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高考录取涉嫌性别歧视

北大高考录取涉嫌性别歧视

北大高考录取涉嫌性别歧视中国经济的性别特征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8 月29 日 | 文章来源: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网接受高等教育的男生比例从整体上来说,仍然高于女生2005年高考录取已经结束,新生正陆续前往高校报到。

文艳(化名)没有盼来她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文艳是北京二中一名优秀的应届高三毕业生,文艳是女生。

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她满怀信心地报考了北大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

文艳的高考总成绩是592分,属于高分,但文艳还是与北大无缘,后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

而和文艳同班的一名男生虽然成绩比文艳低两分(590分),却被北大录取了。

事后她才知道北大在今年的小语种招生过程中,男女生设置了不同的分数线。

男生为:文科590分,理科619分;女生为:文科598分,理科636分;文理科女生分数线分别比男生高出8分和17分。

文艳的母亲陈女士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这是明目张胆的性别歧视!如果提前知道的话,我肯定不让女儿报考北大!”这是一条“潜规则”《瞭望东方周刊》在调查中发现,今年北大招生政策引起了很多考生的不满。

在北大招生网“未来北大人社区”论坛里,关于“北京非通用语种录取线(俗称小语种)”的讨论非常激烈,很多与文艳有相同遭遇的女生在这里发泄不满。

一位网友说:“是女生不是错,报小语种、分数又不能比男生高很多时就错了。

”一位考生曾当面就北大招生时男女生分数差别问题询问北大招生办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告诉她:“因为北大外国语学院中女生占80%之多,分数相近的情况下,先要男生。

”《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北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曙雄教授。

刘教授表示,事实上,近七八年来北大在录取新生时男女生采取不同的分数线仅限于北京地区部分外语专业这一非常小的范围。

在今年已录取的考生中,女生占70%强,男生占30%弱。

“高分的女生没有被录取,是因为还有分数比她更高的女生。

”刘副院长解释。

其实高考录取中针对性别设立不同分数线已是一条“潜规则”。

北京101中学的周老师带过好几次毕业班,她对这种招生政策非常清楚。

“这对学生来讲当然是很不公平的,对我们的教育实在是很大的讽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北大是中国科学民主思想的发源地。

争取‘女权’、反对压迫妇女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大怎么会做出这样违反传统的事情?”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的著名教育专家王英杰认为,“这显然属于性别歧视,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其他国家,考生早已经诉诸法律了。

”“我认命,谁叫我是女生呢”刘曙雄副院长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北大外国语学院录取新生时之所以男女有别,主要是为了缓解该院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而这是经过北京市和教育部学生司批准的。

刘教授现在教的班有15名学生,只有两名是男生。

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班里的环境和气氛非常单调,阳刚不足,这显然违背男女协调的自然规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非常不利。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考虑,接收单位普遍欢迎男生,女生就业相对困难。

院方认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原因之一。

由于外国语学院男生数量过少,硕士、博士招生也相应出现了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还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培养。

刘曙雄认为,男女比例协调是大自然发展的一条天理,院方这样做,并不会给学生造成伤害。

事实上,中国一些高校部分院系和专业学生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由来已久。

在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当过六年院长的于长敏教授对此深有感触。

他说,多年以来,该校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男生再多也从未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在语言学习上,女生比男生有优势。

于长敏现在执教的2005级日语研究生班有21人,只有两名男生。

许多老师都认为,总不能今后中国的对日外交都是女同志去干吧?于教授坦言,虽然吉林大学在招生中没有采取男女生排队录取的方式,但也“随时找理由,随时找借口录取男生,淘汰女生”,甚至有时为了招到男生不惜降低录取分数线。

《对外经贸大学2005年部分外语专业提前录取具体办法》也规定,除了笔试和面试以外,北京以外地区每个专业男女生分别排队录取;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录取时,也实行男女生分别排队,男女生录取比例为1:1。

针对这样的现实,北京101中学的周老师说,她在指导学生报志愿的时候会对学生实言相告,让学生自己去权衡。

“而大多数的女生发几句牢骚后,便都默认了这个现实。

”“虽然这条规则是不公平的,但我觉得抗议也没什么用,只有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我认命,谁叫我是女生呢。

”今年参加高考的杜蓉同学说。

文艳的母亲陈女士却不认为这与“命运”有何关系:“这是一个可恶的逻辑,根本没有道理。

”“按照校方的说法,外语学院男女比例不协调就得提高女生的录取分数线,那数学系、机械工程系等是否也要提高男生的录取分数线呢?照此逻辑推理下去,是不是高校每个专业都要用男女生分别录取的方式来平衡男女生比例失调的问题呢?那高考的公平与公正何在?”北大是谁的北大《瞭望东方周刊》就此采访了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慧卿女士。

