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庄子选读——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庄子选读——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教 师 用 书 配 套 课 件
一、字音辨识
教
师 ﹒鸮炙( ) 曲﹒偻( ) 无﹒怛( ) ﹒蘧然( )
用 ﹒眴若( ) ﹒翣资( ) ﹒刖( )
﹒屦( )
书 答案: xiāo lǚ dá qú/shùn shà yuè jù
配 二、通假字
套 1.颐隐于齐
(“
”通“
”)
课
件 2.亡,予何恶
(“
”通“
/名词,假期
教
师
予因以求时夜
()
用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
书 3.因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
配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
套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
课
件
答案:连词,因此/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介词,趁机/名词,
机会
四、体会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教 师
(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井”置于动词“鉴”后。)
答案: 3.一切听命于父母。4.我厌恶什么! 5.跌跌撞撞地走
到井边,用井水照着自己看。
教
师
七、熟语解读
用 1.莫逆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 2.安时处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佚我以老
(4)彼﹒近吾死而我不听
答案:(1)惭愧 (2)善待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使……安逸 (4)使……接近
五、古今异义
教 师
1.其心闲而无﹒事﹒ 2.其﹒妻﹒子环而泣之
古义:
若无其事
今义:没有事情
用 古义: 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配 自然存在和流露的精神力量,是同类相互吸引,相互联系的主宰。 套 【内涵】世界存在的力量,一种是物质的力量,一种是精神的力 课 件 量,这两种力量源于自然的本身因素。人生很短暂,人活着就要
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 (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配 2.失者,顺也。 套 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件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书 3.卫有﹒恶﹒人焉
配 古义: 丑人
今义:品质恶劣的人;心肠恶毒的人
套 课
4.﹒丈夫﹒与之处者
古义: 成年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件
5.恐吾无﹒其实﹒
古义: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实在的政绩
六、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教 师 1.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
)
3.予因以求时夜 (“
”通“
”)
4.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同“
”)
答案: 1.齐 脐 2.亡 无 不 3.时 司 4.县 悬
5.不翅于父母 (“
”通“
”)
6.佚我以老
(“
”通“
”,
)
教 7.取妻者止于外 (“
”通“
”)
师
用 8.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通“
”,
)
书 9.故不足以滑和 (“
”通“
答案: 1.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解除倒悬之苦。2.失顺乎理。
3.唯命之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宾语 教 前置句。宾语“命”置于动词“从”前,“之”提宾的标志。) 师 用 4.予何恶! 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 (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动词“恶”前。) 套 5.跰 而鉴于井。 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件
”,
)
配 10.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
”通“
”)
套 11.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课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
”,
)
件
答案: 5.翅 啻 6.佚 逸 使……安逸 7.取 娶 8.规
窥 窥察 9.滑 汩 乱 10.兑 悦 11. 郤 隙 空闲的时
间或地方
孰能以无为首 ( )
三、一词多义
1.孰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
(1)跰
而﹒鉴于井
(名词作动词)
用 (2)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名词作动词)
书 (3)吾与之﹒友矣
(名词作动词)
配 套
(4)今一犯人之形而曰:“﹒人耳!人耳!”(名词作动词)
答案:(1)照着看 (2)统治 (3)做朋友 (4)成了人
课
件 2.数词活用
今﹒一以天地为大炉 (数词作副词)
答案:完全
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师
用 答案:疑问代词,谁/副词,仔细地/孰与:与……相比,哪一
书 个更……
配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
套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课 2.假
件
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
() () ()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
()
答案:“浸假”,副词,假令、假如/动词,借助/动词,宽容
的生活,是对生命最大的珍重。人要学会顺应时代的变化,追
求和谐的成长空间,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句意】庄子生活的社会,人们普遍重视外貌,认为“有诸内必 教 形诸外”。庄子认为这是弃本逐末的思维方式。才德高尚的人, 师 用 即便形状残怪,人们也会被他感动、被他吸引;才德丧失,即便 书 是形同母子,也不足以稳固其关系。同时,庄子告诉我们,生命
3.动词活用
教 (1)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动词的使动用法)
师 (2)﹒劳我以生
(动词的使动用法)
用 (3)﹒息我以死
(动词的使动用法)
书 答案:(1)使……灭亡 (2)使……辛劳 (3)使……休息
配 4.形容词活用
套 课
(1)寡人﹒丑乎,卒授之国
(形容词作动词)
件 (2)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形容词作动词)
配 答案: 1.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庄子·大宗师》:
套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课
件
2.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形容活在当下,不因外界影响情绪。
《庄子·大宗师》:“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教 师 1.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用 书 【句意】人活着的时候,要把握现有的时间。要死的时候也不 配 要有留恋,这都是自然本来的变化。面对光阴和生活,要做的 套 就是顺应自然而已,只有这样,才能哀乐不入于心。 课 【内涵】“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生命一旦失去,不可 件 再来。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因此,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