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nz内模现浇空心楼盖施工工法2_secretlei

nz内模现浇空心楼盖施工工法2_secretlei

(二)工法文本NZ内模现浇空心楼盖施工工法XXXX XX XX XXXXXX1 前言长期以来,现浇混凝土楼盖使用肋梁板或带柱帽的实心楼板,前者因梁的存在而降低了建筑净高,吊顶费用高,管线安装不便,隔音效果差,施工周期长;后者自重大,不宜大跨度、大开间,柱帽不便装修。

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楼盖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大空间、大开间、大荷载、使用功能灵活的需求。

NZ内模(由B0B胶带包裹并加强的聚乙烯泡沫材料)现浇空心楼盖技术就是为克服这些弊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结构体系。

它结合众多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业主的喜爱,特别是随着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多样化,这种结构形式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工法特点2.0.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由于置入了NZ内模(由B0B胶带包裹并加强的聚乙烯泡沫材料),减轻了结构自重,改善了建筑性能,降低了建筑综合造价。

2.0.2 成型房间无需吊顶,减少了吊顶装修和吊顶更新的费用。

2.0.3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由于内含NZ内模,隔音隔热效果好。

2.0.4 该工法抗浮措施完善,能有效阻止混凝土浇注时内模上浮,板面平整度好。

3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跨度和各种荷载的建筑,特别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的多层与高层工业及民用建筑。

楼板内承受较大集中荷载的部位不应布置内模,承受较大集中动荷载的区格板不应采用空心楼板。

4 工艺原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就是按一定规则放置埋入式内模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

“内模”即为埋置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用以形成空腔且不取出的物体。

本工程采用的NZ 内模是整个空心楼盖最为特殊组成部分,内模的质量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楼板空心率大小和结构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

根据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受力原理,力求减少楼板截面中间部分受力较小的混凝土,减轻结构自重,通过在楼板内埋置内模,形成局部中空的空心楼板结构。

施工中利用铁丝把抗浮筋、板底筋、支模架体系紧密拉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解决NZ内模在混凝土浇筑中的抗浮问题;通过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小幅增加混凝土流动性和限制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保证内模底部混凝土的密实。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工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施工工艺为:图5.1 NZ内模施工工艺流程图5.2施工顺序及主要方法5.2.1测量放线:将轴线位置和标高从设定的控制点引测到施工层。

5.2.2安装模板1根据楼板的总厚度,暗梁的宽度与平面具体位置及荷载载取值,进行竖向和侧向稳定计算,设计模板,龙骨与支撑。

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一般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钢管采用的是Ф48×3.5。

3脚手架搭设前必须验证持力层楼面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本层的脚手架立杆支撑与下层立杆支撑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4立竿尽量采用通长钢管,脚手架的立杆间距700 mm~800 mm。

5对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2/1000~3/1000。

6完成以上架体搭设后,还必须按照规范设置剪刀撑。

7模板安装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对暗梁、内模、预埋管、孔等做放线定位,核对无误后方可顺序施工。

5.2.3梁钢筋、板底筋及肋梁钢筋绑扎1绑扎梁钢筋、肋间钢筋、摆放板底主受力钢筋。

绑扎板底次受力钢筋,垫好保护层垫块。

绑扎钢筋时,注意钢筋叠加顺序,否则会造成柱帽附近楼板厚度超高。

图5.2 梁钢筋绑扎图2采用12#铁丝按图5.3所示穿过模板将板底钢筋垂直绑扎固定于下部的支模钢管架上(绑扎点不限于图5.3所示位置,但尽量与模板下支模钢管垂直)。

5.2.4 内模安装及抗浮措施1)内模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图纸中每块楼板的平面尺寸,施工缝位置、预留预埋情况、内模的排布方向和设计长度,进行排管设计,每层绘制一张内模排放图。

然后,依据排放图提出内模加工计划,委托内模生产厂家进行加工。

2)内模运至施工现场后,应按检验批要求进行验收及送检,验收合格的内模要根据规格及长度分别堆放,以便于管理和使用,安装时通过塔吊将内模运至楼层作业面,作业人员根据所在层的排放图进行排放,搬运及排放时,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损坏内模。

内模贮存及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防火。

3)内模水平位移控制及抗浮技术措施内模安装时同一排必须保持顺直,两排管之间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内模自重轻,在浇筑混凝土时,会产生较大浮力,造成内模左右位移和上浮,把楼板上排钢筋顶起,发生质量事故,所以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采取防止单个内模位移上浮、楼板底模局部上浮和钢筋移位的有效措施。

施工中采用抗浮措施如下:a.楼板纵横向底筋采用梅花状方式,根据计算,在板底模上1m2范围内均匀钻取5个铁丝孔,用12#铁丝绑扎底板钢筋纵横向节点,并双肢穿过底模钻孔处垂直绑扎固定于下部的支模钢管架上,可有效抵抗上浮力,另铁丝一定要拉直拉紧确保固定可靠、牢固(见图5.3)。

图5.3 板穿孔点平面布置图图5.4 板底筋固定图5.5 板底筋与钢管连接b.采用专用固定卡及相应方法进行固定。

固定卡一般为四孔每孔为正方形,边长为150或200,将内模装入固定卡内,将内模及固定卡按排安装好每排间距500,管卡的主要作用固定内膜水平及竖向位置,通过管卡距地面50高的接板脚架和直接安放在内模上抗浮钢筋,能够很好的把内模固定于板中间位置。

