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论文——《无敌破坏王》影评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 059N91A00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鉴赏改卷教师: 学号: 姓名: 得分: 《无敌破坏王》影评
这是一部非常皮克斯的迪斯尼电影。
迪斯尼摆脱了王子、公主的老套路,变成了以电玩游戏为故事场景的皮克斯式风格,有点类似《玩具总动员》的路子。
皮克斯的电影总能站在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用一个完全异于我们正常思维所理解的虚拟世界,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数百年后垃圾堆一样的地球,过度依赖机械而丧失运动能力的人类,或者一群脱掉外衣后有着平常人的家长里短的超人,又或者一群具有生命力的玩具。
这一次迪斯尼采用了类似的这种模式,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个白天游戏厅营业的时候在屏幕里任由我们操纵闯关打BOSS,晚上就各有各生活的电玩人物的世界。
从我那么多年观影的经验来看,美国动画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剧情不会很复杂,即使会有多条主线,但是故事架构都非常清晰,并且都在用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观众说明一个非常简单但又很深刻的道理。
《无敌破坏王》是一个关于寻求自身存在价值的故事。
拉尔夫生来就被设定为一个坏人,在游戏里他只能破坏东西,拿不到奖牌,得不到邻居们的食物奖赏,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
拉尔夫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垃圾堆里,其他人看到他都避而远之。
看到作为游戏里的英雄的阿修,心里非常羡慕,他希望能够作为一个好人,像阿修那样得到邻居们的认可和友好的对待。
于是一个被贴上“坏人”标签的脾气暴躁的破坏王,企图撕去这样的标签变成一个好
人,赢得别人的尊重。
所以他穿越到了其他游戏,想要用奖牌来换得邻居们对他的认同。
可是拉尔夫一直在破坏,无论是在“英雄使命”里偷拿奖牌,还是在“甜蜜冲刺”里帮助小姑娘云妮,他的破坏无处不在,这样一个被打上“坏人”标签并且生来在游戏里就被设定会只会破坏的大家伙当然也只会干这个。
但是,我们都知道“破坏”从来都是一个贬义词,正如“坏人”一样。
拉尔夫不请自来地参加“快手阿修”30周年庆祝晚会,本来是本着想改变大家对自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的想法,希望可以作为游戏的主角之一被大家所认同。
没想到最后还是将整个晚会给破坏了,破坏了天花板,破坏了蛋糕,破坏了晚会的气氛。
而后当他和邻居约定要用奖牌来换取大家对他的认同的时候,来到了游戏“英雄使命”,结果还是在搞破坏,阻碍了第一玩家,将害虫带去了“甜蜜冲刺”。
然而当拉尔夫遇上云妮之后,他的破坏却变味了,变得有目的,变得有意义了。
云妮和拉尔夫有着相似的身世,只能住在山洞里,被其他小孩子欺负,不能参加比赛,是整个游戏的漏洞,为所有人厌恶。
拉尔夫与云妮相遇,看见了云妮被其他小孩子无情地欺负,了解到了云妮的可怜身世,于是拉尔夫的正义感开始爆发了。
拉尔夫和云妮一样,都将自己的换取新生的门票压在了那枚奖牌上,就这样,这两个相似的人的命运交结到了在一起。
于是拉尔夫仍然在破坏,他和云妮一起偷偷溜进糖果工厂,为了帮助云妮制造卡丁车,拉尔夫使尽浑身解数,拿出自己破坏的本事,将糖果工厂搞得一片狼藉,烟囱直滚滚冒烟,从而帮云妮制作了她第一辆真正的车。
拉尔夫一直坚称自己从来不会制造东西,他一直在破坏,但是他却用自己的破坏能力让云妮得到了她一直梦寐以求的卡丁车,并且用与生俱来的破坏能力帮她制造了一条赛道,和她一起训练,让她终于可以如愿以偿成为一个真正的车手和其他女孩一起比赛。
此时他的破坏和自己在游戏里的破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他不再是单纯地为了破坏而破坏,而是开始用自己的破坏在创造,用自己的破坏来带给他人愉悦。
其实,从一开始拉尔夫最想要做的就是拿到那个亮闪闪的奖牌,然后就可以回去跟邻居们炫耀,向他们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坏蛋,赢得他们的尊重,让他们对自己有所改观,让自己可以和他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让自己可以脱离垃圾堆,可以吃到邻居们亲手制作的派饼。
他帮助云妮制作赛车本来也只是想着让云妮比赛获得冠军来拿回自己的奖牌。
但是当他和云妮在一起时间久了之后,他的这种心理开始渐渐地发生变化。
他知道了小女孩和自己一样孤单、被人嫌弃,但是小女孩一直都渴望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
