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目标分解1.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意义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2.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破坏的表现及“文革”期间文艺工作者取得的成就3. 了解“二为”方针提出的背景及意义以及取得的成就4. 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创作硕果累累,但“十年文革”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双百”方针受到了干扰。

“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提出有何意义?“文革”对中国文艺事业的摧残有哪些?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育事业有何发展?建议教师本课采取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讲解与学生探讨相结合。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教师在讲解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双百”方针的实质。

其实质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民主、学术民主。

对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与科学”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教学中应使学生理解“双百方针”既是对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发展。

二、将三个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列表,也可以与学生讨论对比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正反两方面史实为依据使学生分析出“双百”方针的重要性。

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注解和阅读材料,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四、需注意“双百”方针是在中共工作重点转移,经济、政治现代化探索开始时提出的,政治、经济方针的变化必然影响文化方针的推行,同时文化方针的贯彻与否也一定反映着其政治经济状况。

另外,本课与现实联系较紧,教学中可联系现实问题讨论,但要注意本课的重点是思想解放问题。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意义:这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在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取得巨大成就。

“双百”方针形成的历史过程:1942年中国共产党主张艺术上“推陈出新”。

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953年前后,毛泽东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

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毛泽东明确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应邀向在京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双百”方针。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十年动乱”:(1)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196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试图对学术中出现的“左”倾错误加以约束。

(3)根据上海部队文艺座谈会内容形成的《纪要》发表,“文革”首先从文学艺术开始。

2.“文化的凋零”:(1)“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各地破“四旧”。

(2)文化园地百花凋零,只有“样板戏”一枝独秀。

三、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1.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1)“二为”方向的确定:1979年中国第四次文代会确立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国家设立“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一批奖项。

2.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1)1979年,重返奥委会。

(2)20世纪80年代,女排在国际排坛赢得“五连冠”。

(3)1984年,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实现中国人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4)1992年和1996年,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居金牌榜第四位。

(5)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名列金牌榜第三位。

(6)2001年北京取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二为”方针是指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工农兵、知识分子、干部和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人们服务。

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

“二为”方针并不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性,而是鼓励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适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调动了几百万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了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但由于“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使这一方针未能坚持执行。

全面认识“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②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但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③1956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同时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领域有过几次争论,有些却被当成了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就很有必要。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3)提出的正确性:“双百”方针的提出,是为了摆脱苏联模式,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道路。

科学文化事业繁荣的事实也说明了“双百”的正确性。

(4)内容和意义:“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

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的争论。

“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5)“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作者也大都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正常发展。

(6)党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党要明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例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根本目的是A.继承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B. 繁荣文学艺术C. 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D. 活跃学术气氛【解析】活跃学术气氛,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在于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答案】 C对党的“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A.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B. 大力提倡自由争论C. 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D. 仅适用于文学艺术界【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主要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答案】 A一、选择题1. “百花齐放”主要是针对哪一个领域()A. 思想B. 学术C. 哲学D. 艺术【解析】“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主要是针对艺术问题提出的。

【答案】 D2.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 建国后B. 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D. “文革”结束后【解析】“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的。

【答案】 C3. “文革”爆发的导火线是()A. 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B. “二月提纲”C. “五·一六通知”的发表D. 江青在上海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解析】 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远《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答案】 A4. “文革”中,文学艺术惨遭摧残的起点是()A. 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B. “五·一六通知”的发表C. “二月提纲”D. 江青在上海召开的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解析】 1966年根据上海部队文艺座谈会内容形成的《纪要》发表,“文革”首先从文学艺术领域开始。

【答案】 D5. 中共中央在总结新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即“二为”方针,其含义是()A.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B.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 为自由歌唱,为时代歌唱D. 文艺为生活而作,为政治服务【解析】“二为”方针之所以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主要因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答案】 B6. “五个一工程”奖是属于()A. 文学创作方面B.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C. 电影方面D. 戏曲艺术方面【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设立“五个一工程”奖,主要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设立的。

【答案】 B7. 实现中国人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的项目是()A. 举重B. 射击C. 乒乓球D. 跳水【解析】 1984年,许海峰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射击项目中的一枚金牌,实现了中国人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答案】 B二、非选择题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

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有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材料二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分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请回答:(1)对比材料一、二,毛泽东的认识有何变化?对“双百”方针有何影响?(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毛泽东的看法又有何变化?对执行“双百”方针有何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毛泽东改变“双百”方针初衷的是他的什么观念?【解析】本题注意三则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对“双百”方针的认识。

材料一主张学术问题的百家争鸣,材料二和三则是反映了“左”倾错误对双百方针的不利的影响,它也必将导致科学艺术发展面临困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