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卷

初三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
第I 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稀有气体 2.下列是镁带燃烧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其中能作为“镁带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镁带消失
③放出大量的热 ④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A .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 .④
3.长征五号于2016年11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由此成为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火箭发动机里使用的液态氧的作用是
A .作燃料
B .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 .供给宇航员呼吸
D .携带方便
4.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漏斗下端的尖嘴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 .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 .为了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下图是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制备
B .收集
C .验满
D .验证性质
7.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B.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C.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8.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是电源的负极、b 是电源的正极
B.若负极产生10 mL 气体,则正极产生5 mL 气体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中加入的少许稀硫酸是反应的催化剂
9.右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 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2CO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 .①变红,③不变红
B .④变红,③不变红
C .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 .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点燃
二氧化锰 点燃 高温
10.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乙同学也进行了实验探究.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mL 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
A.50mL和50ml B.60mL和40mL
C.40mL和60mL D.20mL和80mL
第Ⅱ卷
本卷共5题,共45分。

11.(7分)(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2)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属于变化。

(3)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进行。

(4)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可用作人工降雨的原因是。

12.(3分)
(1)按照如图操作,下面的烛火先熄灭,上面的烛火后熄灭;这就得出二氧化碳的物
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

(2)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

现有下列物质:
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和液氧共存物
D.含碘盐 E.洁净的空气 F.液氮
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写:属于混合物的是。

13.(13分)
完成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2)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军事上利用镁可用作。

(3) 二氧化碳通入含有紫色石蕊的水中:。

(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化学反应
(填“能”或“不能”)进行,其原因是。

(5)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14.(10分)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1)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一会儿;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 ______。

(2)将静置后的河水采用右下图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

然后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
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水样经上述净化处理后变为无色、无味、澄清的水,这种水是否为纯净物?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滤后得到的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说明河水是(填“硬水”或“软水”)。

生产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5)下列节水措施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B.用淘米水浇花
C.使用节水龙头
D.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
15.(12分)
I.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
(2)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细心的同学发现试管里的导管口缺少了一团棉花,放棉花的作用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用C装置收集氧气,要判断氧气是否集满时,若看到
的现象,则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实验结束的时候应该先,再,否则水槽内的冷水会倒流,导致试管破裂。

(3)若用右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4)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II【问题分析】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甲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I: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

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