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一)
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一)
按常出现在 文言句子的 位置分
帮助文言 文断句
句首: 何、其、且、若、焉
句中: 而、乃、所、为、以、
因、于、则、者、之
句尾:
焉、也、乎
牛刀小试:虚词用法知多少?
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C.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邻之厚,君之薄也
其
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 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B(①他的 ②其中的 ③那 ④那 ⑤其中的 ⑥他,他们 ⑦我,自己 ⑧他,他们) ⑨大概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 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 为,6其皆出于此乎?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7其一二。8其是耶,其 非耶?9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0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 11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C
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其”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其”的小故事吗?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 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 2其破璧, 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 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1、代词,可译为他的 2、代词,可译为他 3、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连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下列红色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之以饥馑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然乎?其不然乎?
A.(A介词,用;B递进关系,并且/转折关系,但是;C介词,凭借/动词,沿袭、 继续;D肯定语气,一定、千万/选择问句,是…还是…)
“为”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为”的小故事吗?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此2为至理,当3为世 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 利也。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9为天下除残去 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
1、介词,可译为因为 2、动词,可译为是 3、介词,可译为对、向 4、介词,可译为被 5、动词,可译为作为 6、动词,可译为做 7、介词,可译为为了 8、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 9、介词,可译为替 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4.指示代词,表“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 表示揣测、反诘、婉商、期望(祈使)等语气。
反诘“难道”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②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逝,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 ③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④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 揣测“大概”
5、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代词,可译为其中 8、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9、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10、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1、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译为 “他”“它”,“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视句意译为“我 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3.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 些”“那里”。 ①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
A(A都是介词,从……;B连词,递进关系,并且/连词,修饰关系;C判断语气/ 句中停顿;D定语后置标志/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 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而:
(一)作连词,表示某种关系 1、并列关系 2、递进关系 3、顺承关系 4、修饰关系 5、因果关系 6、假设关系
7、目的关系 8、转折关系
(二)作代词,译作“你”“你的” (三)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
【而已】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3、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7、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助词,译为的
9、代词,译为我
●之
(一)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 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二)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的”。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音节助词,多放在不及物动词后面。
“而”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而”的小故事吗?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 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 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 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 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 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 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以”
练习:你能读懂这篇“以”的小故事吗?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 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 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 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二)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律读作去声)
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 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鸿门》) (《促织》)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为着。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孔雀》) 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译为“替”、“给”等。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②臣请为王言乐 (《廉颇》) (《庄暴》)
文言虚词复习(一)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1 7 13 Nhomakorabea而
2
8
何3 乎4 乃5 其6 且
若
所
9
为 10 焉 11 也 12 以
因 14 于 15 则 16 者 17 与 18 之
总结
经史子集何其多,常见虚词二十个。 之乎者也乃焉矣,因为所以与然而。 若属先得识规则,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书海扬帆定自得。
【既而】不久,一会儿。 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1.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并列:又或不译 顺承:就,接着 转折:但是,却 递进:并且,而且 假设:如果,假如 因果:因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修饰:地或不译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而 2.第二人称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某所,而母立于兹 (你,你的)
3.助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已”组合,罢了
已而:不久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 2、温故而知新 3、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既而儿醒,大啼 1、连词,表承接“来”“就”; 2、连词,表并列“和”“并且”; 3、连词,表转折“却”; 4、连词,表递进“而且”; 5、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6、连词,表假设“如果”; 7、连词,表因果“因而”; 8、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为
(一)用作动词 1、作为,做 2、认为 3、是 4、治理 5、制定 (二)用作介词 1、“替”“给”; 2、表被动,“被”。 3、因为,由于
4、为了 (三)用作语气助词,“吗”。
为
一、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
⑤吾其还也(《烛之》) 婉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