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1.1.1水库工程概况XX水库位于XX市XX县XX乡XX村的河流上,水库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组成。
水库集雨面积XXkm XX,总库容XX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防洪养殖为辅的小(XX)型水库。
水库原登记洪水标准为:XX年一遇洪水设计,XX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洪水位XX,校核洪水位XXm,正常蓄水位XXm。
水库库容XX万m3,调洪库容XX万m3,兴利库容XX万m3。
根据《XX小XX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XXXXXX-XX0),本次评价采用的洪水标准为:XX年一遇洪水设计,XX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按XX年一遇洪水设计。
水库总库容XX万m3,设计洪水位XXm,校核洪水位XXm,正常蓄水位XXm。
水库工程等别为XX等,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XX级。
XX水库设计灌溉面积XX亩,现状实际灌溉面积XX亩。
下游保护人口XX人,耕地XX亩。
1.1.2水库险情情况XX水库建设时无设计文件资料,也没有记录建设过程、筑坝材料、坝基与岸坡处理等情况的资料。
据当年参与建设的人员回忆,水库由当地群众修建,于XX年XXXX 月基本建成蓄水并投入运行,大坝清基时未能彻底,局部是在覆盖土层填土建坝,未设有防渗齿槽,填筑土料为棕黄~黄红杂色、黄褐色含砾粘土,用石磙碾压,碾压不到之处用木硪夯实;溢洪道和放水设施均与大坝同期建设。
XX水库于XX年对大坝进行除险加固,加固内容:新增上游砼护坡、溢洪道底板及边墙加固、新建排水棱体、坝肩排水沟以及坝顶加固。
1.1.3前期工作情况根据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XX]XX号)的规定,XX年XX月由XX水设计院完成了XX水库大坝安全论证报告编写。
XX年XXXX月XX市水利局组织召开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会,并下达了《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
经核查,大坝坝高不满足《防洪标准》GBXX0XXXX-94的要求;大坝坝顶宽度、上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大坝内坡正常水位以下为砼护坡,局部坍塌,变形严重,未衬砌坡面长满杂草;外坡杂草灌木丛生,坝面坑洼不平;下游排数棱体局部长满杂草;大坝存在蚁害;溢洪道底板未设排水且溢洪道边坡高度局部不满足泄洪要求;下游无消能防冲设施,且未做任何防渗措施,泄洪时会产生冲刷破坏;无跨溢洪道交通桥;放水设施砼圆塞破坏严重,无法有效启闭,因年久失修,涵管管壁砂浆老,化剥落开裂,渗漏严重,危及大坝安全;大坝无管理房,无防汛抢险道路,严重影响防汛抢险工作。
故评定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类别为三类。
1.2工程水文1.2.1水文气象XX水库位于XX县XX乡XX村的小河上。
XX水库水源主要由高峰山地汇集雨水形成,库区集雨面积XXkm XX,坝址至河源长XXkm,比降XX‰,植被较好。
坝址以上流域内无气象、雨量观测站,缺乏资料。
水库区域属湿热多雨的XX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霜期短。
多年平均气温在XX℃~XX℃之间。
一般7月份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XXC,XXXX 月份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XX℃。
历史最高气温为XX℃,最低气温为零下XX℃。
库区降雨量较为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XXmm,干旱年份最低为XXmm,丰水年最高为XXmm。
全年雨量多集中于4~9月,各月雨量为XXXX~XXmm左右,其他月份偏低于XX0mm。
水面多年平均蒸发量为XXmm。
常年主导风向以XX风为主,XX风次之,多年平均风速XXm/s,年最大风速XX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XXm/s。
1.2.2洪水根据《XX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可知XX水库所在流域的各项分区情况。
采用原XX水文总站编制的《XX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介绍的产汇流计算方法,应用推理公式法对XX水库推求设计洪水,成果如下。
表XX-XX-XX 水库设计洪峰流量、洪量成果表计算方法设计标准P(%) XX4h暴雨(mm)洪峰流量(m3/s)XX4h洪量(万m3)备注推理公式法XX XX9XX.XX XXXX.XX XX9.XX采用XX XXXXXX.XX 70.XX XX4.90.XX 334.4 XXXX.XX XX34.XX1.3工程地质1.3.1工程区地质概况测区处于XX山地与XX盆地的过渡带之间,是XX XX型构造前弧西翼部位的XX构造区。
测区总体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部山峰一般海拔XX~XX,东南部一般海拔XX~XX m。
XX背斜自南面延入,山脉隆起似长坦状,分布于测区东南部。
属于中低山地貌。
据XX:XX万XX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资料和地质图,测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C)、和第四系(Q)。
其中:石炭系中统(C)上部为白云质灰岩,下部硅质岩夹XX)上部为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底部白云岩。
第四系(Q)多含锰硅质岩,上统(C3为冲积层粘性土及砂砾层,主要分布于河流阶地上和山腰的覆盖层,层厚不稳定。
1.3.2大坝工程地质条件XX水库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XX m,坝顶长度XX m,坝顶宽度XX m,最大坝高XX m。
大坝顶为坝体填土路面,路面未做任何处理,杂草丛生。
大坝内坡局部有砼护坡,局部坍塌,变形,未衬砌坡面长满杂草。
大坝外坡杂草灌木丛生,坝面坑洼不平;下游排水棱体局部长满杂草。
