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测试卷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五岛湖景区空气清新,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A.78% B.21% C.11% D.58%
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

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D.氧气可以燃烧
3.下列物质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过滤C.二氧化碳验满D.点燃酒精灯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A.干冰升华人工降雨
B.大理石硬度大建筑材料
C.钢快熔点高金属导线
D.过氧化氢易分解制取氧气
6.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白酒B.黄河水C.蒸馏水D.洁净的空气
9.下列单一操作中,净化自然界的水程度最高的是()A.过滤B.蒸馏C.吸附D.静置沉淀
10.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气体制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可用于加热固体制气体
B.装置B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装置C只能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D.装置D用于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进入的导气管口是b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1.有A、B、C、D、E五种物质,暗紫色的固体A受热会产生一种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黑色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银白色金属D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

(1) 写出各物质的名称或符号:A ,B ,C ,D ,E ;
(2) 写出C在B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12.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利部确定每年的3月22 日至28 日为“中国水周”。

(1)下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 ___,该实验
证明水是由___ __组成的。

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检验试
管b中气体的方法。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3)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区别硬水和软水, 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
人体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3.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内放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
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4)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

(5)如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

实验时,通入干燥氧气约10 s,引燃
铁丝下端的火柴梗,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6)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
盖好集气瓶。

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

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

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 每空一分,共20分)
14.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l)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3)收集二氧化碳时一般不选用C装置是因为。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________向下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或“磨砂面”)。

15.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装置。

(1)广口瓶A中的药品,属于液态的是 __ ,属于块状固体的是: ___ 。

(2)实验中,观察到广口瓶B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_______ 。

(3)在广口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其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
示) ________ 。

(4)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是,和_ 的化学性质。

1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他设计并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总结
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融化,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氯酸钾受热要分解产生氧气,但
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二氧化锰
是氯酸钾
受热分解
的催化
剂。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
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木条迅速
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l)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同不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
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命题人:董广苏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DCC BCCBA 二、填空与简答题
11. (1) KMnO 4 O 2 C Fe Fe 3O 4 (2) 碳+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12.(1)2:1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氢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气体,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吸附沉降
(3)肥皂水 煮沸
13.(1)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引燃铁丝
(3)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化合
(4)不能
(5)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①② (6)带火星的木条能否复燃,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4. (1) 试管 铁架台 (2) AC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 (4) 磨砂面
三、实验与探究题
15. (1) 稀盐酸 石灰石或大理石
(2) 石灰水变浑浊 略 (3)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略
(4)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密度大于空气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16. (1)
(2)对比(或对照等);
(3)第一方面:比较MnO 2在KClO 3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验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出的固体是否能加快KClO 3的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