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需要的同学赶快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需要的同学赶快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首先感谢郭新帅老师出色优异的讲解,生动的点评感觉受益匪浅,所以从内心开始热爱经济学原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中科大这个理科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也是该多读点文史类书目。

——与2013/6/1。

第一章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

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1.个体的行为2.群体内的交互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个体计划之间的多种多样甚至互不兼容。

大部分社会互动是由参与者了解并遵守的规则引导和协调的。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第二章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免费品是不用付出代价就能获得的好品;稀缺品则必须以别的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

财富就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经济增长并不在于生产更过的东西,而在于生产更多的财富。

财富的增长和物质产品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另一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

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即为机会成本)若一个计划或者项目的额外效益高于额外成本,那么就被称为是有经济效率的。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效率的看法。

当产权是清晰、稳定而且可交换的时候,稀缺资源会倾向于产生一个能反映其相对稀缺性的货币价格,然后决策者就会使用这些价格信息追求(其所认为的)效率。

当有人批评某些价格没有反映特定成本或收益的真实价格因而是“错误”的时候,相当于是在反对决定这些价格的市场过程不合理——并非对“效率”这个概念本身的批评,而是对现存产权制度安排和其所构成游戏规则的批评。

第三章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

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情况。

要紧的价值是边际价值。

经济分析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

需求法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呈负相关。

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一条曲线;需求量是某个特定价格下的特定数量。

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4.消费者(需求者)数量的变化5.消费者口味和偏好的变化。

6.收入变化。

7.替代品的价格8.一种物品期望价格的变化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平均货币价格的上涨。

有时,幅度相当大的涨价(降价)在开始的时候不会导致消费量显著下降(上升)。

是因为发现替代品需要时间。

(人们是自身习惯的产物,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某种东西有替代品)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百÷价格变化百分比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明需求是有弹性的。

小于1则是缺乏弹性。

弹性受3种因素影响:1.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2.已知替代品的可及性和相似性(替代品越多,需求弹性越大)3.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越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就低,需求就越缺乏弹性)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总收入与价格方向变化,那么需求必然是有弹性的。

同向则是缺乏弹性。

对整个价格范围而言,不存在完全无需求弹性的东西。

大多数物品是稀缺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权衡并作出选择,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我们面临的情况,即边际情况,来进行边际分析。

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就是额外的收益和成本,边际分析假设人们的决策是通过比较预期的额外收益和预期的额外成本作出的,收益和成本都是站在决策者所处的边界上来衡量的。

水和钻石那个更有价值,对于处在城市中的人和处在沙漠中的人不同。

假设你正在拼命准备第二天的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而你的女朋友晚上9点打电话要让你赔她聊天,你女朋友再三恳求,你说不行,于是她很伤心,难道注会比我还重要么?在这个特定的晚上,在此边际条件下,并不是你女朋友和注会孰重孰轻的问题,而是和你女朋友聊两个小时天和看两个小时的书相比,哪个更值得。

需求和需要不同,需求把人们想获得某种东西的数量与他们为了得到这些数量要付出的代价联系在一起。

需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

第四章成本和选择:供给的概念“事物”不会有成本。

只有行为(或决策)才有成本。

不存在“客观”的成本。

所有成本都是对某人而言的成本,此人要对被放弃的机会赋予价值。

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

机会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所放弃的机会的价值,而边际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会使现在的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第五章供给与需求:协调的过程斯密认为,当一个社会的成员掌握了有效的专业化能力,能在劳动上形成“分工”,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富裕。

市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地方,或是一个东西。

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plancoordination)的工程。

【供给量变化只是供给曲线上的点在变化,供给变化指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过剩:需求量<供给量(卖方失望)短缺: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失望)竞争当然存在,而且与合作一样,竞争在市场过程中也是无处不在的。

但是,卖方倾向于和其他卖方竞争,买方倾向于和别的买方竞争,而不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竞争。

竞争过程一直要进行到短缺或过剩得到缓解为止。

市场出清: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完全协调)出清价格(marketclearingprice)商业社会不需要经济学专家使市场出清,而需要有效的游戏规则,允许人们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买卖交易他们的财产以协调他们的计划。

