮食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为宜,动物脂 肪不宜超过脂肪总量的1/3,并供给一般需要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正常学龄前儿童每天食物建议摄取量
食物 奶类 蛋豆鱼肉类 五谷根茎类 油脂类 深绿色或黄红色蔬菜 其他蔬菜 水果类 量 2杯 4份 4碗 2汤匙 1碟 1碟 2个
营养午餐食品构成基本框架
• • • • • • • 1分主食 每周1~3次主食中添加杂粮和薯类。 1个素菜 以蔬菜为主料,其他素菜为点缀。 1个半荤 以3~5种荤素组成,荤、素菜各占10%-60%。 1个荤菜 以肉类、鱼类为主料,一点蔬菜为对托。 1个汤料 以不缺营养,补充水分,调整食欲。 食物种类10种以上,食物种属6种以上。 各类营养素供给量占推荐量的80 ~ 150%。
看不见脂肪的食物:
• 动物性食物:牛奶、奶酪、瘦肉、蛋黄、热狗、鱼子等。 猪肉脂肪含量高,并不适合胖孩子吃。即使是瘦猪肉,脂 肪含量也达62%,是牛肉、兔肉的2~3倍,五花肉的含 量高达37%,所以,肥胖儿所食肉类应以牛肉 、兔肉、 禽肉为主,每周吃猪肉的次数不超过2~3次。脂肪含量猪 肉(精)约37%,羊肉28.8%,牛肉13.4%,鸡肉9.4%。 • 植物性食物:腰果、花生、瓜子、核桃等坚果类。各种瓜 子、核桃仁、松子仁、花生仁等零食的热量特别高,是等 量米饭的3~5倍,切忌给正在限食的胖孩子吃。 • 加工食品:蛋糕、沙其玛、烧饼、冰激凌、洋芋片、酥饼 等。
重症肥胖儿童可按理想体重的热量减少30%或更多,轻 中度肥胖热量减少20%。
正常儿童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
食物种类
谷类 蔬菜类 水果类 鱼虾类 禽畜肉类 蛋类 液态奶 大豆及豆制品 烹调油
1~3岁
100~150克 150~200克 150~200克
100克
3 ~6 岁
180~260克 200~250克 150~300克 40~50克 30~40克 60克 300~400毫升 25克 25~30克
等值谷薯类的营养成分
能量90千卡 碳水化合物19克 蛋白质2克 脂肪0.5克
等值谷薯类交换表
等值蔬菜类的营养成分
能量80千卡 碳水化合物15克 蛋白质5克
等值蔬菜类交换
等值水果类的营养成分
能量90千卡 碳水化合物21克 蛋白质1克
等值水果类交换表
等值肉蛋类食品的营养成分
能量80千卡 蛋白质9克 脂肪5克
•理治疗等手段去除脂肪。
• 3.实施方案: • 以运动方案为基础,行为矫正为关键技术, 饮食调整和健康教育贯彻始终; • 以家庭为单位,以日常生活为控制场所; • 肥胖儿童、家长、教师、医务人员共同参 与的综合治疗方案。 • 医务人员监督下的治疗疗程至少一年。
三.饮食管理
控制食物总量
合理选择食物 饮食行为调整
发育监测
1、控制食物总量
• 确定每日生理需要量
• 考虑儿童年龄、性别、活动量、身高等因素 儿童每日热卡推荐供给量(2013年) 年龄 3岁 4岁 5岁 6岁 男(kcal) 1250 1300 1400 1600 女 (kcal) 1200 1250 1350 1450
(B).改变饱足感:
• 肥胖儿童饱足感与正常儿童不同。正常儿 童每餐吃到八九分饱,即感满足,不再进 食;肥胖儿童吃到十分饱还不满足,仍然 要继续进食,直到十二分饱为止。成人应 当逐渐改变他们的饱足感,首先减到十分 饱,然后逐渐减至八九分饱,这样食量也 就减少了1/4-l/3。这种措施与饥饿疗 法不同,不会损害儿童身体健康。
蔬菜、水果吃法
•
买新鲜吃新鲜;用油越少越好;蔬菜最好生吃;蔬菜色彩搭配; 少去皮,少切细块;不要久煮;每天至少吃3种以上不同蔬菜;多点 蔬菜;选择不宜胖的蔬菜;先吃蔬菜再吃饭。蔬菜类如芹菜、竹笋、 萝卜、豆芽、南瓜、蘑菇、油菜等,热能少而体积大,既可补充维生 素和矿物质,又能满足孩子食欲,避免饥饿感。 • 太甜的水果要限量(西瓜、甜瓜、哈密瓜、葡萄、香蕉、芒果、 菠萝、荔枝等);不宜用水果餐;不宜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要带皮 吃;每天要吃二种水果;想吃糖时改吃水果;太甜的水果不要晚上吃。 • 苹果和梨所含热能大约是等量米饭或面条的一半,橙子和葡萄的热能 是等量主食的三分之一,香蕉的热能甚至接近主食,所以家长要有选 择地给孩子吃,更不能用水果代替蔬菜。 •
(2). 科学选择食品
• “绿灯食品”——应保证的食品:瘦肉、鱼 和海产品、蛋类(去黄)、脱脂奶类、豆制品、 蔬菜和除含糖较高之外的各种水果。 “红灯食品”——应严格限制的食品:肥肉、 油炸食品、奶油食品和含奶油的冷饮、果仁、白 糖、糖果及高糖饮料、甜点、洋快餐和膨化食品。 “黄灯食品”——应限量的食品:谷类食品、 薯类食品、全蛋(包括蛋黄)类食品、香蕉、葡 萄和甜橘等水果。
不吃垃圾食品
• • • • • 面食类:方便面、点心面 速食类:汉堡、热狗、意大利肉饼、薯条等。 糕饼类:派、蛋糕、小西点饼干等。 饮料类: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奶茶等。 零食类:糖果、饼干、米果、口香糖、洋芋片、 海苔、蜜饯、鱿鱼丝、肉类加工品等。 • 垃圾食品的危害:造成营业失调;阻碍儿童生长 发育;高盐影响血压、口味及造成水肿;糖及脂 肪造成高热量,易肥胖。
• 问题行为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 问题行为可出现于某一特定环境或场合
(2)、设定目标行为和 中介行为
• 目标行为或靶行为 —行为矫正后将要达到的行为 • 中介行为 —为达到目的行为而设置的 中间过渡行为
3、实施和监督 • 制定每日具体的行为改变计划 • 记录每日的行为改变情况 • 增强刺激或惩罚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b)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c)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d)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e)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 的饮料; (f)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g)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h)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二.儿童肥胖症的矫治方案
1.原则 。
加强饮食指导
全面提高体 能、控制体 重,培养科 学、健康的 生活方式
儿童期 不能使 用“减 肥”或 “减重” 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