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培养论文

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培养论文

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从低年级就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标中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然而,低年级学生才进校门,合作意识非常差,他们喜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或者开展活动,做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渐使学生养成与同伴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巧妙设计小组活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小组活动是目前是新课标中所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活动。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学生是否能全面参与这种学习活动。

与活动本身是否有吸引力,学生是否感兴趣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例如,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复习《表内除法》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送信游戏,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个组十六人,我提前准备了一些写有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卡片共十六张,分别设立了“1号”、“2号”、“3号”、“4号”和“6
号”五个信箱。

游戏规则是:每人一张卡片送信,分四个大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信送得准确就是红旗小组,可以在评比栏中画上一面小红旗。

比赛从开始到结束,学生的兴趣高昂,全部参与了这一游戏,最后,第一组获得了小红旗。

我让孩子们开心地玩,使他们在玩中学,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真是大大出乎教师所料,这样做不但能使学生全面参与这一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知道了粗心大意的坏处,他们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二、认真组织学生讨论。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讨论是调动全体学生投入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展现自己,提高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我根据教学情境提出用数字1、2、3能摆出几个两位数的问题,小组合作:四人小组,组长组织学生讨论并拿出卡片边摆边说,是怎样摆的,其他同学可
以补充,记录员在练习本上做好记录,看哪组的合作最好。

汇报时,请每组两人上黑板一人摆,一人记录。

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1)、12、13、21、23、31、32
(2)、12、23、31、21、13、32
(3)、31、32、21、23、13、12,这样,不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养成敢争、敢辩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并使他们能在以后的讨论中,逐步养成主动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合作意识同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三、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也是新课标提出的一条最基本的理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讲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但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当学生对平均分有一定的了解时,我要小组同学每人分自己带来的核桃。

有12个核桃,4只小猴,平均每只小猴多少个核桃?你看,同学们都忙开了,有的3个3个的分,分一次就分好;有的1个1个的分,共分三次;有的先2个2个的分,再1个1个的分,两次分好。

汇报时,我叫他们在讲桌上展示不同的分法,让他们自己来评介哪一组的同学分得最好又简单,并说说好在什么地方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通过比较而实现的。

当学生完成练习或回答一个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和不足之处,养成自我检验,自我调控的意识。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开展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的各种信息,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提供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胆抒发各自的见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辨
别正误的能力,在你来我往的评价中,不断的了解他人,认识自我,
品尝到互相学习的乐趣,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四、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采取以下的几种策略。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一般地将成绩、性别、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低年级每组最好是四人,这样可以实现
组内优势互补,各组间能力相对均衡。

在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并适时轮换。

而在低年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最好先采取同桌合作。

当两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训练与指导,再过渡到4人一组。

(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

(1)选好合作学习的知识点。

教师应根据以往学生学习的情况,对发现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实现最佳学习效果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研究。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新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2)找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段,即一是部分人已经弄懂,部分人尚未完全弄懂,部分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二是当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出现时也可开展合作学习。

三是一个探究性问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进行操作、探究才能解决时,就应开展合作学习,四是大部分学生尚未弄懂的疑难问题
出现时,应当开展合作学习。

五是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让思维相互碰撞,实现集体智慧的飞跃。

同时要控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富有成就的探究。

(三)低年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做好示范工作。

主要是给学生的小组合作提供一个活动模型,这种形式主要用在对于练习性、游戏性、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而开展的小组活动。

有示范学生就知道如何活动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引入竞争机制。

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

是主要的精神品质。

组际之间应开展竞争,引入竞争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好的,探究积极的,奖给小组小红花,或红五星,或小红旗,表示鼓励。

这样会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形成一种“合作一竞争一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
好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是新时代对人的要求,合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和技能。

合作意识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保证,要坚持训练。

长期培养,使学生的合作意识越来越强。

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合作学习
才能有效地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