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 课件113张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古典诗歌鉴赏专题 课件113张
南北朝乐府 民歌
北朝《木兰诗》 南朝《西洲曲》
初唐 初唐四杰
盛唐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人
唐
诗仙 诗圣
中唐
新乐府运动领袖
晚唐 宋
小李杜
词:豪放 婉约
诗:爱国诗人
元 明、清
曲:散曲
王勃 卢照邻 骆宾王 杨炯
孟浩然王维 /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李白《梦游……》杜甫《三吏》 《三别》《北征》
白居易《卖炭翁》、《琵琶行》 《长恨歌》元稹
,只供清唱,不能搬演,属诗歌。如果加上宾 白、科介及舞台说明,就成了杂剧了。
(二)鉴赏古诗的形象
1.“人”象
即人物形象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人物形象体现在叙事诗、抒情诗、 咏物诗中。叙事诗中为一般人物形 象,抒情诗中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咏物诗中运用象征双关等手法,揭 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
8.散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诗歌, 杂剧是戏剧(这里不讨论)。
散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 的一种歌曲。所以体式和词相近,但比词 自由,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另外 一个区别是:散曲在语言上运用民间口语 ,通俗朴实;而词常用书面语,语言典雅 妩媚,故有“诗庄”、“词媚”、“曲俗 ”之说。
在结构上,词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叫一阕或一 片,一般有两阕(片),如是单阕(片)的就叫小 令。
按字数分,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每首词都有词牌,有的有题目。
7.“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 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 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苏轼、辛 弃疾,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 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 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 幽怨,描写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 或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柳永 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孟郊、贾岛、刘禹锡、杜牧、 李商隐 李贺
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 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姜夔 (南宋) 文天祥、陆游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诗体知识
1.楚辞(骚体)
爱国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 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 这种新诗体就叫“楚辞”,又称“骚体”。
5.律诗
唐代出现的一种格律诗。它有五律 、七律和排律三种。五律每句五字,七律 每句七字。五律七律均为八句,八句以上 的叫排律(又叫“长律”)。(中学要求 掌握七律和五律,排律不要求)
律诗每两句要组成联,五律七律共 四联。具体叫法是:一、二句叫首联,三 、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 句叫尾(末)联。
2021年高考复习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
一、了解一些古诗常识
(一)流变过程
朝代 诗体流派等 代表诗人及代表作品
先秦
《诗经》现实主义 《楚辞》浪漫主义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爱国诗人屈原《离骚》
两汉
汉乐府民歌 文人诗
《孔雀东南飞》 张衡《四愁诗》
魏\晋、 南北朝
文人诗 建安风骨 田园诗 山水诗
曹操《蒿里行》《步出夏门行》/陶 渊明《饮酒》《归园里居》/谢灵运 《登池上楼》
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只是独立的一支曲子。 由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套数小
则两曲,多则二三十曲,没有定数限,有首有尾,一韵到底,不能 转韵;结尾处多用“煞”,顺序一般倒写,如 “五煞、四煞……”。
套曲无宾白(独白对话)、科介(动作)
③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尾联可对 可不对。
绝句取律诗一半,平仄押韵同律诗。
6.词
词大约是在初盛唐产生、在从中唐以后流行、 在宋朝盛行的新诗体。它是合乐的诗歌。词又叫“ 诗余”、“长短句”、“曲子词”,如辛弃疾的词 集就叫《稼轩长短句》。
词在格律上要求很严,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律诗对押韵、平仄和对仗有严格要求,分述如
下: ①押韵:偶句末字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
押,一般押平声韵。 ②平仄:一是平仄交错,指每句中偶字(第二
、四、六字)平声仄声要交错使用,称为“一、三 、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是平仄对立,指 每联中的上句和下句偶字平声仄声要相互对立,不 能相同。三是平仄相粘,指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第六第七每句偶字平声仄声要相同,粘连在一起, 平粘平,仄粘仄。
3.“古体诗”和“近体诗”(又叫“今体 诗”)
这是唐人对诗歌的分类。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 格律诗(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今体诗 ”),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所有诗歌称 为“古体诗”。后人把唐及唐以后文人模仿乐府民 歌旧题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体诗”。
4.七言古诗 又叫“歌行体”,是古体诗中的一种。这种诗 体唐以前就有了,到了唐代发展成熟。它的特征是 :①篇幅较长,容量较大;②用韵比较灵活,可以 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转韵;③多数纯是七言句 ,有的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如白居易的《琵 琶行》、《长恨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方法点拨:
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的 动作、语言、神情、细节等,要关注反映 心情的词语、诗句。
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 时间、地点、天气、周围环境等的渲染、 烘托、衬托作用。
在此基础上准确分析出人物形象的情 感、思想。
题型Ⅰ
提问方式:试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
变式提问: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心 境、心绪)如何?是如何表现的?
2.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 机构,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后 人把“乐府”这一音乐机构搜集整理而保留下来的各 地民歌叫“乐府”,又叫“乐府民歌”、“乐府诗” ,于是“乐府”成了一种诗体的名称,指的是经官家 搜集整理的各地民歌,有“汉乐府民歌”和“南北朝 乐府民歌”。如《阳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 》,都是“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