面层钢筋通过拉钩与板底筋固定,来保证上下板筋的距离。

图5.6 管卡尺寸图c.安装抗浮钢筋,用16#铁丝将抗浮筋与底板筋垂直捆绑连接。

(详见图5.7)图5.7 内模安装剖面图图5.8 板面抗浮筋铺设示意图图5.9 16#铁丝连接抗浮筋图5.10 抗浮筋铺设图d.将板底筋用12#的铁丝绑扎固定于支模架上,使之成为一个抗浮整体。

5.2.5 板面筋绑扎绑扎完板面钢筋后,即可使底筋、肋片钢筋、板面钢筋形成一个可受临时施工荷载的空间结构,铺上竹架板后可作为临时道路,以方便操作和防止踩坏内模。

NZ内模空心楼板铺设完后实物效果见图5.11。

图5.11 NZ内模空心楼板铺设完后实物效果1)钢筋绑扎后,严禁在上面踩踏,以保证负筋、面筋位置正确。

2)楼板上部钢筋及柱帽附加筋等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注意钢筋叠加顺序。

5.2.6 钢筋绑扎、内模安装隐蔽验收5.2.7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输送泵输送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不小于160mm,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2施工便道:在楼面的输送搭设专门的架空150mm的施工便道,混凝土泵送管不得直接放在钢筋和内模上;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内模。

浇筑混凝土时,要求有木工和钢筋工跟随,及时修复内模与钢筋,防止偏位、破损。

3钢筋隐蔽验收及内模固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泵管支架须放置在胶合板或其他材料的垫板上,禁止直接放置在内模上,以免刺破内模。

4施工时,先浇筑柱部位混凝土,待竖向结构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梁板部位混凝土。

针对NZ内模现浇空心楼板,如果一次将混凝土浇筑到板顶,板肋部位被混凝土掩盖,不但不方便振捣而且使内模下空气不易排出,很容易造成内模下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甚至孔洞。

所以,为防止内模与底板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每块板厚的混凝土分两步浇筑完成。

1)将每块板的全部内模肋部混凝土浇至1/2高,宜使用30mm 直径插入式振捣棒仔细振捣混凝土,振捣棒插入间距300mm。

所有肋部必须按规定间距振捣,不得漏振,使内模下空气全部排除干净,内模下混凝土振捣密实。

如图5.12所示。

2)在本块板的所有肋部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在混凝土图初凝前,将剩余板厚的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并对肋部混凝土进行二次复振。

3)使用混凝土平板振捣器沿固定内模的垂直方向振捣板面混凝土,然后刮杆初平,再用滚筒碾压,待初凝后用木抹抹面,压平、收光。

图5.12 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图5 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先浇满柱头混凝土,再浇梁板混凝土,梁柱界面处设密目钢丝网,梁柱混凝土浇筑时注意调整浇筑次序避免冷缝出现。

混凝土浇筑时一般比施工缝高出5cm,施工缝处理时把高出混凝土剔除掉。

详见混凝土浇筑流程图图5.13 混凝土浇筑流程图6 所有施工缝待混凝土浇完24小时之后进行面层浮浆的剔打,剔除高度除满足下述要求外,还需保证石子外露高度1/3,剔除的混凝土垃圾清理、冲洗干净。

砼浇筑前对界面浇水湿润,并随铺同标号砂浆一层。

1)楼层施工缝的处理楼层放线完毕,墙柱沿边线人工剔除墙柱截面内浮浆,并随即用水冲洗干净。

上部结构支模前,沿边线贴双面胶条防止墙柱根部漏浆。

2)梁板施工缝的处理一般梁板施工缝处支模前必须在模板上留设清扫口,施工缝清理干净后封闭清扫口,混凝土浇筑前刷水泥浆一道。

混凝土浇筑前,沿着施工缝张拉5×5mm钢丝网,用短筋固定。

后浇带部位施工缝按如下方式处理:梁板模板支设时,沿施工缝处弹线后钉1.5~2cm厚木条,木条宽度5cm,双层筋之间用木枋或胶合板隔断。

后浇带施工时,梁板加设临时支撑,拆除所有后浇带模板,后浇带界面按施工缝处理完成后封模板。

施工缝打凿时,梁板底部1.5~2cm高度尽量避免凿动,保证底口线条一致。

5.2.8 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1混凝土的养护采用洒水湿润养护。

养护时间及养护方法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

2混凝土的拆模:侧模在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可拆除,底模的拆除要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3对留在楼板下的固定铁丝,在底模板拆除后,用砂轮机沿板底割除,在下面几乎看不到铁丝,混凝土观感质量好。

6 材料与设备6.1材料准备6.1.1 NZ内模进场要求内模进场时,应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工艺、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不超过5000件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0件时,亦作为一个批量),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同时监理也应对内模进行见证取样,送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复检。

对每个检验批内模的外观质量应全数目测,并应对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当符合规范允许偏差要求后方能投入现场使用。

6.1.2 材质NZ内膜由聚苯泡沫颗粒、面部塑料薄膜和外加阻燃剂构成的保温隔热构件。

燃烧性能可达B1。

6.1.2 NZ内模规格200×200×1000,200×200×800,200×200×700,200×200×600,200×200×500,150×150×1000,150×150×800,150×150×600,150×150×500,150×150×400等规格。

6.1.3 辅助材料12号、16号铁丝,内模固定卡,宽胶带等,其他均同普通实心现浇楼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