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

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

论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贡献
曹禺作品创作,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戏剧艺术创作思想,在其思想和艺术形式指导下,从事中国话剧创作。

曹禺正在接触和通读希腊悲剧,并从一接触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等人的作品都有着突出的命运观,人的悲剧是非人力做能左右的,是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因而希腊悲剧也被称为命运悲剧。

二、曹禺作品创作,充分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创作思想和表演艺术,达到艺术上的古今融合。

也必须看到,曹禺在借鉴外国戏剧的同时,更多的是受到中国传统戏剧的影响。

曹禺是带着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民族戏曲传统去接受西方话剧,并以民族戏曲美学去消融西方话剧而进行其话剧创作的。

戏剧冲突的浓墨重彩、紧张强烈、读来淋漓尽致,回肠荡气是形成“曹禺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

曹禺作品人物,富于变化。

这种变化,往往是由于生活境遇的变化而顺理成章。

《雷雨》中繁漪最初的性格应该是传统文化熏陶过的淑女,知书达理,温柔贤淑。

然而,嫁给周朴园后,常年忍受周朴园专制冷漠的精神压迫,变得郁郁寡欢,心如止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尤其对爱情失去了信心。

一个人寂寞着自己,生活乏味。

人们说生活累,少半源自生存,大半源自攀比,但她连攀比的对象都没有了,她的生存中最多的就是每天的习惯:喝药。

药,不仅从身体上折磨着她,更从精神上折磨着她。

然而周萍的到来,周萍的热情重新点燃了她的生命之火,她真真彻底地爱上了他。

然而,周萍的懦弱、社会的根深蒂固的道德伦理,又逼迫周萍抛弃了她,又让她回到了生活的悲剧当中。

于是,繁漪从一个贤惠、知书达理的淑女,变成了一个具有残酷报复心理的“恶”女人。

作品中,周萍也是一个善变的人。

他的感情是“丰沛”的,爱上了仆人的四凤,又暗暗和继母勾搭。

周萍最后的结局,不是死于封建伦理道德,而是死于他的性格特点,可以说,周萍的悲剧,从小的方面上说是性格悲剧造成的。

曹禺作品富有的创作技巧和典范的作品,深深地影响着话剧的创作,给后世话剧创作,文学剧本创作,电影剧本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曹禺作品创作,具有其独特的思想道德价值与卓越的悲剧美学价值,达到精神上的雅俗共赏。

曹禺从道德角度提出问题,立足于对家庭和人的精神以及道德观念的剖析,对社会进行伦理批判,通过道德抗议来进行社会抗议。

《雷雨》用令人震撼的闪电撕破了中国传统道德的虚伪面纱,烛见了中国旧家庭的罪恶。

通过伦理批判和道德抗议,来摧毁社会的黑暗,让人以人的身份站立在社会中。

这种创作方法,也给后世的话剧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思想内容方面,给写话剧和演话剧的人展示了范本。

曹禺作品多写以悲剧。

这种悲剧性主题,昭示了那个时代背景。

《雷雨》的悲剧,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周公馆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大现实的缩影。

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暗示着社会亦然:充满了各种名利的内斗,外斗——周朴园与鲁侍萍、周萍与繁漪、周萍与鲁大海;充满了各种名目的人情淡薄:繁漪与周萍、鲁四凤与繁漪、周朴园与鲁大海。

从家庭到社会,曹禺游刃有余的创作并给予悲剧的色彩。

曹禺悲剧性格特点的创作,从形式上给后世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曹禺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家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话剧史上,他的现实主义,不仅凝结着他的文化人格,创造个性,而且集中表现着中国话剧艺术现实主义的宝贵传统,一方面,他继承着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充分汲取了新兴话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