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政教处主任讲话:《养成良好习惯,争做优秀中学生》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争做优秀中学生》。
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
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
”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
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
”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
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
故事听完了,大家想一想,能够最后参加总经理面试的这几位学生,是从千军万马中挑选出来的,难道他们还不够优秀吗?这家公司为什么不录用他们呢?是的,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这几位大学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
今天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知道了不经过他人的允许不能翻看他人的东西,相信今天不会有同学去随意乱翻他人的东西,是吗?可是,明天,后天,一星期以后,一个月以后呢?是不是大家都还能做到这一点呢?可能已经忘了这个故事,又会不经意翻别人的东西了吧?但是,一旦我们养成了不乱翻别人东西的良好习惯,不要说一个月,就是一年一辈子也不会再乱翻别人的东西了。
因为,习惯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比如,做作业,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可以说是自动化地按时完成,不需要别人的提醒和督促,更不会拖拉了;再如,有些学生原来到树林玩总是折断树木,可在福田镇中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不需要老师和学生的提醒自然而然的就主动去保护它们了。
可见,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掌握文化知识,因为它使我们自觉地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一般地说,优秀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自觉地做该做的事,远离不该做的事。
那么哪些是良好习惯呢?
一、生活好习惯
1、在家里不任性,自己的行动应事前告诉家长,外出前及回家后和家长
打招呼。
2、经常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3、未经允许,不乱动乱翻别人的东西,进入他人房间先轻敲房门,别人
同意后才可以进入。
4、待人有礼貌。
见了客人主动打招呼,起立让座,沏茶倒水,客人走时
要送出门外,并说"再见"。
5、能认识到家庭、班级、学校都是集体,懂得个人要服务于集体,少数
服从多数,有事大家商量;懂得做事情要与别人合作,善于征求他人
的意见,善于向他人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
6、注意安全,不玩火,不乱动电器,不做有危险的游戏。
7、注意关心国家大事,注意养成收听、收看新闻的好习惯。
8、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粮食,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9、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老师、他人。
10、教室、房间要经常开窗透风。
11、饭前喝水润喉,每日三餐按时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售、不
暴饮暴食,朴素节俭,不乱花钱。
12、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睡前洗脚。
勤剪指(趾)
甲、勤洗头勤洗澡。
按时起居作息。
13、未经家长同意,不看电视、不看有害的书,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
天保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14、星期五放学后及假期不在校内外逗留,路上不走亲串友、到同学家游
玩,要及时回家。
15、老师、家长有事叫时,应马上停下自己的事情,及时应答,不拖拉。
16、在家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先做完作业后休息。
17、遇事爱问"为什么",勤于思考;相信科学,不迷信更不能参加邪教活
动。
二、学习好习惯
刚才简校长的报告,其核心就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简校长的要求去做,好的学习习惯也就自然形成了。
三、学校好习惯
1、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或有病须向班主任请假。
2、按时上两操,做操态度认真,姿势正确,,站队快、齐、静,不随便说话。
3、上课时不随便下位、不随便推桌椅发出声响。
4、在走廊内要轻声慢步,上下楼梯要靠右边,不在楼道内大声喧哗、追来跑
去,楼道走廊上不要逗留,不攀附栏杆。
5、课间做有益活动,不在教室敲桌凳、不骂人、不随便外出、不随便进花草
地,不乱涂乱画,不吃零食。
6、见到师长主动问好,不欺负、不侮辱小朋友,不给别人起绰号,也不叫别
人的外号。
7、升国旗、奏国歌时,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有爱国意识,有
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8、有主人公意识,能对班级集体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自觉服从大家的意
见。
9、打水、买饭菜,要自觉排队,进餐厅从西门进、东门出,就餐时不说话不
打闹,饭菜吃多少买多少,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10、坐客车的同学上下车要遵守纪律,不要挤,在车内不打闹,不乱说话,路
上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11、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交流要讲普通话。
12、做事有恒心,有耐性。
做到成不骄败不馁,成功后不骄傲,失败后不自卑。
四、社会好习惯
1、借东西要及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尊重
别人的劳动成果。
2、团结他人,心地善良,遇事多为别人着想,不损人利己,做到"心中有他
人"。
3、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同情并帮助贫困者和残疾人,
4、遇见外宾有礼貌,热情大方,不卑不亢,不围观尾随。
5、谦虚、诚实、待人诚恳,与人交往重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说
做一致,不说谎话、不骗人,有错就改。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放垃圾,主动捡拾废物,能自觉维持环境卫生,
7、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要机智的同坏人坏事作斗
争。
8、爱护公共财物,不乱触乱摸,不乱涂乱画。
9、遵守公共秩序,不打闹,不喧哗,不骂人,不干扰影响别人。
10、关心、尊重他人,乘车、坐船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不私拿、私拆别人
的信件,
11、遵守交通规则,来回靠右行走,不违章骑车;不在公路、铁道、路口等
有危险的地方玩耍。
12、遵守校规校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13、热爱劳动,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服务公众。
14、自觉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语言。
15、走路抬头、挺胸,步伐有力,精神面貌良好,培养自己良好的气质。
17、天天为身边的人做一件善事,争做“日行一善,月修一礼”活动中善行少年。
“日行一善,月修一礼”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
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德、厚德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
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
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
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
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
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规范》和《守则》,对照《规范》、《守则》和《中学生一日常规》,从轻轻走路、小声说话、自觉排队等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即养成“日行一善,月修一礼”的好习惯、,让文明之风遍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