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 青山不老ppt课件

16 青山不老ppt课件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 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 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 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 的增长而变老的。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 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 界: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土 炕(kàng) 肆 虐(nüè) 盘 踞(jù)
粼 粼(lí n) 亩(mǔ) 勇猛(měng)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绿风荡漾 风吹沙起 淤 泥(yū)
山 洼(wā)
恭 敬(jì ng) 劲挺(jì n)
被黄沙逐渐吞没的村庄
背景资料
山西,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 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之 说。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是沙尘 暴高发区。山西的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 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 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 侵害,每一二十年被迫搬迁一次,风沙 已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由于气候恶 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劲季 风,还会吹向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形 成强烈的沙尘暴。
2.老人年老、瘦小。 (小环境) 3.生活条件艰苦。 (小环境)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小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 肆虐 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 盘踞 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为什树,如臂如 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 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 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 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 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 成一层层的梯。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 读。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大环境)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 贵的东西—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 环境保护家园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 青山也必将长青。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 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 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 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 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 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 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 不朽。
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 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 马永顺的左腿受过伤,跪着采伐,伤口裂开了,疼 痛万分,可他一声不响,咬牙坚持。东北林区推广 了马永顺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中就为国家增加 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马永顺为促进青山常在贡献 力量。从1960年开始,每年春天造林季节,马永顺 每天清晨上山,赶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植 树造林。中午休息时,他也抓紧多栽几棵树。有一 年,马永顺在鹿鸣林场造林,踩着一根倒木过一条 小河时,脚下一滑掉进河里。他被水冲出10多米远 才拼命游到对岸,手里拎着一条装满树苗的麻袋, 却没撒手。
沙尘暴
沙尘满天的城市


这位老人创造了怎 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 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 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 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 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 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 着粼粼的波光。
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马永顺说:“我已向大山许了愿,只要身子骨 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每年,他不仅亲自带领 全家人上山造林,别的林场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 都赶去参加。这些年,仅他亲手在马永顺林场造的 林子就有300多亩。在他的精神激励下,马永顺所在 的林场已累计造林1000多亩。“青年林”“三八 林”“红领巾林”“个体林”“奉献林”“老有所 为林”遍布山脚下、山坡中、山头上。仅1999年, 该场就造林4700亩。马永顺的精神,已不仅仅在马 永顺林场和铁力林业局开花,也在黑龙江省森工林 区遍地开放。
马永顺是一位坚持把命运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的 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 建国初期的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作业条件十分 艰苦。冬天,天寒地冻,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四十度。 西北风刮在身上,手脚冻得像猫咬似的疼痛;夏天, 林子里一点风也没有,闷得人透不过气。林区工人上 山采伐,吃的是高粱米,住的是地窖子。在这样艰苦 的条件下,一个采伐期,马永顺就采伐木材1200立方 米,一个人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国手工 作业伐木之最。 50年代采伐作业,伐木工都是站着伐木头,造成 树根过高。为了多出木材,马永顺就先用手把树根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