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四)借雨写生活环境之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豗谷凶猛虎嗥,万木尽拔起波涛。州沉岛没无 处逃,顷刻性命如鸿毛。” 李东阳的《风雨叹》
诗人借雨写出了生活环境的艰难,以及广大人民 的悲惨处境。
雨一旦与诗人的愁苦心境相遇,就 变成了一种忧伤惆怅、悲苦失意的符 号,可以代表或涵盖诸如相思之苦,离别 之愁,政治险恶,生活痛苦等种种情感和 社会现象,雨意象也由此变得深沉、厚 重、复杂。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一、雨的愁苦形象
雨作为愁绪的载体,雨意愈是凄 凉,愈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因 此,这些诗词多凄苦悲凉,雨泪同滴,字 里行间流露出几许风雨带来的几许悲 伤,读来令人断肠。
(一)借雨写离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 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更漏子》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 北人不惯起来听” 李清照《添字采桑子》
(二)借雨写愁绪之长
在江南,春末夏初是梅子黄熟的季节,也是 梅雨频繁之时,称黄梅雨。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李清照在《青玉案》中也用了同样的比喻: “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
然而,在古往今来的诗句中,雨 并非仅仅是悲伤的意象,还有许多欢 乐的意象。
二、雨的欢乐意象
(一)滋润大地,给人带来无限希望
• “春畦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 苏轼《南园》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பைடு நூலகம்无。最是 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清冷湿衣襟。 •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三)借雨写政治环境的险恶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 失败,柳宗元等人因参加“革新”被贬,他 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 史》中写道: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以“惊风”、“密雨”来比喻政治打击的残酷。
阮籍在《咏怀诗十三首》中以“激电震光,零 雨降集”来抒发“感往悼来,怀古伤今”的内心惆 怅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 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雨”的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意与 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雨”意象 经过唐代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 刻意营造,才使主体情感得到了 充分的外化,从而使读者得到了 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因上书言事而获罪, 被贬为江州司马。他的朋友元稹在《闻乐天授江 州司马》中写道: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 寒窗。”
“暗风吹雨”影射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险 恶——令人防不胜防。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人由眼前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联想到南 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如同风雨中飘摇 不定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樯倾楫摧” 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