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行政沟通
一、概念题
1.行政沟通(广西民大2018年研;中央财大2009年研)
答:行政沟通是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
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
政治学家们指出:发挥信息传播作用的沟通网络,可被称为“政府的神经”,整个政治学的内容都可从交流出发,根据信息以及产生信息和决定其影响力的因素来重新认识。
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2.行政协调(中南大学2017年研;广东海大2017年研;南航2016年研;南昌大学2015年研;中国地大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
答: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行政协调关键在政府各方面关系的平衡,如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平衡、履行社会职能与自身有效管理的平衡、专业化分工与全局管理的平衡、职权与职责的平衡等。
行政协调的作用表现为三点: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政府公共关系(福州大学2016年研;北邮2012年研;首都经贸2009年研)答: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同广大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传播关系。
在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机构为了更好地行使其职能,增进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支持、监督,
以协调内部和外部关系的社会活动。
它既具有一般公共关系的属性,又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主体具有一定的权威,特别需要开展“全员公关”;②客体构成复杂多样,最紧要的是处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政府各部门及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③目标独特,为的是提高政府的美誉度;④多种传播手段并举,既有分工,又有配合补充。
4.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中国地大2012年研)
答:政府公共关系实务,又称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是政府为加强与公众的双向沟通,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了解、理解和信任,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争取公众的拥护、支持与合作,以达成政府目标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一系列公共关系业务工作。
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完善公众传播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②完善公共行政服务,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5.政府形象管理
答:政府形象管理是指政府为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而采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协调的行为。
政府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是政府公关的职责。
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工作的系统化和专门化形成政府形象管理。
政府形象管理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形象调查,政府形象塑造和形象评估与检测。
二、简答题
1.行政执行的前提是什么?(华南理工2013年研)
答:行政信息是确保行政执行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行政执行是通过反馈不断与决策层
保持联系的过程。
行政信息内容连续和反馈,整个行政执行过程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始终与决策指令保持一致,达到预期目的。
2.简述行政沟通的理论基础。
(武汉科大2010年研)
答:行政沟通的理论基础包括:
(1)民主参与理论
现代管理的民主参与理论的提出者(巴纳德、西蒙等人)认为,不论组织性质如何,组织是属于全体成员的。
这是组织获得员工认同的基础,是组织得到员工支持与合作的主要因素。
因而所有员工都有平等的发言权,每个人都有参与组织决策的权利与机会,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
(2)决策制定理论
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定的有机体,而合理决定所借助的手段就是沟通。
西蒙曾说明决策制定有三个主要活动:
①情报活动,即探究问题之所在与收集有关资料;
②设计活动,基于情报活动的结果,进一步研究问题,提出并估量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及方法中的各种细节;
③选择活动,基于设计活动所提出各种可能解决的方法,并经过判断后选择一种予以实施。
在整个活动中沟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组织动能理论
美国学者巴纳德认为,人是组织中最基本的元素,因此,组织必须以人而不是以结构和规范为中心。
然而,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在组织中就会有交往、互动行为,这就是沟通。
沟通使组织动态、有活力,因而组织的主管人员要成为沟通的中心,发挥其协调职能。
(4)人格尊重理论
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的尊严能得到维护。
如果在管理上能够尊重人格,这个组织必然会生产较高的效率。
尽管尊重人格的方式很多,但尊重其言论权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因而保障组织中每个人员交往沟通的自由是组织民主管理的基本内涵。
3.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及其相互关系。
(南开大学2008年研;山东大学2005年研)答:(1)行政沟通的含义
行政沟通是指行政过程中上下级间、各部门间行政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分享。
沟通是与行政过程紧紧相伴的行为,是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具共性的东西。
①政治学家们指出:发挥信息传播作用的沟通网络,又称“政府的神经”。
行政沟通应当是双向的,信息发出后只有接受者做出了反应,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行政沟通过程。
沟通主要是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条件。
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②行政沟通的主体是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沟通信息是行政信息;行政沟通渠道对行政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渠道质量上——渠道容量和长度,当质量一定时,渠道形态的选择也重要。
(2)行政协调的含义
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①协调不是在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两极做选择,而是在有关各方存在不同程度共同之处的基础上,对差异进行融和调整,以实现关系的和谐与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②行政协调关键在于政府各方面关系的平衡,如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平衡、履行社会
职能与自身有效管理的平衡、专业化分工与全局管理的平衡、职权责的平衡等。
在这一点上,行政协调与行政公关通过双向传播与沟通达到政府与公众间的平衡具有高度一致性。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二者无论是在原则还是方法上往往有融合交叉之处。
(3)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的关系
①行政沟通和行政协调都在行政管理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行政组织中每一层级的联系是靠沟通进行的,行政事务中各项工作的衔接是靠沟通传递的。
行政协调是行政组织得以灵活有效运转的润滑剂,行政协调的作用表现在其凝聚作用、协调作用和放大作用三个方面。
②行政沟通是行政协调的方式,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目标之一。
行政沟通有多种方式,比如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平行沟通等。
通过良好的沟通,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职责权限之间等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协调。
同时,通过行政协调目标的实现,可以为行政沟通方式的完善提供动力。
总之,行政沟通、行政协调都是行政运行的有机环节,这些环节只有各把其口、各司其职,同时又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才能使行政管理活动有效地进行。
4.简述行政沟通的要素。
答:行政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主体(信息源)、内容、渠道、对象和效果。
(1)沟通主体:行政组织和组织化了的个人
①行政组织作为传播源的缺陷
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政府机构,其主要特征是:有相对明确的权责划分,有较严格的层级界限,存在权力运用、命令与服从关系。
按沟通规律,从高层到低层因有从上至下的“压差”,信息传递可保持连续不断,但从低层到高层间的反馈回路,由于层级差别,明显表现出动力不足,这是行政沟通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②行政沟通把关人
行政沟通的把关人是指在沟通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和传递信息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他们具有双重角色,既是行政信息的传播源,又是行政信息沟通的接受者。
在沟通过程中,把关人主要通过对文字、语言的加工处理对信息进行把关。
行政沟通需要把关主要是因为信息内容要求把关;沟通者自身因素影响把关。
(2)沟通内容:行政信息
①沟通内容与行政活动
a.行政信息是整个行政活动的基本元素,也是重要软资源。
b.行政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
决策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能否以有效、及时、真实、全面的行政信息为依据。
c.行政信息是确保行政执行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行政执行是通过反馈不断与决策层保持联系的过程。
行政信息内容连续和反馈,整个行政执行过程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始终与决策指令保持一致,达到预期目的。
②不同层次的沟通内容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a.上层信息多是指令性的和指导性的,如命令、指示、决议、通报、通告等。
因此,沟通内容应明白、清楚,用词、定性和目的明确。
b.中层信息指中层领导为贯彻上层指令制定的各种措施和实施办法。
这类信息多属执行性质,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c.基层信息由于多是反映情况和问题的,作为决策依据之一,其内容必须真实和全面,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3)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
①沟通渠道的容量与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