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

信阳师范学院影视鉴赏课程论文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课程时间新媒介时代影视文化素养与审美鉴赏力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介形式不断出现,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新旧媒介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新媒介崛起,在内涵与结构上新媒介素养都成为与传统媒介素养全然不同的概念。

全媒体时代的新媒介素养与传统媒介时代有很大差异,新媒介素养在概念内涵与结构、媒介运用与表现、媒介教育与发展等方面同传统媒介素养存在显著不同。

新媒介提供了大量的人际交流平台,让消费者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伴随着新兴媒介一同成长的大学生们,自然成为其主要拥护者。

大学生借助这些工具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积极参与舆论,引领或跟随时尚话题,在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角色中自由转换。

相对于欧美国家较为先进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我国新媒介素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撷取和综合国外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一切有益经验,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我国民众的新媒介修养与品质。

同时,我们也要反对和警惕在新媒介素养教育学习中的崇洋媚外、全盘西化,需要注重新媒介跨文化传播教育,使民众在接触网络外来文化时,具有清醒的理性批判意识。

在当下发展新媒介素养教育中,我们应提倡“超越保护主义”,但任何理念都不是万能的,新媒介素养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规律,特别是在新媒介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动阶段,我们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方法也需要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需要理智处理和协调政府、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关系,集结社会力量,争取让新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有益国民的快乐教育与终身教育。

在新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是根本,因此教师日常教学中的新媒介素养教育方法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快乐教学。

即通过案例或情趣教学,既让学生对新媒介有批判性认识,又能引导他们从新媒介的正当使用中获得乐趣。

DavidBuckham就曾经指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媒体更为有效地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的准备”。

针对新媒介技术特点,教师应该将新媒介教育视为“一种培养学生应付和运用媒介能力的准备手段”。

提供给学生新媒介运用方面的必要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媒介信息制作与交流之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新媒介做出明智的理解与判断。

伴随我国电影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新媒介时代的影视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观赏影视作品成为大学生课余休闲生活的方式之一。

电影在继文学、戏剧、绘画、音乐、雕塑、建筑之后被称为人类的第七大艺术。

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忽视艺术的熏陶与感化功效。

我国电影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与普遍认可,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外化表现。

看电影成为主流的文化消费现象,也是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

电影电视作品所传达的不仅是视听角度的享受,更是影视作品深含的主题意义。

作用于视觉的感官刺激,影视作品以强劲的势头成为主导性媒介消费品。

利用影视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成为迫切需求,营造良好的影视文化氛围对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并充分利用影视文化,采取新颖的德育美育手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改进影视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大学生在面对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影视信息冲击时,能够正确选择优秀的影视文化信息,自动摒弃不良影视文化影响,提高自身免疫力,以达到德育美育的教育目标。

作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主战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突显。

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与时俱进、灵活多变的德育和美育方式,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我们处在一个被影视文化包围的年代,当代大学校园亦成为影视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美育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在高校德育美育工作的构建过程中加入影视艺术元素,从而实现更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高校德育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

在面对道德是非时,学会判断;在面对道德困惑时,学会取舍;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学会选择;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发展自己的道德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形成健康、丰富、和谐与发展的精神世界。

大学生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的终极追求。

当代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促使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个性发展和个性展示,他们越来越具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强烈要求实现自我,渴望人格受到尊重。

只有将道德认识赋予深厚的情感,将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外在的“他律”自觉转化成为内在的“自律”,才能使他们的道德信念坚不可摧,不可动摇,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高校的德育美育工作应借助电影这个深受大学生欢迎的传播载体,提出观影倡议,建议大学生欣赏颇具文化意蕴与启示意义的影片,作为新兴的人文学科课程,影视鉴赏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文化的综合,这既顺应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又满足了大学生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成才渴求。

影视艺术教育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鉴赏主体透过有限的形式去捕捉无限的内容,要求观众在欣赏活动中积极调动情感,尤其需要想象、联想甚至幻觉等心理能力的发挥,进入一种再创造的境界,从视听信息中进一步读解作品更丰富的内涵,通过视听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方式,乃至象征和隐喻的理解,去破译更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种主动参与和理性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塑造,也有助于大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电影艺术是将生活蓝本通过镜头语言萃取提炼,升华为影视语言符号进行大众传播的。

或许我们并未亲身经历,但却不能否认其真实性与艺术价值。

文化不仅是社会伦理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而且也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

高层次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主要依靠文化的积淀。

文化是一种精神富有,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流淌的思想,是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没有坚实的文化积累,开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素养,即使有足够的聪明,也不是大智慧,也永远成不了大器。

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教育需要文化的烘托。

因此,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确立文化素质的基础地位,将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获得整体全面发展。

提高高校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必须坚持辩证思维,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研究正确对策,重视影视艺术的引导感化意义。

影视鉴赏,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性赏性。

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

优秀的影视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高校应广泛开设影视文化的选修课,将其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同时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综合文化素质。

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影视鉴赏论文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

影视文化能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用影视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一方面要改革改进影视文化课程,另一方面要拓宽影视文化教育的方式。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可以积极开设有关影视文化的讲座,在校园网上为学生提供观看或下载优秀影片的条件,为学生推荐好的电影电视网站,推荐发布影评文章和观后感这种第二课堂的形式对于发挥影视文化的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审美品位,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总而言之,影视文化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思想道德的完善影视文化课应该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广泛开设,并应当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校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影视文化方面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的鉴赏力审美品味和综合文化素质在这些课程和活动中得到提高。

鉴赏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当我们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剧目、学习书画艺术等,都是在接受作家、艺术家心灵的倾诉和文化艺术的熏陶。

古今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地理景观、名山大川的优秀诗文,这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能引发人们的联想,激发人们的想象,拂动心灵的涟漪,使人在内心深处享受美的乐趣,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但有些学生以丑为美,追求的是由感官上的刺激所引起的“快感”,而不是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快乐。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德国著名剧作家、美学家席勒曾经指出:“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

“我们只要给他以重大的推动,就能使审美的人获得理智和高尚的情操。

”这说明审美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道德修养的养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鉴赏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思想情操。

青少年时期接受新生事物的领悟力最强,一旦接受,便会很快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美好情感的培养,高尚情操的树立,是在教师“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而来的,这不是一朝一夕即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项艰苦卓绝、美化心灵的工程,需要具有高素质、高修养的“园丁”来建设它。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审美鉴赏水平。

教师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将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吸引到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读书活动中来。

这样,日积月累,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无形中自然会得到提高,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便不再是情绪化和盲目化。

进入21世纪,人们面对的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越来越繁杂的信息,这便是信息时代的特征。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当有新媒介的出现,人们都有能力对此进行检测和思考。

新媒介时代,全民族都要提高媒介素养,影视文化素养与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从而让我们的大众都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作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媒介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