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文章的标题, 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 , 既然是“眼睛” , 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
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
一、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一般会要求指出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常见题型有:1、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二、方法指导:(一揣摩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例如:1、《走一步,再走一步》[答案示例 ]: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2、《爸爸的花儿落了》[答案示例 ]: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邓稼先》2、体现主要内容: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3、贯穿全文线索:如《背影》4、揭示情感主旨:如《再塑生命》5、引起读者兴趣:如《喂——出来》《大自然的语言》(三品味标题精妙之处解题思路: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2、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贯穿全文线索、悬念(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5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好不好,为什么? ▲是全文的线索;题目点明中心;表明写作对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天气、地点等;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点明主要事件;揭示情感主旨;题目有双关义;与结尾相互照应等】三、实战演习:(一最美的善举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 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
“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
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 啃得啧啧作响, 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 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
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
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
正值夏播季节, 男人极少来探望, 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
男孩很懂事, 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
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 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 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
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
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 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 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 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 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 “络腮胡子” 如获至宝, 非要给对方 27块钱, 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
“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 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 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 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 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 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 1号床,起初 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 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 从停车场出来, 刚走了几步, 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苏大哥,这……”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 “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
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 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1、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4分答:答案:最美的善举是“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 1号床病友的事情。
最美一词更体现出行为的高尚,不仅是付出爱,还顾及了别人的尊严。
(标题的含义文题凝练地概括了“络腮胡子”帮助病友这一情节,表达了作者对络腮胡子行为的钦佩和赞扬。
题目耐人寻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标题的作用(二种春风那天正好是立春。
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人不多,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 70岁左右的老人,戴着个老花镜, 穿着破烂又邋遢。
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吧。
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 ,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迹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
我正戴着 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在柜台帮我取张汇款单。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
“就照着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 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某村的一个小女孩, 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 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 ”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
这肯定是骗局。
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
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
你说,谁要是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心的老人。
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
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 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人帮人是天经地义的,古人都说,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
”保险起见, 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 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 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却是 300元!我有些震惊, 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小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
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 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不知为什么, 我的眼角有些湿润, 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 我真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
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
一个买瓶 CD 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 2000元,也要了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
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 我才要感谢他, 那种本真的善良, 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
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 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
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1、文章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三江南江南①这个春天,我总是想起江南。
②想起江南暗香浮动的油菜田, 高过人头的油菜花, 花间盈耳的蜂鸣虫吟。
我行走于花间,循着声音寻找劳作的妈妈。
青青田埂上, 我忘情地追逐一只只粉蝶,我咯咯的笑声惊落了流金的花雪。
我仰起花一样绽放的笑脸, 任粉嫩的花枝柔情地拂过我的头发和面颊, 风中传来水声、鸟鸣、妈妈吴侬软语的低唤。
③江南的春天有数不清的燕子, 爱贴着地争飞。
那轻俊的燕子总在绿草初萌, 河水初涨时如期而至。
燕儿们带着江南的绚烂和温暖,回到去年的檐下,轻轻地,呢喃着时光、往事和情语,翩然轻拂花梢, 翠尾分开红影。
燕子是江南窗格里流丽的文字和音符,每一次顾盼与流转都是我怦然心动的记忆。
④江南雨总是随风潜入夜,丝丝缕缕。
凤老鹰雏,雨肥梅子的暮春和初夏,蒙蒙烟雨把秧田怀里的翠墨泡开, 酽酽的一汪, 在水田素色的宣纸上蔓延……雨后黄昏, 蛙声便从新禾上浮起来,鲜活地敲打我兴奋的耳鼓。
⑤“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谁的妙语,涵盖了江南一个夏天的风景。
六月,明朗火热的六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儿,荡舟藕花深处,采莲,嬉闹,无休止地歌唱,唱至红日西沉,再“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⑥其实,这些关于江南的情景,都取自我信马由缰的想象。
⑦我不是江南人, 但一生注定与江南结缘。
幼时的我常常沉浸在书海里, 读古诗十九首, 读唐诗,读宋词,读元曲,江南是诗词中永恒的意象。
一天早晨,我走近白居易,轻声低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忽然觉得一朵花正于唇齿之间悄然开放,鲜润明萌的年华,我的整个童年都明媚起来。
⑧从此,童年的湖水波光潋滟,童年的杨柳幕帘重重。
飞红柳绿的花荫里,我和小妹齐声朗诵贺铸的《青玉案》,父亲坐在竹椅里静静地听着。
“一川烟草,满城风雨,梅子黄时雨”,一阕终了,父亲笑了,靠在椅背上,悠闲地看着空中来来往往的飞鸟流云。
是因为听到了我们成长的声音,还是被童声唤起的江南陶醉了?我一厢情愿地认为是两者兼而有之。
⑨后来,我时常流连在老师的画室里,审视着那些着色清淡的水彩画,画中的石桥、鸬鹚、乌蓬船和临水的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