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
6、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改”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5、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设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愁思像春水一 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 水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 思的绵长 。
不变的 “外物”
物是人 非之痛
巨变的 “人事”
对比
永恒的 “春花秋 月” 年年到来 的“东风” 今非昔比的 “往事” 不堪回首的 “故国” 已改的 “朱颜”
应犹在的 “雕栏玉砌”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探讨本词的艺术特色: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虚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人非”
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
意象:
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往事 故国明月 朱颜
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 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 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 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 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 这一切都结束。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 国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 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 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 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 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 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 金陵,李煜投降,被 送往汴京,过着“日 夕以泪洗面”的软禁 生活。两年后,他41 岁生日时(七夕之夜) 作《虞美人》词,并 令歌伎演唱,此曲触 怒了宋太宗,不久, 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 被毒死,该词便成了 后主的绝笔之作。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 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 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起他无 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时间而长 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 破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5、“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
耐人寻味之春花秋月
• 春花秋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常与人 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春花秋月 年年相似,而诗人往日的快乐却不复存在。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 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 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 生存的安全感
诵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 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李煜
植物名——虞美人
【花 语】 白色虞美人:象征着安慰、慰问 红色虞美人:代表着极大的奢侈、顺从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虞美人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在 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 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 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 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 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因周紫芝词有“只 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又叫《玉壶冰》。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 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人生无常)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