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
(发稿时间:2006-5-24 阅读次数:209)
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又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
它反映人口的出生水平,一般以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出生人数是指活产,即离开母体时有生命现象的活婴儿总和。
年平均人口数是年内各时点人口数的平均数,也就是年内全体人口所活人年数。
年平均人口数也可用期中人口数代替。
出生率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若出生人数的计算期不足一年或大于一年,需折算为年出生人数,例如,将半年的出生人数乘以2,五年的出生人数除以5,等等。
出生率是就全体人口计算的,故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
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就人口中某一类别来计算的出生率,称特殊出生率。
如各年龄的出生率,城乡人口出生率,各民族人口出生率和不同行业、职业的出生率等等。
出生率水平取决于各年龄妇女生育率和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各年龄妇女生育率越高,出生率便越高。
生育旺盛年龄的妇女比重越高,出生率也会越高。
妇女生育率高低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所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出生率有很大差别。
对不同地区和国家或不同时期的出生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时,要考虑性别和年龄构成的影响。
出生率高低是决定人口自然变动的两大因素之一。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实质上就是控制人口出生率的水平。
出生率是研究和分析人口再生产趋势,制定文化教育、妇幼保健、社会福利等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
死亡率的计算:
D(t)/0.5[N(t)+N(t+1)]
D(t):一年内死亡人口数
N(t):年初总人口
N(t+1):年末/第二年初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或期中人口数)之比。
说明该时期人口的
死亡强度,通常用千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是:死亡率=
式中D
为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P为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计算死
亡率时,分子和分母的统计范围要一致。
根据统计分析目的,可以选用不同的分子与分母计算总死亡率和各种特
殊死亡率。
如无特殊说明,死亡率通常是指总死亡率。
死亡率一般按年计算,即某年内死亡人数与同年平均人口
数之比。
如果统计期不满一年或超过一年,均应折算成一年计算,以便进行比较。
死亡率是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个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主要决定于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等发展水平。
因此,比较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死亡率,可以反映社会
经济和社会卫生状况的发展水平。
一个封闭人口的变动
趋势主要决定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水平。
男性和女性不
同年龄组的死亡率差别很大,婴幼儿及老年人死亡率远
远高于青少年。
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地区的死亡率水平受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
在比较不同地区或某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人口死亡率时,要考虑到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变动。
死亡率还可按性别、年龄、死亡原因分别计算,称为特别死亡率。
婴
儿死亡率婴儿出生后第一周岁以内的死亡率,亦
即未满周岁前死亡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
一般以
年度为计算单位,以千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为:婴儿死亡率=
×1000‰。
式中D0为本年内不满周岁死亡人数,B
为同年活产婴儿数(即同年出生人数)。
该公式表示每1000个出生人口中不满周岁死亡人数的比率。
本年内登
记统计的不满周岁死亡人数中,有一部分是上一个年份
出生的,同本年出生人数口径不一致,致使计算结果不够精确,需要进行调整。
一般调整方法是调整分母的出生人数。
根据经验,在本年死亡的不满周岁的婴儿中2/3是本
年出生的,1/3是上一年出生的。
因此,对分母的出生人数也按此比例进行加权调整,调整后的计算公式如下:婴儿死亡率=
×1000‰。
式中Bt,Bt-1分别
为本年和上一年出生人数。
婴儿因机体发育尚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故死亡率高。
因此,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居民健康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不同国家和地区婴儿死亡率水平相差悬殊。
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低于20‰,有时降到10‰以下;发展中国家则仍在10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50‰。
生
命表根据分年龄死亡率编制的、反映某一批人从
出生后陆续死亡的全部过程的一种统计表。
它的基
础是分年龄死亡率,此表主要反映各年龄死亡水平,故又称死亡率表或死亡表。
表中计算各年龄平均预期寿命,故亦称寿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