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答案及解析一、根据给定资料,请概括“‘三公’经费公开”的基本内涵。
(10分)要求:概括准确、表述简明。
不超过1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题目要求概括“‘三公’经费公开”的基本内涵,属于词语阐释题,这类题型作答的一般结构是“解释内涵——阐释外延——总结加工”。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给定资料1中李克强答记者问做出了“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承诺,由此可以得出“三公”消费的概念。
随后的反腐倡廉工作要求中,第四点政务公开提出了“今年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的目标。
再结合给定资料2里提到的2012年7月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拉开大幕,可以得到“三公”消费公开的实施情况。
同一段也提到了“三公”经费公开的意义,可作为总结句。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将以上要点梳理清楚,用简明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注意将字数控制在100字以内。
【参考答案】“三公”经费指政府人员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公务招待产生的消费。
2012年7月中央单位全面公开“三公”经费,晒账本,2013年将逐步推行到县级以上政府部门。
这成为我国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晒‘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
(15分)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
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本题作答任务是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晒‘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
作答要求包括“概括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本题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因此需要考生全面把握全部给定资料,概括并提取出与“三公”经费”现实意义有关的所有信息。
“条理清晰”要求考生在作答中树立结构意识,答案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最后作答字数不超过15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给定资料1中第五段谈到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和规范,从源头上减少和治理腐败;第六段和第七段都提到了人民对政府的有效监督;第八段谈到政府要学会过紧日子,勤俭从政。
给定资料2介绍了“三公”经费公开“已经成为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给定资料8还提到公开“三公”经费对打造“阳光政府”的深意。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通过对以上要点进行概括,可以得出的现实意义有:减少和治理腐败;打造廉洁、勤俭政府;群众有效监督政府;打造“阳光政府”;打造服务型政府。
【参考答案】一是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和治理腐败,成为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是有利于打造廉洁、勤俭政府,切实转变政风。
三是有利于群众有效监督政府,约束和规范权力运行和政府行为。
四是有利于打造“阳光政府”,增强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是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三、根据给定资料3~5,你认为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15分)要求:提炼精当、表述完整。
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本题明确指出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3~5”,作答内容是说出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的期待,因而在阅读材料时需要着重关注“期待”、“公众”等字样,同时也可以从目前“三公”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反推出公众的期待。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给定资料3是引入部分,最后一句写道人们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充满了期待,表明公众的期待是存在于后面两则材料之中。
给定资料4提到“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也就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公’消费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结合给定资料5第一段“看不懂”、“弄不明白”、“认识有所不同”等内容可以得出公众需要政府能明晰概念、统一标准。
给定资料5第二段的关键句是“老百姓需要有个解释”“不知道该问谁”,由此可以得出政府应该建立回应互动机制,为百姓答疑解惑。
第三段其实就提出三个疑问,如何调查、如何查处、如何改善,表明群众需要更多实质的行动,规范政府消费。
第四段提到地方政府公开不力,需要向中央看齐。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将以上要点进行提炼加工,即可形成答案,要注意控制详略,字数不能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公众对政府“三公”经费使用的期待有:第一,明晰概念,完善标准。
能将相关概念、合理“三公”消费的范围解释清楚,同时公开管理制度。
第二,建立回应互动机制。
设立专职部门采纳合理意见,并进行合理引导,化解民众的疑惑。
第三,采取措施进行规范。
公开只是手段,之后应该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进行整治约束,使政府的消费趋于合理规范。
第四,地方政府应付诸更多行动。
地方政府须有中央部门的决心和勇气,加紧实施“三公”公开。
四、根据给定资料7,谈谈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
(20分)要求:理解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精炼。
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这是一道启示型分析题。
作答任务是根据给定资料7,谈谈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三公”经费支出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范围非常明确——给定资料7。
作答要求包括“理解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精炼”、“不超过200字”。
