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5981/ki.dongyueluncong.2012.01.010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00)[摘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关系到国家文化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命题。
在开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在现实层面上也面临着如何制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问题。
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五种路径包括:一是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二是提高流行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构筑软实力传播的硬实力平台,四是实现文化软实力的商业化输出,五是建构具有当代性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文化战略;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流行文化;文化“走出去”[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12)01-0041-05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指文化自身蕴涵的内在力量,而且还包括一种能够被他者的认同、被别人接受的文化思想。
所以,文化软实力并不是一个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兑现的文化力量。
为此,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我们在理念上明确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内涵,而且还需要我们在方法和路径上明确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具体策略。
一、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无论对于我们构筑国家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还是对于完善公共文化事业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时代命题。
中国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就像蕴藏在地下的宝藏,如果不经过人工的开采、冶炼它永远不可能“兑现”它的能量和价值。
为此,传统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现代性转化,经过创造性的开发,才能够实现它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进而言之,传统文化资源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文化软实力,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只属于过去,如果要让它所体现出文化软实力的当代价值,必须要跨越时间的屏障,经过能量的转化,才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所以说,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
在文化产业迅速勃兴的时代,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内容的急剧增量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面向异彩纷呈的现实生活寻找创意灵感之外,也必然转向传统文化寻找可以利用的创意资源。
为此,我们电影、电视剧、动漫都面临着如何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化的现实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直接进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它的现代性转化不是靠我们去教孩子背诵几句古代圣贤的格言,也不是靠我们复制一批传统文化的经典就能够奏效。
它要靠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提升。
这种创造性的提升既包括对传统物质传播媒介的升级换代,如用活动影[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批准号为08&ZD056)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磊磊,男,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东岳论丛Jan.,2012Vol.33No.12012年1月(第33卷/第1期)(Dong Yue Tribune )像取代报刊纸张,用彩色图像取代黑白文字,用流动的互联网取代静态的印刷品。
还包括对传统文化表述话语体系的现代性转型。
即把一种原本属于哲学、伦理学、文学、历史学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属于传播学、艺术学、产业学的新型表述形态。
尽管我们不能够把所有的传统文化资源都转化为一种故事在大众媒介上进行艺术化的传播,可是,我们毕竟能够将千年前的历史人物搬上银屏,能够把百年前的传奇故事拍成电影。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化,还要把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不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文化资源进行必要的“改写”与“重构”。
特别是直接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的文化产品,更要对创作素材进行必要的前期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才能够保证文化产品的精神质量。
毋庸置疑,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文化产业宝贵的创意资源,也是我们社会赖以发展的精神财富。
对这些资源与财富应当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涵养。
尤其要防止对其进行破坏性的开采。
此前,在自然界我们曾经有过极其严重的教训,但愿在文化领域我们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二、提高流行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流行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战略力量。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面,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我们的流行文化产品还不能够承担对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播职能,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多地只是体现了某个时期的社会现实需要,而并没有彰显出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恒久作用。
我们指的流行文化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通俗音乐、歌舞晚会这些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化艺术形式。
要建构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提高本土流行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 )和加里·哈默(Gary HaMel )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领域。
核心竞争力理论最为重要贡献在于,它将竞争机制的研究从通常的企业外部转向了企业内部,并且立足于通过企业自身的资源整合与潜力开发来寻求它在竞争中的制胜途径。
我们在此所强调的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的商业意义上的竞争力,而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它主要是指那些在文化领域独一无二的精神资源,通过对这种精神资源的开发、创造、传播,必将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就连对娱乐文化持有激烈批评态度的尼尔·波兹曼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代世界“上帝偏待的是那些拥有能够娱乐他人的才能和技巧的人,不管他是传教士、运动员、企业家、政治家、教师还是新闻记者。
”①只有在流行文化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才能够使其文化价值观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韩国人没有把他们的传统艺术长鼓舞推向世界,而是把表现他们民族文化传统精神的电视剧、电影作品推向海外市场。
日本人也没有把代表他们传统文化的国粹艺术歌舞伎推广到美国,而是把他们最时尚的动漫产品打入美国市场,日本现在动漫产品在美国的销售收入超过50亿美元,是日本钢铁在美国销售额的4倍。
我们中国人了解日本文化同样是通过铁臂阿童木、聪明的一休、姿三四郎这些来自于流行文化领域的大众艺术形象。
我们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也不宜于在文化产品中去追求那种过于深奥的哲理,更需要的是把那些容易被他人识别与认同的文化意义表达出来。
现在,我们还没有一种能够被国际市场广泛接受的流行文化产品,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对海外受众并没有产生普遍的影响力。
我们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便失去了一个有效的传播载体。
固然,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流行文化产品都变成传播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工具,但是,那些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力作必定会在这些流行文化的作品中产生,而不能期望还有另外一个专门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品的机构来完成这个使命。
流行文化在人们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一种娱乐的来源,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资讯来源②。
“许多知识分子和批评家因为流行文化露骨的商业性而对它嗤之以鼻。
他们认为流行文化所提供的只是大众娱乐而非信息,所以没有什么政治效应。
”③也有人认为流行文化只是通过纯粹的市场力量和享乐主义①②③[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David Hesmondhalgh :《文化产业》,廖珮君译,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3页。
[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第48-49页。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来引诱人①。
这些看法显然对流行文化是一种偏见。
事实证明,流行文化对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都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用约瑟夫·奈的话来说,它的积极作用会使国家在推行其政治政策与国家利益时更加容易,也更加有效。
三、构筑软实力传播的硬实力平台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能够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根基,否则,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在构建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当看到社会经济实力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强有力的支撑,文化的软力量不仅会失去彰显其魅力的传播平台,而且文化本身也会面临着衰微的困境。
现在,我们的电影在海外还没有建立通畅的发行网络,电视也没有覆盖全球的播出平台,舞台艺术也很少进入发达国家主流的商业市场。
这些既需要文化产业自身的繁荣发展,同时也需要国家在硬实力方面增加力度,进行长远的战略性投资。
文化产业通常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所以,市场的失利并不等同于一般产品的经济失利,同理,市场的胜利也不能够等同于通常的商业胜利。
电影的票房收入、电视的收视效果从来就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性经济指标,它还包涵着特定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体现着文化软力量的实现程度。
尽管,我们不能把市场的胜利都说成是百分之百的文化胜利,但是,市场的硬指标同样也体现着文化的软实力。
所以,经济的硬性指标实际上也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尺度。
一部电影就是具有再精湛的艺术技艺,再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人观看,那么,它的所有价值都将无从体现;一部电视剧就是具有再神奇的审美意味,再丰富的思想内容,如果没有受众的关注,它的精神内涵又从何体现呢?我们应当看到,经济的硬指标是体现文化软力量的重要标志。
现在,中国电影在产业规模上不断扩大,票房节节攀升,电视剧的生产位居世界首位,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电影产业在市场意义上的胜利,同时也标志着我们的观众对于中国电影文化价值的认同,对于中国主流电影社会功能的确信。
中国之所以受到世界普遍的关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综合国力的提升。
正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才使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文化的话语权,有了相对平等的谈判条件与相互磋商的议价能力,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我国目前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经达到26个,成为世界上入选名录最多的国家。
这些都反映出在日趋强大的经济实力面前,国际社会对我们文化价值的确认。
就连约瑟夫·奈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是软实力得以提升的重要根源,是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②。
这就是说,人们不会平白无故地对一种文化感兴趣,人们感兴趣的文化往往是那种能够引领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文化。
人们在确认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之后,反过来才会对其文化的价值产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