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季养生与饮食

四季养生与饮食

四季养生与饮食饮食养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只要大家日常饮食稍加留意,就能达到滋补养生的目的。

一、饮食养生的作用饮食为的是补充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

首先,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精、气、神,统称“三宝”。

机体营养充盛,则精、气充足,神自健旺。

《寿亲养老新书》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

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明确指出了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

其次,由于食物的味道各有不同,对脏腑的营养作用也有所侧重。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此外,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其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性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

如: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等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饮食,对人的营养作用更为明显。

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强身、防病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以使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旺盛。

因而,新陈代谢功能活跃,生命力强,适应自然。

世界变化的大,应变能力大,抵御致病因素的力量就强。

饮食又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及人体阴阳盛衰的情况,予以适宜的饮食营养或以养精,或以补形,既是补充营养,又可调整阴阳平衡。

不但保证机体健康,也是防止发生疾病的重要措施。

例如:食用动物肝脏,既可养肝,又能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既可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等等,均属此类。

此外,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作用,可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例如:用大蒜预防外感和腹泻;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葱白生美预防伤风感冒等等,都是利用饮食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益寿、防衰饮食调摄是长寿之道的重要环节,利用饮食营养达到抗衰防老、益寿延年的目的,是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的问题。

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

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

同时,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对防老抗衰是十分有意义的。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充分发挥饮食的防老抗衰作用尤其重要。

《养老奉亲书》说:“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

清代养生家曹廷栋认为,以粥调治颐养老人,可使其长寿。

他指出:“老年有竞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

因之编制粥谱百余种,以示人食饮。

很多食物都具有防老抗衰作用,例如:芝麻、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物质成分,都有一定的抗衰延寿作用。

经常选择适当食品服用,有利于健康、长寿。

二、四季养生与饮食1、春季养生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重点要养阳。

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

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

仲春饮食宜辛甘。

晚春饮食宜清补。

专家表示,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芽菜最合适春季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躲转向春生,芽菜还具有清热的功效,有利于肝气疏通、健脾和胃。

以绿芽菜为例,其每百克热量仅18卡,具有清热利水功效。

传统的芽菜是指黄芽菜,后来市场上逐渐开发出绿芽菜、黑芽菜,豌芽菜、蚕芽菜等新品种。

固然芽菜均性冷味甘,但功效不同。

绿芽菜轻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合适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人群食用。

黄芽菜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芽菜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

黑芽菜养肾,含有丰盛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资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芽菜还高。

豌芽菜富含维生素A、钙和磷等养分成分,蚕芽菜健脾,有补铁、钙、锌等功效。

芽菜最好的吃法是和肉末一起汆汤,熟了放盐和味精即可,尽量坚持其平淡的性味和爽口特点。

另外,芽菜的缺陷是不能隔夜,所以最好买来当天就吃完,假如需要保存,可将其装进塑料袋密封好,放进冰箱冷躲,最多不能超过两天2、夏季养生夏季养生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

夏季饮食多清淡。

夏季饮食宜补气。

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出现上火症状,容易引起心情烦躁等情况,我们除了要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外,还要多吃一些清淡的利于我们调节情志的食物,例如笋。

有利于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笋又分为:莴笋、芦笋和竹笋。

下面说说这三种笋的功效。

莴笋味道清新,略带苦味,不但刺激消化酶分泌,而且还能增进食欲,是夏天难得的好蔬菜。

莴笋中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多,因含钾量较高,对水肿和高血压有益,同时它对人的基础代谢、甚至情绪调节也都有影响,炎炎夏日来一盘清爽的拌莴笋,有助于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增强食欲。

莴苣适量,捣泥作饼食。

用治热结小便不利。

芦笋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性味甘寒,有清热利尿功效,暑夏口干、运动后口渴、发烧烦渴等情况下,都可吃芦笋。

芦笋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对防衰老有较好效果。

芦笋中水溶性维生素较丰富,但过度烹煮容易使这些维生素流失,而且还影响芦笋特有的爽脆口感,适宜的烹饪方法是焯水后清炒或凉拌。

芦笋100克,水发海参250克,加入调料少许,烩制。

是肺结核、癌症患者辅助食品。

竹笋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

《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独善于清化热痰。

竹笋除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铁、镁等营养成分。

竹笋还是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减少体内多余脂肪。

3、秋季养生秋季养生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重点要养阴。

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

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

这一理论提示人们,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顺应时令的变迁,注意保养肺气,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

饮食润燥:秋季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燥是秋令主气。

立秋以后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天进补是非常必要的,但切不可乱来,须做到“五忌三宜”。

进补要五忌(1)无病乱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如过量服用鱼肝油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以及血中胆固醇增多,诱发心血管疾病。

同时,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2)虚实不分。

中医认为,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症又有阴、阳、气、血之分,对症服用才能有所补益,否则,适得其反,有害身体。

(3)进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滋补佳品,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

但肉类食品不易消化吸收,若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人常常是不堪重负。

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又往往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及癌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因素。

另外,不少人日日有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

因此,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大便的通畅(4)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个人口味,专好某一种补品,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

因为药物和食品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尤其是老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需求。

(5)越贵越补。

凡进补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补品价格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廉为滋补原则。

要防止以药代食。

重药轻食不科学。

秋季长达3个月,每个时段的天气、环境与人体生理都不一样,进补的方式与内容也应随机作些微调。

故而进补有三宜。

4、冬季养生冬季养生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

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

冬季饮食宜滋补。

冬季忌食寒性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数量既少,品种也较单调,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不少老人发生口腔渍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等症状。

其防治方法首先应扩大食物来源,冬天绿叶菜相对减少,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

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

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去瘟毒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

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

只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还是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的。

冬季的寒冷,还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

可多吃些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

如有钠低者,做菜时,口味稍偏咸,即可补充。

三、体质养生法(1)阴虚体质: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2)阳虚体质: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

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3)气虚体质: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

若气虚甚,当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