林慧卿说,“男女平等、保护学生利益”是高考招生录取的基本原则。

但各学校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招生政策,并不需要经过教育部批准。

“很多学校针对个别专业男女生比例失调的情况,将女生分数线提高,男生分数线降低录取,教育部对此并没作出统一的决定。

”王英杰教授认为,北大外国语学院的解释“听起来没有什么道理”,高考录取事涉社会公平、公正,教育部应该就此做出干涉。

今年早些时候,大洋彼岸的一则新闻曾引起过人们的兴趣。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因一句“女性学理科天生不如男”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他很快做出公开道歉,但要求他“下课”的呼声仍不绝于耳。

萨默斯不得不表示,哈佛大学将在未来十年内斥资5000万美元,用以提升女学者在科学领域中的地位,以此亡羊补牢。

王英杰说:“直到今天,尤其是北大,还没有男女平等的人权意识,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数量增长了两倍,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8.31%上升到了43.95%。

但尽管如此,接受高等教育的男生比例从整体上来说,仍然高于女生。

“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调的状况,男多女少将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一直在制定政策关爱女童。

如果说是采矿等专业有特殊要求还可以理解,但是在语言学习方面却也如此,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政策的问题了。

”王英杰说。

“国家教育政策不应该允许男女生分别设置分数线排队录取这种情况出现。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会长蔡克勇说,北大招生办法需要改进,北大应该根据专业要求全面考核学生素质,而将高考分数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事实上,高考录取的歧视性政策不仅仅存在于性别方面,地域性歧视也一直为社会所诟病。

还以北大为例。

北大每年在北京地区的招生人数占总招生额的13%。

同样的卷子,每年山东、江苏、河南等地考生要比北京多100多分才能进入北大。

而如果北大的某些专业还要男女排队录取,那么,这些省的女学生还要考出更高的分数。

每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会提议立法保证每个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要求统一国家高考录取分数线;而同样是全国人大代表的北大校长许智宏却一再声称,北大不会放弃按照地域招生。

这位校长表示:“北大高考招生中北京生源占13%不能说没有倾斜,但这个比例并不大。

因为北京市政府对北大的发展一直都给予很大的帮助。

”许多人喊出“北大不是北京人的北大”来反对他。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郭高中、见习记者沈亮/北京报道中国经济的性别特征经济中的潜规则只有男人才最清楚。

做生意并不仅仅是现代企业制度就够了8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就举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纪念活动以及中国政府推进男女平等、优化妇女发展环境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说明。

此前一周,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妇女儿童发展状况作为衡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将妇女儿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切实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加大对农村妇女儿童工作的支持力度。

35岁的女律师颜文翠关注了上述消息,但十年前,她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性别会为她引以为豪的职业带来一丝尴尬。

“你会喝酒吗”“2002年,我在北大法学院进修时,一位男律师问我:你会喝酒吗?我说,不会。

他大吃一惊,不喝酒怎么打官司呢?”颜文翠说。

22岁的大学毕业生李爽是个心气很高的女孩,成绩优秀,不甘心做“男人的肋骨”。

“但现在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分四等人,依次是有北京户口的男性、无北京户口的男性、有北京户口的女性和无北京户口的女性。

总之,女生总是要排在男生后面的。

”李爽很不服气,“我们班上的男生都找到工作的时候,女生们还在焦虑中;但我并没觉得男生比女生出色多少。

”今年9月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十周年。

但大会提出的男女平等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

2004年湖南省人事厅制定的《公务员体检标准》里,甚至要求女公务员“乳房对称”。

一时间舆论哗然。

2004年,上海市妇联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十所高校的100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求职过程中,58.8%的女生认为遭遇了性别歧视。

“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男性的确在很多场合比女性有优势。

”女律师颜文翠不得不承认。

在北京经营高科技企业的唐女士说,一些男客户到了晚上都暗示去有陪侍的歌舞厅一类场合,这种时候,她很尴尬怎么带他们去,“做生意还是男人更合适。

”“中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男人型经济’,在很多场合它都靠蛮力而不是靠智慧,是一种失衡、粗放、浪费和不协调的类型。

”她说。

“经济中的潜规则只有男人才最清楚。

做生意并不仅仅是现代企业制度就够了,它往往还涉及官场、权力,有时候还有暴力因素,这是男人的擅场。

若说需要女人,那也只是指的美女吧?”哈尔滨经营私营企业的张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出色的女律师大都像男人”颜文翠律师在工作时习惯穿深色套装,不苟言笑,但她私下里其实是个很温和的人。

“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时候想,这是颜律师,而不是:喔,这是个女律师!”“不少女性在与男人竞争中会主动压抑自己的性别特征。

她们会很大声地说话,让自己显得更权威,变得更像男人。

”北京三星广告公司人事部主管王小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比如我们公司总监级别以上的女人,都没有结婚、生子,她们中有的已经快40岁了。

”当颜文翠意识到自己在司法公关的酒桌上,绝不能像男同事那样进退自如时,为了避免尴尬,她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非诉讼类案件或是由女法官审理的诉讼案件。

“但我得承认,出名的女律师的确很少,女性律所合伙人也是少之又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