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构造资料2、地基及基础

房屋建筑构造资料2、地基及基础

地基与基础
一、概述
1、相关概念
地基:是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荷载的土层。

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

持力层:地基中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

下卧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

2、地基的分类、要求及人工地基的常见做法


地基的分类人工地基的常见做法对地基的要求
1 天然地基:
岩石、碎土
石、砂土、
粘性土
强度要求:地基的承载力应足以承受
基础传来的压力
2
人工地基换土法:当地基土为淤泥、冲填土、
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时,采用换
土法。

换土所用材料选用:中砂、粗砂、碎
石、级配石等空隙大、压缩性低、无
侵蚀性的材料
变形要求:地基的沉降量和沉降差应
保证在允许的沉降范围内
3 压实法:对于有一定含水量的地基土
可以通过夯实、碾压、振动法将土层
压实,提高其强度,降低其透水性和
压缩性。

稳定性要求:要求地基有防止产生滑
坡、倾斜的能力
4
挤密法:当地基土为松散的砂类土、
杂填土、素填土、湿陷性黄土时,采
用挤密法。

以振动或冲击的方法成孔,再在孔中
填入砂、石、土、灰土等加以捣实,
成为桩体,分为砂桩、砂石桩、灰土
桩等。

3、对基础的要求:
1)强度要求
2)耐久性要求
3)经济方面的要求:基础工程的造价占建筑物总造价的10%-40%,控制好基础
的造价。

4、基础的埋置深度:至少不能小于500mm
▲定义:是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分为:浅基础(不超过5m时)→优选:降低造价,施工方便
深基础(超过5m时)→表层土质弱,总荷载大时才选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图见page14、15)
a、地基土层的构造:
若地基土层为均匀、承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则应尽量浅埋,但应大于0.5m;若地基土层不均匀、既有承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又有承载力较弱的软弱土层,且坚实土层离底面近,距地面小于2m,土方挖开量不大,可挖去软弱土层,将基础埋在坚实土层上;
若坚实土层很深,距地面大于5m,可做地基加固处理;
当地基土由坚实土层和软土层交替组成,建筑总荷载又较大时,可采用桩基础。

b、建筑物自身构造:
建筑物很高,自重很大时,基础应深埋;
带有地下室、地下设备层时,基础必须埋深。

c、地下水位:
基础应埋在地下水位以上;
当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得不埋置在地下水中时,应将基础底面置于最低地下水位之下,不应使基础底面处于地下水位变化的范围内。

d、冻结深度:
基础底面必须置于冰冻线以下100—200mm
e、相邻基础的深埋:
新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浅于相邻的原有建筑物基础埋深;
当新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其数值一般为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2倍。

5、基础的分类(图见page16—18)
种类按材料分类按构造形式分按使用材料受力特点分
1 砖基础:
)用于地基土质好、
)地下水位低、
)5层以下的砖混
结构建筑
独立基础:
)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
)当建筑物上部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
架结构承重,且柱距较大时,基础常采
用方形或矩形的单独基础
)常用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锥形、
杯形
刚性基础:
)用刚性材料建造、受刚性
角限制的基础
)如混凝土基础、砖基础、
毛石基础、灰土基础
2 毛石基础:
)用于地下水位高、
)冻结深度较深的、
)单层民用建筑
条形基础:
)是墙承重基础的基本形式
)当建筑物为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
置成长条形
柔性基础:
)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
角限制,抗压、抗拉强度都
很高
)如钢筋混凝土基础
3 灰土基础:
)地下水位低、
)冻结深度较浅的
)南方4层以下民
用建筑
筏式基础:
)当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
可选用整片的筏板承受建筑物传来的荷
载,将其传给地基
)筏式基础按结构形式分为:板式结构、
梁板式结构
4 混凝土基础:
)用于潮湿的地基
或有水的基槽中
桩基础:
)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的软弱土层
厚度在5m以上,基础不能埋在软弱土层
内,或对软土层进行人工处理困难和不
经济时
)桩基常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
)分类:按施工方法分:打入桩、压入
桩、振入桩、
灌入桩
根据受力性能不同:端承桩、摩擦

5
箱型基础:
)当建筑物荷载很大、浅层地质情况较
差或建筑物很高,基础需埋深时,为增
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不致因地基的局
部变形影响上部结构,常采用钢筋混凝
土整浇成刚度很大的盒状基础
6、基础中特殊问题的处理
基础沉降缝:
a、设置基础沉降缝的原因:建筑物因高度、荷载、结构类型或基础承载力不同等将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破坏、影响使用,因此需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使建筑物从基础底面到屋顶全部断开。

b、沉降缝的做法
1 双墙式处理方法
将基础平行设置,沉降缝两侧的墙体均位于基础的
中心,两墙之间有较大的距离;
若两墙间距小,基础则受偏心荷载,适于荷载较小
的建筑
2 交叉式处理方法
将沉降缝两侧的基础交叉设置,在各自的基础上支
承基础梁,墙砌筑在梁上,适于荷载较大,沉降缝
两侧的墙体间距较小的建筑
3 悬挑式处理方法
将沉降缝一侧的基础按一般设计,而另一侧采用挑
梁支承基础梁,在基础梁上砌墙,墙体材料尽量采
用轻质材料
7、地下室
(1)地下室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类普通地下室人防地下室
按埋入地下深度分类全地下室
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面得高度超过该房
间净高的1/2者为全地下室,防空地下室多采
用这种类型
半地下室
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
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普
通地下室多采用这种类型
按结构材料分类
砖墙结构地下室适用于上部荷载不大及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钢筋混凝土结构地
下室
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上部荷载很大及有人防
要求的情况
(2)地下室的构造
地下室一般由墙、底板、顶板、门和窗、采光井等部分组成。

a、墙体:)采用最多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墙,其厚度一般不小于270mm。

)若地下水位较低可采用砖墙,其厚度应不小于370mm。

b、顶板:)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
)空地下室的顶板一般应为现浇板;
)采用预制板时,往往在板上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整体层。

c、门窗:)地上部分相同;
)空地下室采用钢门或钢筋混凝土门,一般不允许设窗。

d、采光井:)由侧墙(一般为砖墙)、底板(一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遮雨设施
或铁箅子组成;
)一般采光井底板顶面应较窗台低250mm-300mm;
)采光井的进深方向(宽)为1000mm左右,开间方向(长)应比窗
宽大1000mm左右;
)采光井侧墙顶面应比室外地面标高高250mm-300mm,以防止地下水
流入。

e、楼梯:)多设单跑楼梯;
)至少应有两部楼梯通向地面,其中一个必须是独立的安全出口,且安全出口与地面以上建筑物应有一定距离,一般不得小于地面建筑物高度的一半,以防止建筑物破坏坍落后将出口堵塞。

(3)地下室的防潮(图见page23)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底板300mm以上,且地基范围内的土壤及回填土无上层滞水,地下室只需做防潮处理;
*若地下室墙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本身就有防潮作用,不必再做防潮层;
*若地下室为砖砌体结构时,应做防潮层,通常做法是在墙身外侧抹防水砂浆并与墙基水平防潮层相连接。

(4)地下室的防水
*当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板时,地下室的墙身、底板不仅受地下水、上层滞水、毛细管水等作用,也受地表水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