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邹逸天黄飞
前言: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鼎盛期几个阶段。
建国前曾遭受一度衰落,建国后随着中医复兴,由于它有着自己的医疗特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仍得到了全面复兴。
自19世纪以来,国际医学界也逐步发现许多疾病已无法用西方医药来解决,甚至药物的副作用,往往比疾病本身还可怕,这时才重新审视这个自然疗法。
外治疗法独具“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一绿色疗法被世界医学界所推崇。
21世纪以来已形成一股世界性的人们追求健康的巨大潮流。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古老外治法融会贯通紧密合作,外治产品层出不穷。
据某些专家预言,到2 l世纪后,外治敷贴医疗产品将会大大超过口服产品。
其原因是:1.敷贴药可以防止内服药引起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肝肾毒性。
2.外治贴敷药便于控制药量,节省医疗费用与药材。
3.外贴类药物发挥药效迅速,直接作用于离他最近的有病部位。
4.外贴药使用简便,省事省心省力,易于操作。
中医外治法源于临床实践,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已成为大家共识,把外治法用下养身保健、治未病是当今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
对政府一贯倡导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社会医疗问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医外治法的概况与机理
外治法与内治法是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病方法。
除口服外,诸如针灸、推拿、伤外科手术以及用药物熏、熨、敷、贴等均为中医外治法范畴。
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面广。
现代所说的外治法,一般是指运用药物、手法或配合适当的器械,作用于体表或口窍等处进行治病的方法,至今从内容上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甚至气功等治疗方法,狭义外治法是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或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从治疗科别上讲:又可分为内病外治和外病外治。
在治疗方法上又分药物外治和非药物外治。
【内病外治】一般的内科、外科、儿科的疾病常用外治方法。
如敷贴膏之类。
【外病外治】多用于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病症,如外科多种外用药之类。
【非药物外治】是指不用药物,单纯以手法器械治病。
如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
【药物外治】是临床上常用外治方法,用药物作用体表经穴、黏膜等处进行治疗。
中医药物外治机理:其给药途径主要从体表及孔窍黏膜进入体内而达到内治一样药物的治疗作用。
《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而体表给药我们又分为:1.经腧穴给药(敷贴法,如护肝拔毒膏)。
2.局部给药(吹滴法,肝炎滴鼻剂)。
3.全身给药(黄疸药浴液)。
下面向大家介绍肝病中医药物外治法,(均是体表给药的三种方法)
二、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1973年起我院肝病专科在江苏省名中医邹逸天祖传中医肝病外治基础上开展了肝胆病“内病外治法”的临床研究。
1993年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成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中医外治临床研究所。
在华海清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帮助下,
共同开展中医外治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1993年6月健康日报专题报道题为“肝病也能外治”,引起了全国肝病工作者关注。
我院于2003年被江苏省中医学会确认为江苏省中医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和中医外治临床科研基地。
全体医务人员以中医外治为特色疗法应用于临床肝病的治疗,并积极开展《护肝拔毒软膏》和《护肝拔毒软膏剂型改革》的二项课题研究。
获江苏省科技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和社会应用专利。
2014年被省市中医学会定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历年来参加国内外多次学术交流。
2014年9月在第十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进行了我国传统医药中医外治肝病的科研成果推广交流,受到了世界学者的关注。
下面向大家汇报一下肝病外治常用方法:
(一)护肝拔毒软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护肝拔毒软膏是我院治疗肝病敷贴膏系列中代表产品:
【药物组成与剂型】护肝拔毒膏由中药青蒿、苦参、狼毒、乳香、土鳖虫、赤芍、黄芪、石菖蒲、薄荷脑等组成。
由专业生产单位制成:8*12CM2规格敷贴胶片,贴于肝区皮肤穴位。
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
(局部皮肤破损者禁用,皮肤过敏者慎用)。
具体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制剂教研室和江阴市中医肝胆医院提供制作工艺和
质量标准由上海沪法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负责加工。
【膏药的贴法】患者取仰卧位,选右季肋部位日月、期门、章门等穴位处,局部皮肤清洁消毒,局部按摩擦拭1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红有热感,再将护肝拔毒巴布膏贴上。
每2天贴敷1次,3个月为1疗程。
【功用及主治】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治疗。
对肝肿大,肝区疼痛,肝纤维化,恢复肝功能疗效明显。
通过二次临床课题研宄表明,护肝拔毒软膏是一首配伍合理,疗效显著,适用方便,安全性高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外治良方,经过100例的临床观察,显效率40.6%。
总有效率87.0%。
ALT、TbiL复常率、升高白蛋白和改善白球比例有效率分别是70%、79%、86%。
与对照组100例相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
(二)黄疸药浴疗法
黄疸药浴疗法是我院肝病中医外治中另一项常规外治项目。
用于肝病患者黄疸明显持续不退,皮肤瘙痒的患者。
通过黄疸药浴液:规格200ml/袋,在浴缸中38℃水温、水量30kg全身浸泡半小时,达到微微汗出即可。
药液中:茵陈、槐米、谷精草清热利湿,石决明、野菊花、冬霜叶清热解毒,护肝止痒,青皮、桑枝、宣木瓜行气通络、透达皮肤,配适量香精,芳香爽身、健肤。
药浴浸泡后皮肤透入中药药性和全身淤积胆盐交换达到利胆退黄,止痒爽身作用。
(三)清肠排毒疗法
清肠排毒疗法是我院肝病外治疗法中较多用方法之一。
以中药大黄、败酱草、川朴、生草煎成浓缩液,规格为150ml/袋,用高位保留灌肠方法,清除肠道内毒索。
通利大便,且中药药性通过肠粘膜吸收起到治疗作用。
用于腑实便结、神志模糊、尿少、无尿等病证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结束语
中医外治法,从学术讲,涉及学科甚广(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几乎包括了内用药以外的所有治疗,应用范围之广,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我国古医籍中记录了大量名医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病的绝招,以待大家进一步去发掘探讨,特
别对一些疑难病症开展外治研究更具重要意义。
在应用和发扬中医传统外治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使这一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时代风貌的新一代中医外治法屹立于世界医林,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此,所有爱好与热衷于这一事业的同道携手并进,共创中医外治美好的明天。
这里向到来的中医外治爱好者推荐几本外治专著,供参考
1.《理瀹骈文》(清代医家吴尚先)
2.《古今中药外治真传》(中国中医研究院古籍出版社)
3.《中医外治研究》(北京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
4.《中医外治求新》(南通中医院吴震西等)
5.《中医外治杂志》(山西晋城外治杂志社)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