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复习
1、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是近代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 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3、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在广州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办学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 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理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4、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出师北伐, 打击对象是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胜利, 号称“铁军”。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
5、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在江西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标志着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6、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进攻长沙严重受损后,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井冈山根据地(革命摇篮)。
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支军队)。
7、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①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战略转移)。
②过程::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渡过湘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越雪山、过草地;1936年10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③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④长征精神:坚定革命信念,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
★注意: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8年抗战)
8、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路,借此攻占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沦亡,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目的是逼蒋抗日。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派周恩来谈判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历史作用):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10、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1、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徐州东北台儿庄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战场打败日军,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12、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在中国军民大规模反攻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强大攻势下(美国向日投放原子弹,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被日割占50年的台湾光复)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屡败的局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年)
13、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的方针已确定,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商谈国内和平问题,共产党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内和平作出的一大努力。
14、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突袭延安,中共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
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5、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的转折点):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16、三大战役(战略大决战):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解放军,主攻锦州(关门打狗),长春和平解放,连克黑山,营口,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歼敌47万多人,解放军对国民党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等指挥中原和华东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全歼敌人大获全胜(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了的”)。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③平津战役:东北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北平和平解放(功臣傅作义)。
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人民解放战争已胜利在望。
17、渡江战役(最后一战):1949年4月21日,西到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百万雄师过大江),4月23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