“理解全面”要求考生全面把握材料内容,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无遗漏;“条理清晰”提示考生本题作答应有结构意识,要对提取出的要点进行逻辑加工,忌无序地罗列要点;“语言精炼”要求答案言简意赅,作答字数不能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给定资料7第一、二段介绍了美国“三公”经费管理情况。
第一段引述美国《信息自由法案》的规定,不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
由此得出启示一:公布详细信息。
第二段引述美国《联邦旅行守则》的规定,对何种情况下可乘坐头等舱、商务舱进行了细致的说明。
由此得出启示二:严控差旅费用。
第三、四段介绍了日本行政经费管理情况。
第三段提到日本全部行政经费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开,接受各在野党和市民的监督。
由此得出启示一:社会各界监督。
第四段介绍了日本政府在经费开支方面,采取削减公务用车、公款宴请从简等措施。
由此得出启示二:削减公费开支。
第五、六段介绍了香港行政经费管理情况。
第五段提到香港政府各部门做出的开支预算,经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核表决通过后才能获得财政拨款。
政府账目需由审计署独立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立法会的账目委员会审查。
由此得出启示一:审核机制严密。
第六段谈到各部门每年都会详尽统计往年“三公”经费开支,并在此基础上对来年经费做出预算。
由此得出启示二:预算各项支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提取出的要点进行加工、整理,分点作答,并采用“主旨句+展开说明”的形式组织答案,以符合“条理清晰”的作答要求。
注意作答字数不要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国外及香港地区“三公”经费支出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公布详细信息。
不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
二是削减公费开支。
如严控差旅费用,详细规定可乘坐头等舱和商务舱等的具体情况;公款宴请从简等。
三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全部经费公开并接受社会各界和市民的监督。
四是严密审核机制。
预算经审核表决通过后才能获得财政拨款。
五是预算各项支出。
各部门每年详尽统计经费开支,并对来年经费做出预算。
五、根据给定资料10~11,你认为在推进公车改革中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20分)要求:分析全面、表述简明。
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作答任务是:分析在推进公车改革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0~11。
在作答时,要注意分析全面,不要遗漏相关要点,表述简明。
同时,注意字数不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给定资料10第一段主要谈的是在公车支出中,购买车辆及运行费占最大比例。
第二段谈到严控公车难度大的一个原因:按照单位和领导级别配车,赋予了公车某些特权。
第五段谈到在推动公车货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补贴不公平。
给定资料11第一段谈到在推动公车货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补贴对象扩大,可能增加开支;第二、三段谈到在推动公车货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公务员工作时相互推诿;公务用车运行机制不够透明、细化,缺少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方案。
第四段谈到在推动公车货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公车改革的一些举措不够规范和透明。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整理出最终答案。
【参考答案】推进公车改革中还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公车购置和运行费用过高。
各级政府公车消费比重大,占“三公”经费支出总数的近六成。
二是公车被异化为权力的象征。
存在公车等级代表着领导的级别的不良思想,公车改革阻力极大。
三是货币化改革不够规范和透明。
容易导致补贴不公平,财政支出加大,公务员之间相互推诿、不愿出差的情况;没有细则,对豪车、出行费用无具体数字来衡量;对公车运行机制缺少监督措施和方案;公车拍卖金额不合理。
六、“三公”经费公开后,一位网友在某知名网站开通的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布了如下留言:“在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现象还非常突出,‘三公’消费就是铺张浪费,是老百姓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腐败,尽管‘三公’经费得以公开,但是有的单位公开的明细显得诚意不够,而且也看不懂。
”假如你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代表政府在网上对该网友的留言给予回应。
(20分)要求:针对性强,有说服力。
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干,审清题意此题要求考生代表政府在网上对该网友的留言给予回应,要特别留意作答时的身份要求,即“政府相关工作人员”。
同时,要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进行作答,切不可答非所问,且要关注到“不超过300字”的字数要求。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给定资料9涉及了政府部门“乱花钱”的一些现象,如一些地方财政并不宽裕,但政府办公楼越盖越豪华,广场越修越气派……公务吃喝现象浪费严重,等等。
这就说明网友的观点并非子虚乌有,的确“非常突出”。
给定资料8第一段的后半部分讲到了很多人对“三公”经费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甚至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就是“腐败”经费,财政预算里根本就不应该允许“三公”经费存在。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人们对“三公”经费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简单认为“三公”经费就是铺张浪费,就是“腐败”经费有失偏颇,是对“三公”消费的误读。
给定资料5第二段提到“W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
不同部门职能不一样,造成经费使用出现差距是必然现象。
”这就有力地反驳了网友观点,三公消费并不等于老百姓直接感受到的铺张浪费和腐败,“三公”经费是政府部门进行公务活动的正常需求,属于正常的财政预算。
有些单位的“三公”消费是在合理范畴内进行的。
给定资料4最后一段介绍了“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由此可以印证网友的观点:“看不懂”。
紧接着,在给定资料8第二段中谈到了“不可否认,预决算信息属于比较专业的范畴,要让每个人都能看懂,并不现实”,这涉及了“看不懂”的原因:预决算信息属于比较专业的范畴,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懂,目前并不现实,此外,“三公”经费公开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但政府部门不能以‘专业’为借口,抵挡社会公众要求透明公开的呼吁”则是对政府部门的要求,我们可以反推出一些具体对策,如进一步明晰“三公”经费的概念和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