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现状与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章 现状与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章现状与发展形势分析一、现状基本情况(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

地处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

东接湖北省五峰县和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靠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西北连恩施市,北接建始县、巴东县。

全县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67公里,国土总面积2872平方公里,占恩施州国土总面积的12.07%。

鹤峰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区位鹤峰在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位鹤峰县城距自治州首府恩施176公里,距省城武汉603公里,到长江“黄金水道”的巴东港、枝城港分别为251公里和272公里,距张家界火车站、机场190公里。

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鹤峰县地处武陵山脉的石门支脉,境内地形复杂,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大体轮廓是:西北高、东南低,高差大,切割深,坡度陡。

低的地方有高山,高的地方有峡谷。

平均海拔1147米,是湖北省高山县之一。

最高点是西北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最低点是东南角的江口,海拔194.6米,高差达1901米。

地表境内切割严重,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全县平均切割784米。

境内地表坡度大,全县表土平均坡度24.1度。

地表陡度大,国土格局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2)土地资源国土总面积28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7.6%(218万亩),水域占1.5%,山地占88.9%,公路、屋场、田坎等地占2%。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评级标准》对全县土地生产力进行评价,一级地44万亩,二级地0.36万亩,三级地9.24万亩,四级地23.59万亩,五级地24.68万亩,六级地372.21万亩,八级地8.28万亩,没有七级地。

第七章县域综合交通规划一、交通发展目标适应鹤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重大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协调区域交通设施布局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构建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导,以等级公路为支撑,功能清晰、结构合理、多方式协调整合发展、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县域综合交通系统。

二、交通发展策略(1)强化对外快速出口通道建设,构建以五来高速、神张高速为骨架的“一横一纵”十字交叉大交通网络,强化区域对外交通衔接,促进区域融合。

积极争取安恩张铁路于鹤峰设站,以高效、快速的铁路运输服务于区域一体化发展。

(2)完善县域公路网布局,按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适应城市发展阶段要求、支撑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发展目标的原则,建成级配合理、有机衔接、辐射周边的公路干线网络。

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县内所有相邻乡镇通过等级公路衔接以及所有建制村通公路、村民小组通砂石路,构成乡村全覆盖的农村公路网络。

(3)重点提升客、货运的运输效率,采用放射式的对外交通网络,并与区域交通干道衔接,增大客、货运场站覆盖范围,形成居民便利出行、货物快捷进出的农村客、货运输网络。

三、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公路按照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湖北省和恩施州公路网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依据,逐步推进五来高速及神张高速建设,并规划高速连接线分别衔接容美镇及太平乡,以增强鹤峰县对外交通联系。

同时,推进实施省道干线提档升级工程,将鸦来线(S325)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将南鹤线(S341)、恩鹤线(S233)、巴鹤线(S245)改造升级为标准二级公路,新建绕城线,以提高道路交通运输能力,形成以容美镇为中心,纵横相通,辐射周边的干道交通运输网络。

此外,合理布置低等级公路网络,进一步优化与干线公路网的连接,加强集散功能,方便镇域内的交通运输。

五来高速公路走向图鹤峰境内省道走向图全县交通形成以五来高速、神张高速、鸦来一级路、南鹤线、恩鹤线、巴鹤线等大通道为主骨架,县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内联县、乡、村,外联湘、鄂、渝,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交通运输网络格局。

2、铁路紧抓安恩张铁路规划机遇,提升鹤峰在铁路运输网络中的地位。

安恩张铁路项目作为规划研究铁路,于2008年10月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

该铁路从陕西安康出发,经重庆市、恩施市、宣恩县、鹤峰县,进入湖南桑植、张家界,至衡阳市。

安恩张铁路的规划建设,将加速鹤峰县的资源开发,促进县内经济社会发展,并可提升鹤峰在武陵山区中的交通地位,增强其区域竞争力。

3、水运作为公路运输的有效补充,需加快完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娄水河内河四级航道治理,配套建设江坪河、容美、南渡江、百顺、金鸡口等客货码头,促进县内水运发展。

4、客货运枢纽规划加快客货运枢纽设施建设,推进安恩张铁路鹤峰站实施,建设县城二级客运站、走马三级客运站,容美物流配货中心、走马物流配货中心。

实现所有乡镇建客运站,所有乡镇片区通客运班车,所有人口密集的地点和农村交通要道建有侯车亭、招呼站。

从人性化的角度,充分考虑枢纽内外衔接服务的高效,构建对外交通方式之间、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一体化的客运换乘枢纽;同时结合公路、铁路设施布局,强化区域物流发展,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的货运枢纽,组织和协调各种不同交通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实现客运“零换乘”与货运“无缝衔接”,发挥综合运输的协调效应和整体效益。