经济学家的作用在于解释市场过程是如何协调个人计划、生产财富并促进经济增长的。

市场出清的倾向既不是由经济学家和政府计划,也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控制的。

人们的信息和知识是有限的,这一点无法避免,人们通过竞价和合作性的交换追逐各自的目标和计划,市场出清只不过是这些活动的无意后果。

钱能降低交易成本。

货币是交换的一般媒介。

第六章无意的后果:供求规律的更多运用市场出清,或者说系统性的计划协调,是人们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追求各自目的时无意的结果。

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起作用: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减少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虽然价格被立法限制住了,但是消费者的真实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稀缺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只要让价格上涨,短缺就可以避免。

经济学家的短缺概念集中在货币价格上。

只有当货币价格不能在互相竞争的需求者中发挥稀缺品的作用时,短缺才会存在。

无论何时发现需要靠非货币成本的提升来配给稀缺商品,这时我们观察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短缺。

价格上限和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有有效的价格上限政策(即管制价格低于出清价格)才能造成短缺。

劳动的需求并不是完全无弹性的,有时还有很强的弹性,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劳动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能找到替代品。

没有一家明智的企业在给顾客提供服务上会不计成本。

需求影响成本,而且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不可避免——因为如果病人看病的自付额为零,无论多大的供给量都将被需求量远远超越。

第七章利润与亏损在市场经济中,工资、租金和利息是挣得收入的三种重要形式。

而工资率、租金率和利息率代表的是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出租财产的价格以及信贷的价格。

严格来说,我们之所以要支付报酬,是为了补偿别人出让那部分购买力的机会成本,并非源于使用钞票本身。

经济利润的概念包括生产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稀缺资源的价值。

期望的剩余会影响企业家的决策。

在没有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不存在利润或亏损,所以我们认定利润(或亏损)是不确定性的结果。

利润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资源要支付给别人的报酬。

利润是剩余物,是用收益弥补了所有成本之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是由于比别人更好地预测了未来并依此行动的结果。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企业家行为分为三种模式:套利、创新和模仿。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创新(模仿)都伴有套利的成分。

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经济计算的体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社会制度。

只有当存在劳动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各种商品和服务都以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货币)进行买卖时,这样的计算才可以实现。

第八章觅价成本加成理论是指商业企业计算单位成本,再按比例加成。

要想净收益最大化,应该这样定价:使你正好能卖出所有产品。

并期望在此价格下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成功地进行差别定价的三个条件:销售者必须能够9.区分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购买者10.阻止低价购买者将商品转卖给高价购买者11.控制不满情绪。

觅价者如何找到他们所要寻找的价格:4.估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5.确定产出水平,以便能够刚好卖掉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多的产品6.制定价格或一组价格(差别定价)以便能刚好卖完产出第九章竞争与政府政策只有存在不确定性时,才会产生利润和亏损,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利润和亏损就无法存在。

限制竞争者的法律会限制竞争。

对竞争的关注并不等于对竞争者利益的关注。

我们无法确定联合产品各自的成本或者“正确”地分摊联合成本。

掠夺性削价是指把价格降到成本以下,使得对手被迫关门,或者阻止新对手的出现,其意图是在之后把价格抬高,弥补所有损失。

横向兼并:两家炼油企业混合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钢铁企业纵向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连锁加油站利益在于有效地销售其产品,并不在于减少零售竞争。

竞争是一个过程,不是事情的一种状态。

换一种说法,只有在动态影像而非静画面中才能识别竞争。

第十章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个体通过权衡期望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选择其行动路径。

除非与行动者有关,否则别人的收益和成本不影响本人的决策。

明确的产权是协商的基础裁定(adjudication),即判定谁拥有什么权利的程序。

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初始权利界定,人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权利以改善自己的处境。

发现产权和创造产权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因为发现或裁定的目标是维持预期的延续性。

裁定,或者说试图通过发现已有权利来解决矛盾诉求的尝试,总是试图避免预期以外的决策或结果。

它试图支持和加强人么持有的最普遍、最确信的预期,以此解决产权争议。

稳定的预期是任何庞大、复杂的社会中有效协作的基础。

稀缺品(城市的道路空间)的定价可以减少无谓成本(dead-weightcosts),从而让所有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第十一章市场与政府市场失灵,指市场过程无法达到某种最优标准。

经济学家在分析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同样有分析政府失灵的道德义务。

增加一个人的利益,就意味着要扩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行为,收缩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