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判断正误(10分)1234567、1913年3标准。

()8910、教育部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二、1A、物质性2、1919A、叶圣陶B、朱自清C、陶行知D、张志公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B、社区资源C、教师资源D、学生资源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B、课文系统C、知识系统D、作业系统5、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不包括()。

A、娱乐消遣B、知识和能力C、过程和方法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

A、对学生的研究B、对家长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7、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国外学者有四种观点,不包括下列的()。

A、二元独立模式B、相互交叉模式C、完全重合模式D、二元互联模式8、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A、3—4年级B、5—6年级C、7—8年级D、1—2年级9、业务教育阶段,把写作教学定位为“习作”的,是()。

A、1—2年级B、10—12年级C、7—8年级D、3—4年级、5—6年级10、业务教育的不同阶段,识字目标不一样,要求会认3000字的是()。

A、3—4年级B、1—2年级C、7—8年级D、5—6年级三、简答题(20分)1、什么是教学论?2、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语文教材课文系统的作用是什么?4、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四、论述题(30分)12、试分析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五、操作题(30分)附参考答案1、对2、对8、对9、对10、对1、D2、C3 D12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时间以及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得到保障。

3、答:一、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示例。

二、课文系统是提高语文能力,积累语感,培养反思批判精神的桥梁。

三、课文系统有利于实施各种隐性教育。

4、答:为学生打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言基础;吸收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具有稳定而健康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基础;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策略、习惯以及积极的求知与探索的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及促进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四、论述题(30分)1、答: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这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其内涵是:教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学科的思想性融为一体,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其含义为:一、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三、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各有侧重,不能互相替代。

2、答:一、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判断正误(10分)1、汉字的基本特点是形音义的结合。

()2、阅读教学目标应该培养的能力可区分为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三个层级。

()3、朗读是阅读训练的终极目标。

()4、问答法是一种古已有之的教学方法。

()5、讨论法是作为讲述法的对立物出现的,具有反传统的特色。

()6、并非每一篇课文都必须编写阅读提要。

()7、“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是写作要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8、教学评价是测试的基础,测试是教学评价的继续。

()9、教学评价只对教师起作用,对学生没有作用。

()10、在课堂评价中应尽量运用正强化(即多进行鼓励和表扬),恰当地运用负强化。

()二、单项选择(10分)1、小学3——4年级要求累计认识汉字()个。

A、2500B、3000C、3500D、1600——18002、我国古代的识字教材《史籀篇》是()的着作。

A、汉代B、西周C、宋代D、清代3A、10,200B、5,100C、400,500D、4A、文字知识B、语言知识C、文学知识D5A、赫尔巴特B、前苏联学者C、夸美纽斯6A、朱自清B、黎锦熙C、钱梦龙D、魏书生7A、综合性8A D、以反思为线索9A、效度B10A、简答题三、简答题123、写作教学的原则有哪些?4、语文学习评价常用的哪些方法?四、论述题(30分)1、如何辩证理解阅读教学方法?2、试述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3、举例分析语文教师如何面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

五、操作题(30分)请为朱自清的《春》编写一篇教案。

附参考答案一、判断正误(10分)1、对2、对3、错4、对5、对6、对7、对8、错9、错10、对二、单项选择(10分)1A2B3C4D5D6C7B8A9D10D三、简答题(20分)1、答:集中识字的优点是识字效率比较高,对汉字的结构和意义理解比较深刻;缺点是对于汉字在特定语境的意义理解重视不够,遗忘率比较高。

分散识字的优点是随课文识字,可以使字词句文联系紧密,避免孤立分离,容易形成概念,记忆长久,有助于识字、写字和口语交际的综合,促进思维的发展;缺点是对识字量、识字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2、答:一、获取知识二、培养能力三、陶冶情操四、发展思维五、形成习惯六、积累言语3、答:文道结合。

密切联系实际。

循序渐进、反复训练。

突出重点、兼及其他。

4、12学生参与策划、实施、展示、评价等整个活动过程。

3、答案要点:(应该有理论和事实的论证)1、第一,不刻意追求静态的、封闭式的、系统性的语文知识,而是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第二,语文教师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执行者,也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改造者和创生者。

五、操作题(30分)略第三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第十四章至第十九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判断正误(10分)1、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比,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将研究视角从外显的刺激与反应转向学习者对环境刺激的内部加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老师指导下的师生互动。

()345科学知识。

()6789101A、桑代克2A、苛勒B3A、动机B4A5A、阅读B6A、《大学》B、《中庸》C、《春秋》D、《孟子》7、“不耻下问”是()提出的。

A、《孟子》B、《荀子》C、《老子》D、《论语》8、叶圣陶、吕叔湘、蔡元培和()是我国现代着名的语文教育家。

A、颜之推B、张志公C、曾国藩D、朱熹9、下列不属于“说课”内容的是()。

A、说教材B、说教学目标C、说教学方法D、说结果反馈10、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包括()能力。

A、教学设计B、教学实施C、收集资料D、教学研究三、简答题(20分)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智力有哪些特点?3、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4、课外语文学习有什么特点?四、论述题(30分)1、试举例分析初中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矛盾性的具体表现。

2、列举对教师角色定位的不同表述,并分析其特点。

3、联系实际谈谈语文学习方法的作用。

五、操作题(30分)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语文教师个性的塑造。

附参考答案一、判断正误(10分)1对2错3错4对5对6对7错8对9错10错二、单项选择(10分)1C2D3D4A5B6C7D8B9D10C三、简答题(20分)1反应。

人类学习需要反复的练习。

2.34四、论述题(30分)1、首先,既有强烈、冲动的一面,也有温和、细腻的一面。

其次,可变性与固执性并重。

第三,内向性与外向性共存。

2、一、蜡烛——奉献与给予。

二、园丁——突出了教育的规律。

三、灵魂工程师——职业高尚。

四、警察——严格要求的责任。

五、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知识丰富。

这些表述体现了对教师角色定位的“四强调”和“四忽视”:第一,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忽视教师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需要。

第二,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

第三,强调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

第四,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3、第一,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第二,培养语文能力。

第三,养成语文自学习惯。

五、操作题(30分)第一,稳固共性根基。

第二,提高人格修养。

第三,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四,追求“多样化”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