坝基土体为第四系残积层黏土,呈褐红色,稍湿,硬塑状态为主,局部呈可塑状态,土质不均,含有少量风化碎屑;坝基岩石为灰岩,灰色,据露头观测,岩石表面溶沟发育。
大坝兴建时,对坝基、坝肩进行简单的清基,但未作专门的防渗处理。
据现场调查,大坝坝脚有渗漏现象。
据现场勘察及采访,坝体与坝基接触带结合不紧密是产生渗漏的主要原因,接触带是产生渗漏的主要部位。
因此,大坝产生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大坝建坝时未作专门防渗处理,造成坝填土与坝基结合差。
1.3.3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溢洪道位于大坝XX侧坝肩,由山体开挖形成,溢洪道底板及边坡均已衬护,表层被洪水冲刷导致坑洼不平,灰岩裸露。
溢洪道无断裂构造发育,地质构造简单。
两岸坡面不平整且冲涮沟槽发育,局部发现小型的塌岸现象。
岸坡土层为土岩结合,土层结构较松散,易失稳。
1.3.4输水设施工程地质条件大坝放水涵管位于大坝坝底XX侧,放水涵管分为放水斜管和放水卧管,结构为浆砌石无压箱涵,据调查,建坝时放水涵管基础均置于弱风化基岩上,地基是稳定的,但现状漏水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放水涵管老化,自身存在漏水,其次是放水卧管与坝填土、放水卧管与基岩接触面都未进行任何截水处理,导致接触渗漏。
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工程任务XX水库位于XX市XX县XX乡XX村的河流上,水库集雨面积XXkm XX,总库容XX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防洪养殖为辅的小(XX)型水库。
(XX)灌溉: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XX亩,水库实际灌溉面积为XX亩。
(XX)保护:水库保护下游耕地XX亩、XX人。
1.4.2工程现状和除险加固的必要性水库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建筑物组成。
XX年XX月XX市水利局专家组提出了《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认为XX水库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多,不能按设计要求运行。
工程建筑物已严重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水库长期处于带病状态,使水库不能发挥应有的综合利用效益,为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对XX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
XX水库是XX县XX乡的水利主要工程,是解决当地缺水,脱贫致富的命脉工程。
XX水库保护下游乡村约XX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XX亩耕地的安全。
因此,XX水库除险加固作用十分重要。
1.4.3调洪计算成果经调洪计算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采用本次复核的成果:水库的消能防冲设计洪水(P=XX%)经调洪后最高洪水位为XXm,最大下泄流量为XXm3/s,相应的库容为XX 万m3;水库的设计洪水(P=XX%)经调洪后最高洪水位为XXm,最大下泄流量为XXm3/s,相应的库容为XX万m3;水库的校核洪水(P=0.XX%)经调洪后最高洪水位为XXm,最大下泄流量为XXm3/s,相应的库容为XX万m3。
表XX-4-XX 水库设计洪水与洪水调节计算成果设计频率洪峰流量洪量最大泄流量最高库水位最大库容P(%) (m3/s) (万m3/s) (m3/s) (m) 万m3XX XXXX.XX XX9.XX XX XX XXXX 70.XX XX4.9 XX XX XX0.XX XXXX.XX XX34.XX XX XX XX1.5工程现状及除险加固内容1.5.1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XX水库由大坝、溢洪道、输水设施等建筑物组成。
各建筑物现状及存在问题分述如下:(XX)大坝大坝为均质土坝,现坝顶实际高程为XXm,坝顶长XXm,坝顶宽XXm,最大坝高XXm,坝体内坡有局部衬护,内坡坡比为XX:XXXX。
外坡坡比为XX:XX.XX。
下游坡脚有反滤排水设施。
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大坝坝顶为坝体填土路面,路面未做固化处理。
②大坝内坡局部有砼护坡,局部坍塌,变形严重,未衬砌坡面长满杂草。
③大坝外坡未砌护杂草灌木丛生,坝面坑洼不平。
④大坝坡与坝肩连接处无排水沟,下游设有反滤排水设施,局部长满杂草。
⑤大坝坝体及其附近发现有白蚁活动迹象。
XX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XX,为宽顶堰,进口宽XXm,进口底高程为XXm。
溢洪道由山体开挖形成,溢洪道底板及边坡均已衬护。
原登记最大泄流能力为XXm3/s,溢洪道下游利用天然的地势高差进行跌水消能。
溢洪道存在的问题是:溢洪道底板及边坡衬砌局部老化,开裂,砂浆脱落;溢洪道无消能防冲设施,下游为农田,无泄洪通道;无溢洪道交通桥。
(3)输水设施放水涵管位于大坝坝底XX,放水涵管分为放水斜管和放水卧管,为浆砌石无压箱涵。
台阶式放水,用砼圆塞关闭,但砼圆塞破坏严重,无法有效启闭。
斜管纵坡为XX/3,放水梯级斜管断面尺寸为XX×XX(宽×高),每级高差XXm,放水卧管断面尺寸为XX×XX(宽×高),涵管管长XXm,卧管为浆砌石箱型无压洞结构,管顶为料石盖板。
进口高程为XX7XX0m。
输水涵管存在的问题是:因年久失修,涵管管壁砂浆老化,开裂严重;涵管出口处杂草丛生。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推测涵管基础置于坝基土层上,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涵管破裂,出现沿涵管边渗漏,管身穿过坝体,导致坝体填筑土产生渗流破坏。
(4)进库及库区防汛公路XX水库位于村村通公路旁,交通便利,但无通往坝顶的防汛道路,上坝须经过溢洪道控制段,影响防汛抢险工作。
(XX)大坝安全监测设施XX水库大坝没有水位及渗流量观测设施,水位观测仅根据台阶输水管斜管台阶高程估计,没有进行过正规的,系统的库水位资料记录及资料分析的分析整理。
(XX)管理用房及办公设施XX水库为集体工程,管理单位是XX乡水利站,现有水库管理人员XXXX人,管理员为聘用的当地村民,管理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