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作业

社会心理学作业

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

是通过交往形成的心理关系。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1、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别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忽视对等地理解和尊重别人,交往中注重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忽视别人的利益和要求。

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和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方式在大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

青年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判断、自主评价的倾向,这就造成青年学生容易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只强调社会应理解自己,喜欢指责他人,抨击社会。

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2、自卑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

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

实际上自卑者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他们往往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希望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

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往往畏首畏脚,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

3、恐惧惧怕人际交往。

除了几个亲近的人之外,他们很难和外界沟通,在人多的地方会觉得不舒服,担心别人注意他们、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己格格不入,情况轻微的人还可以正常的生活,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活上的障碍,无法正常求学或工作。

造成社交恐惧的原因通常是有过失败的交往,形成了不愉快或痛苦的体验。

或是听说别人有过失败的教训,惧怕这种情绪刺激自己,而使自己产生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是通过预测得来的间接体验。

社交恐惧的人常表现为对人际交往敏感、害怕因交往而使自己受伤害、久而久之,拉大了与周围人的距离,妨碍了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4、嫉妒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对与自己有联系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

嫉妒往往表现为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嫉恨心理。

它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往往是指向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

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行为表现较为隐秘。

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

5 、猜疑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

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善意曲解为恶意。

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象。

猜疑的人很容易偏激,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人际关系常陷入僵局。

猜疑产生的心理原因是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利害得失,和自私心理联系紧密。

其思维定势就是怕别人损害自己。

6、自负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

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态度。

与熟识的人相处,常过高地估计彼此的亲密程度,使对方出于心理防卫而与之疏远。

7、羞怯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

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

长此以往会不利于与他人正常交往。

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

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8、自私在人际交往中自私经常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人际交往中自私者往往以"我"为圆心,以"我的利益"为半径,"以我的一切"为准则。

这种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别人利益的心理即自私。

自私的人纯粹以功利和实用看待人际关系。

凡是对他有利的则不顾一切往前冲,他不利的又不顾一切往回缩或推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典型的自私哲学。

有自私心理的人,与人交往的动机往往是贪图金钱财物,攀附名利。

9、自我封闭这种心理状态的表现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

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隔断了与他人的交往。

大多数学生都承认在人际关系中,和同学保持融洽关系还比较容易,但与他人交知心朋友很难或比较难。

自我封闭心理的原因一是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不愿意把心扉向别入敞开,有什么事喜欢闷在心里,很少自我暴露自己真实的一面。

二是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多,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个人意识强,偏向自我。

三是社会竞争和人才竞争激烈,来自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促使大学生整日埋头苦读,彼此间思想沟通和交流不够,使人际关系疏远,缺少知心朋友。

自我封闭人为地在自己与社会、集体、同学和家庭之间筑起了一道心理屏障,影响学习和工作,妨碍自己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各方面的因素:1、家庭的原因;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

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

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

真正的去为人处世。

2、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

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

3、社会的影响;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上面写到了现在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也正是这样的社会阴暗面影响着我们的同学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性的回归,让社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还有不热爱与人交往的理由吗?4、自私自利的个人思想;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

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5、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

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6、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

四、人际关系改善策略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应在交往的过程中遵循诚实、宽容、平等、尊重和谅解的原则。

大学生与人交往时,应真诚对待每个交往者,积极顾及交往者的感受。

在表现自己的同时也要顾及他人,给人以被尊重和接纳的感觉,从而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形成融洽的集体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策略如下:1. 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加强自我训练,提高心理素质,积极储备各种良好的交往品质,增进个人魅力,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掌握友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如正直、平等、诚信、宽容、真诚、自信、热情、换位思考等。

避免自卑、怯懦、猜疑、逆反、做戏、贪财、冷漠等七大不可取心态。

避免首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和消极的情绪。

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培养主动真诚交往的态度,对待他人应保持热情。

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2. 真诚待人。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十分追求个性发展,但心理的成熟与生理的成熟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强者不愿被迎合,弱者不愿被轻视,这些性格特点决定了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

此时,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忘记过去的成功或失败,把大学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保持平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3. 学会赞美他人和掌握批评的艺术。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赞美也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心理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

”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

人受到赞美后,都会不自觉地按赞美的话去做。

适时的赞美,可以增进彼此的吸引力,但要注意以下四点原则:要有真实的情感体验;符合当时的场景;用词要得当;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并恰当地把它运用在赞美中。

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会产生效果,促进对方进步。

“80 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自小家庭环境优越,个人优越感强,抗挫能力差,不愿被批评,因此,在交往时,如遇到对方做错事情,进行批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和环境先肯定对方的优点,再谈自己的观点,措辞真诚友好,对事不对人,并时刻关注对方的反应和想法,给以肯定和鼓励,以缓解批评的尴尬面。

若要纠正对方,尽量以幽默示之,不要出言伤人。

4. 学会宽恕和道歉。

任何人际关系中都存在着分歧、争吵以及矛盾冲突,这往往造成交往双方的不快甚至是伤害。

若忽视这些分歧、冲突,亦不能实质性地改善人际关系。

对于“80 后”大学生来讲,关键就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了这份胸襟,相信没有什么人际矛盾不能化解。

衷心道歉不但可以弥补破裂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

掌握正确的道歉方式,须认识到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

道歉应及时,越耽搁越难以启齿,有时甚至追悔莫及。

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大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只需打个招呼、说声抱歉,便能化干戈为玉帛。

5. 真诚帮助他人。

心理学家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为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容易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可以迅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