拉尔夫慢慢被这个女孩的单纯、可爱所感染,对云妮也由一开始的厌恶逐渐转为同情和喜爱。
他的破坏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毁坏大楼,他的破坏变得富有意义,他所做的破坏是为了帮助云妮,是为了为云妮带来快乐。
所以他才会轻易地上了糖果国王或者说漩涡的当,听信了糖果国王的谎话,而出于对云妮的保护,不顾云妮的苦苦哀求,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用蛮力将自己和云妮一起亲手制作的承载着两人美好的回忆和云妮的梦想的卡丁车亲手打烂。
拉尔夫再次发挥自己的破坏本领,只是这一次的破坏比以往的每一次更具有杀伤力——它让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破灭,伤透了云妮的心。
此时换来云妮的那句——“你真的是一个十足的坏蛋”,我想才是最刺痛拉尔夫的心的吧。
于是拉尔夫终于拿到了那枚刻着“英雄”的奖牌,带着金闪闪的奖牌回到了自己的游戏中。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邻居们一个个都已经搬走了,拉尔夫赢了打赌,拿到奖牌可以住在公寓里面,而不必在呆在那个垃圾堆里。
只是结果还是一点没变,他还是孤独的一个人。
奖牌并没有想他先前想象的那样,可以证明他也是一个好人,可以换来邻居们的认同和尊重。
反倒是那枚蛋糕做的写着“You’re My Hero”的简陋奖牌让他温暖了他的整个心房,而现在让他觉得愧疚迷惘。
好人还是
坏人,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人,怎么样算是一个坏人,拉尔夫失落得看着云妮亲手做的幼稚的奖牌沉思……
就这样,故事发展到了高潮。
颇具讽刺意味的一幕是,在游戏里充当着英雄的角色,无论什么东西都可以修好的阿修,在地牢里只能将铁窗越修越厚,无可奈何,这时是大反派拉尔夫用自己的破坏能力拯救了阿修。
而最后,拉尔夫的破坏可谓是到达了极致,当他不顾一切地在可乐山上挥舞着自己的大拳头进行破坏的时候,我想许多观众都会不自觉地握紧手心,心理为他打气加油,默默地为拉尔夫祈祷:一定要破坏成功啊。
于是,当拉尔夫一手紧握着云妮送的英雄奖牌,一手摆出超人的姿势,默念着那句坏人联盟的宗旨——“我是一个坏人,但是那也不赖,我永远成为不了好人,但是那也不坏,只要能做自己,那就最好”。
当拉尔夫奋不顾身,挣脱涡轮的束缚径直撞向可乐山上的时候,他的破坏达到了高潮,此时人们不会认为他的破坏是令人可耻的,相反,我们都会为他的这一次破坏而感动。
终于,电影的目的达到了。
作者成功地将破坏从贬义词变成了褒义词,将一个只会搞破坏的坏蛋变成了一个拯救世界的大英雄,将破坏的意义由十恶不赦的毁坏变成不立不破的创立,将人们思维里的条条框框打破,然后重新构造。
最终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要被别人所贴的标签限制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办法认同自己,怎么去寻求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呢,
因此,拉尔夫最终认同了自己,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所在,不再去拘泥于自己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
同时他也获得了别人的认同,得到了自己之前想要拼命通过奖牌换取的一切——邻居的接纳和尊重。
当人们将拉尔夫举高,他可以看到对面“甜蜜冲刺”的云妮可爱的笑容,如果有一个小女孩如此地喜欢他,那他能坏到哪里去呢,
人生在世匆匆数十载,在我们的生命里会有无数过客经过,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对我们满意。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在乎他人对我们自己的评价,我们活着不是为
了别人而是自己。
只有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认同自己,我们才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
也只有打破那些条条框框,我们才能看清隐藏在惯性思维的背后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闪光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许多思维定势蒙蔽了双眼,才能发现崭新的价值。
所谓的漏洞,跟本不是什么漏洞,所谓的破坏王,也可以是一个大英雄。
有了奖牌不一定能赢得尊重,失去了奖牌反倒得到了人心。
忠于自己,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那就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