县域道路体系规划图第八章县域产业发展规划一、产业发展目标坚持“农业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的“三业兴县”战略,将鹤峰打造为武陵山区生态农林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特色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重点发展生态农林业、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兴建材、清洁能源、矿产化工和文化旅游业七大支柱产业, 促进工、农、旅游产业互动发展,逐步实现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转变;工业向新型化、集约化转变;服务业向高端化、外向化转变。

二、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县域范围内形成“三带两区、一城三园”的城乡一体化产业布局结构。

“三带”是指沿五来高速公路、325省道鸦来线的东向发展带、沿神张高速公路、巴鹤线的北向发展带、沿南鹤线的东南向发展带,是未来鹤峰产业发展的主要拓展带。

“两区”是指以容美为核心的大容美产业区、以走马为核心的大走马产业区,是鹤峰产业发展的主要地区。

“一城三园”是指太平工业新城以及八峰山工业生态园、走马工业园和燕子工业园,是未来鹤峰工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

三、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一)发展方向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按照“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的总体要求,依托资源特色,形成板块布局,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林果业、特色养殖业三大产业类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优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特色种植业:依托鹤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重点发展茶叶、烟叶、特色蔬菜、魔芋、油菜、马铃薯种植,其中特色蔬菜主要包括葛仙米、薇菜、高山夏季蔬菜、食用菌等,打造全国优质原料烟供应基地、湖北特色生态蔬菜种植基地。

特色林果业:重点发展干鲜果、速生林、箬叶、中药材、油茶等林果业。

特色养殖业:扶持规模化养殖,加快发展养殖小区,重点发展生猪、牛、山羊、家禽养殖。

(二)产业布局重点形成三大农业产业板块。

中营、下坪、邬阳地区构成的北部高海拔农业产业板块,以茶叶、烟叶、高山蔬菜、魔芋种植为主导;沿鸦来线的太平、容美、燕子构成的中部中高山及平坝农业产业板块,以食用菌、蔬菜、干鲜果、箬叶为主导;五里、走马、铁路地区构成西南部山区农业产业板块,以茶叶、薇菜、葛仙米、干鲜果、箬叶、油茶为主导。

马铃薯、油菜速生林、中药材种植以及生猪、山羊、肉牛、家禽分布在全县各乡镇。

四、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一)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特色资源禀赋,发展资源型工业,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信息化带动作用,完善工业发展机制,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兴建材、清洁能源(页岩气开发)、矿产加工五大工业产业。

(二)产业布局依托城市主要发展轴线,形成“一城三园多点”的工业空间布局。

其中:“一城”指太平工业新城,是未来鹤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集中地,积极吸纳容美地区的工业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宜居新城,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矿产加工、新兴建材、清洁能源等产业。

“三园”是指鹤峰经济开发区的八峰山工业生态园、走马工业园和燕子工业园,其中八峰山工业生态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走马和燕子工业园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林业和药业加工等产业。

“多点”是指铁炉、五里、燕子、邬阳、下坪、中营等乡镇结合镇区建设适度发展工业点,以食品初加工、木材初加工为主导。

五、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一)发展方向适应县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功能转换的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消费性服务业,着力提高三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交易、物流配送为重点的服务业。

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机遇、发展鹤峰旅游产业、推进鹤峰屏山土司文化、旅游重点村镇生态游及旅游商品开发,提高以商贸流通、旅游、适居为一体的消费性服务业水平。

(二)产业布局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及资源禀赋,形成大容美地区、大走马地区两大服务业发展板块。

大容美地区依托容美镇,主要包括容美、太平、燕子、中营等地区,重点发展木林子森林公园、平山爵府遗址游览园、芭蕉河水上休闲游览园、八峰山工业生态园、百鹤玉地质公园、溇水漂流探险区等旅游景区。

中心城区建成旅游配套服务中心、绿色食品集散中心;太平、龙潭地区依托高速公路,发展区域性物流产业。

大走马地区依托走马镇,主要包括走马、五里、铁炉等地区,重点发展走马生态农业观光园、江坪河水上娱乐园等旅游景区。

走马镇建成旅游配套服务中心。

县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