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

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

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

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

-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一、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

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栽培(一)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

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 20公分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 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

在栽种前,再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

(二)种植方法在生产上,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

在贵州地区,一般在9-10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

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米左右、高30公分左右的厢,按行距约30公分、窝距30公分左右挖窝,窝深10公分左右,窝底要平。

将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每窝栽种茎3个,平摆窝底,各个茎秆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错开。

栽后覆细肥土或火灰土,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然后盖土与厢面齐平。

三、田间管理1. 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

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2. 水分管理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

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3. 追肥白芨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

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施硫酸铵4-5公斤,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公斤,拌充分沤熟后的堆肥,撒施在厢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2500公斤。

4. 与其他作物间作白芨植株矮小,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可在头两年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如萝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

所谓间作就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比如在玉米、高粱地里,可在其株、行垄上间作穿心莲、菘蓝、补骨脂、半夏等。

四、收获及初加工1. 收获及初加工一般到第四年9-10月茎叶黄枯时,就要采挖,不然过于拥挤,生长不良。

采挖时,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用锄头从块茎下面平铲,把块茎连土一起挖起,抖去泥土,不摘须根,单个摘下,先选留具老秆的块茎作种茎后,剪去茎秆,放入箩筐内,在清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和泥土,放到沸水锅里不断搅动,煮到内无白心时(大约6-10分钟)取出,大太阳天气晒2-3天或烘5-6个小时,表面干硬后,用硫磺熏12小时,每100公斤鲜块茎,用硫磺0.2公斤,烘透心后,继续晒或烘到全干。

硫磺熏蒸后,白芨不霉变,不虫蛀,且色泽洁白透明。

然后,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未脱尽的粗皮和须根,使其光滑、洁白,筛去灰渣即成。

干燥后的白芨应装入麻袋或编织袋内,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注意防虫蛀。

2. 药材商品的规格足够干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个分枝似掌状,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肥壮有肉,质坚实,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

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无烤焦、无须根、无虫蛀、无霉变。

一等品:块茎成个,饱满有肉,手指大以上。

二等品:达不到一等大,个较瘦、肉少。

白芨的栽培技术2010年9月1日孙家东_营山南充市(一)概况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芨草、紫兰等。

为兰科白芨属植物「Bletilla striata (Thunb()Reichb(f(〕,以块茎入药。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生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二)植物特性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其上有多个同心环形叶痕,似“鸡眼”,又像“螺丝”,叶3,6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鞘状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生长特性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四)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公顷地施22500,3000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畦宽13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

3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

用镢开沟,沟距25厘米,深10厘米,按株距7,8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出苗。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第一次除草4月份,白芨苗出齐后。

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第二次除草。

第三次8-9月份除草一次。

第四次除草结合间种作物收获时进行,楼松畦面,每次除草都要钱锄,免得伤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半个月追一次肥。

稀薄的人畜粪尿,每公顷22500-24000千克,8,9月施稍浓的液肥,过磷酸钙、堆肥在第三次除草结合施入。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五)采收加工白芨种植4年后,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老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用脚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待表皮硬后再用硫磺熏12小时,每50千克鲜块茎,用硫磺0(5千克,熏造后取出炕至全干。

硫磺熏后的白芨不变质发霉,不虫蛀,色泽洁白、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

白芨以个大,饱满,色白,味苦,嚼之有黏性,质坚实者为佳。

贮水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信息来源:中药材种植网正安野生白芨驯化栽培技术取得突破 2004年,具有高新技术特点的正安“白芨财政科技扶贫示范工程”项目经省、市批准正式立项,到目前,白芨主培过程中的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诱导已获成功,突破性地解决了白芨种苗难题。

据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最新结论,正安县玉米套种白芨,通过密闭方式进行保温湿润沙藏,冬季烧土技术的应用,白芨专用肥的合理配用及其配套技术的实施,制定白芨种茎、种苗及其田间记载标准,该技术可实现亩产白芨150至250公斤的良好效益等六项指标在国内未见文献报道。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叶4-5片,狭矩圆形或披针形,基部下延成鞘,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苞片1,早落;花大,紫色或淡红色;萼片狭矩圆形,与花瓣近等长,长2.8-3cm,唇瓣白色或具紫脉,先端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先端内凹。

中央具5褶片,侧裂片合抱蕊柱;蕊柱两侧有窄翅,柱头顶端有1雄蕊;子房下位,扭曲。

蒴果圆柱形,具6纵肋,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山谷潮湿处。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对土壤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一般栽后第4年采收。

采收加工:多在8-10月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立即加工,否则易变黑。

分拣大小,投入沸水中煮(或蒸)3-5分钟至内无白心时取出,晒至半干,去外皮后再晒至全干。

1、采收白芨栽种后,于第4年10月当茎叶黄枯时采收。

此时,地下块茎已长成 8-12个,相当拥挤,过迟采收,生长不良。

采挖时,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然后用二齿耙小心挖取块茎抖去泥土,运回加工。

2、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不去须根,先选留具老杆的块茎作种栽。

然后,剪去茎杆,放入箩筐内,置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用足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投入沸水中煮5-10分钟,至块茎内无白心时,捞出晒干。

若遇阴雨天可炕干。

炕5-6小时,待表皮干硬后,再用硫黄熏蒸12小时,每100公斤鲜块茎,用硫黄0.2公斤,熏透心后取出炕至全干。

硫黄熏蒸后,白芨下霉变,不虫蛀,且色泽洁白透明。

然后,放入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与须根,筛去灰渣即成。

炮制:白及将原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2-3日,捞起,晾至湿度适宜,切0.3cm厚横片或顺片,晒干,又称"白芨片"。

白及粉取净白芨片,晒干,研细粉,过筛。

成品显灰白色。

储藏养护:放木箱或盒内,置干燥处。

加工炮制时,不宜采用热处理,防止粘液质等成分破坏。

形状规格:药材形态特征:干燥块茎略呈掌状扁平,有2-3个分歧,长1.5-4.5厘米,厚约0.5厘米。

表面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变有连接加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棕褐色同心环纹,其上有细根残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

横切面呈半透明角质状,并有分散的维管束点。

气无,味淡而微苦,并有粘液性。

以根茎肥厚,色白明亮,个大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种植技术:繁殖采用块茎繁殖。

选种与种栽贮藏:在9-10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的块茎作种栽。

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

贮藏方法:白芨块茎挖回后置通风干燥处晾数日。

然后,将1份种茎与2-3倍的清洁稍干的细河砂混合贮藏于通风、阴凉、干燥的屋内一角。

少数种茎可与细砂混合后装入木箱内贮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