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一、呼吸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应用护理程序进行疾病护理。

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

2.按医嘱进行等级护理,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及时给予评价,做好护理记录。

3.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并做好病人的安全护理。

病室每日通风或空气消毒二次,保证病员充分的睡眠与休息。

按时做好。

晨晚间护理,满足生活需要,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预防褥疮、口腔感染等护理并发症。

4.按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进行饮食指导。

5.做好内科常见症状的护理和各专科疾病的护理以及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的护理。

6.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体征及临床表现,定时测量体温、脉捕、呼吸、血压。

做好留置管道的护理,保持管道的通畅。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引流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

7.按时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

8.保持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

定期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消毒规范,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如有可疑传染病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按传染病要求进行护理。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注意体温的变化及呼吸形态。

2.注意有无并发症症状,如头痛,耳鸣,胀涕等。

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

2.保证病人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3.多饮水,饮水量视病人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

给予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的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4.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给予物理降温。

高热时按医嘱使用解热镇痛片。

观察降温后的效果。

出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

5.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6.按医嘱用药。

健康指导1.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充足的营养、休息、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3.忌烟。

4.坚持冷水洗脸,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三、肺炎护理常规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1.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

2.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

3.观察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等。

4.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

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护理措施1.根据病情和医嘱,合理氧疗。

2.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无外溢,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导管压了解血容量。

3.按医嘱送痰培养,血培养。

4.高热护理见高热护理常规。

5.胸痛、咳嗽、咳痰可采取对症处理。

6.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饮食,鼓励多饮水,病情危重高热者可给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

7.注意保暖,尽可能卧床休息。

健康指导1.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2.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

3.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

4.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四、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紫绀和尿量等情况。

2.药物(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和副作用。

3.哮喘发作先兆症状,胸闷,鼻咽痒、咳嗽、打喷嚏等,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护理措施1.为病人调整舒适的坐位或半坐位,鼓励病人缓慢的深呼吸。

2.协助病人排痰,指导病人咳嗽时坐起,身体前倾,给病人拍背鼓励其将痰咳出。

痰液粘稠时多饮水。

3.呼吸困难者予给氧,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持续吸氧,注意湿化后给氧。

4.按医嘱使用支气管解痉药物和抗炎药物。

5.哮喘发作时陪伴病人身边,解释病情,消除紧张情绪。

必要时遵医嘱给镇静剂,注意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

6.哮喘发作时指导病人勿讲话及进食,缓解时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

健康教育1.居室内禁放花、草、地毯、羽毛制品等。

2.忌食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蛋、虾等。

3.避免刺激气体、烟雾、灰尘和油烟等。

4.避免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

5.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及上呼吸道感染。

6.寻找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

7.戒烟。

8.指导病人哮喘发作的先兆,如出现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喉部发痒,打喷嚏,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五、自发性气胸护理常规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及面色变化。

3.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

护理措施1.尽量避免咳嗽,必要时遵医嘱给止咳剂。

2.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排便措施。

3.胸痛剧烈患者,可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痛剂。

4.根据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物,.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

5.给予高蛋白,适量粗纤维饮食。

6.半卧位,给予吸氧,氧流量一般在3L/min以上。

7.卧床休息。

健康指导1.饮食护理,多进高蛋白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素食物。

2.气胸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抬、举重物,避免屏气。

3.保持大便通畅,2 天以上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措施。

4.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生命体征,呼吸形态。

2.痰的颜色,性状,粘稠度,气味及量的变化。

3.脱水状况:皮肤饱满度,弹性,粘膜的干燥程度。

4.发憋、气短,呼吸困难程度。

护理措施1.给予端坐位或半坐位,利于呼吸。

2.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正确咳嗽,促进排痰。

痰液较多不易咳出时,遵医嘱使用祛痰剂或超声雾化吸人,必要时吸痰。

3.合理用氧,采用低流量给氧,流量1—2L/min。

4.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

5.多饮水,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软食,少量多餐,少食产气食品,防止产气影响膈肌运动。

6.护士应聆听病人的叙述,疏导其心理压力治。

7.按医嘱使用BIPAP呼吸机,护理见其常规。

健康教育1.呼吸训练:腹式呼吸(仰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经口缓慢吸气,升高顶住手,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肌肉,并收腹)和缩唇呼吸。

2.咳嗽的技巧:身体向前倾,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深呼吸最后一次深呼吸后,张开嘴呼气期间用力咳嗽,同时顶住腹部肌肉。

3.指导病人全身运动锻炼结合呼吸锻炼,可进行步行、骑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家庭劳动等,锻炼方式、锻炼时速度、距离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决定。

4.戒烟。

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

2.有无肺性脑病的发生。

3.痰液的颜色、性质、气味、量。

4.呼吸困难的程度,紫绀。

5.水肿部位和程度。

护理措施1.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高枕卧位。

2.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

3.有水肿的病人宜限制水、盐摄入,下肢抬高,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限制输液速度和每天液体的输入量。

4.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一般在25%~30%,氧流量1~2L/min,经鼻导管持续吸入,必要时可通过面罩或呼吸机给氧。

5.指导病人采取适当体位,进行体位引流,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6.遵医嘱给予雾化吸人,必要时吸痰。

7.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强心、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疗效。

8.病人烦躁不安时要警惕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切勿随意使用安眠、镇静剂以免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

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有效的呼吸技巧,如:(1)横膈式呼吸:护士将双手放在病人腹部的肋弓下缘,嘱病人吸气。

吸气时病人放松肩膀,通过鼻吸入气体,并将其腹部向外突出,顶着护士的双手,屏气1秒,以保持肺泡张开。

呼气时,护士双手在病人肋弓下方轻轻施加压力,同时让病人用口慢慢呼出气体。

护士陪同练习数次后,病人可将自己双手放在肋下练习。

(2)缩唇呼吸:病人用鼻吸气,呼气时将嘴唇缩笼呈吹口哨状,将气体经口缓慢呼出吸呼比1:2或3,力度为15-20厘米处同一水平的烛焰随气流摆动为宜。

2.适当的全身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3.戒烟酒。

4.穿干净,保暧的衣物,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染的公共场合。

5.预防感冒,出现呼吸道感染,及时到医院就诊。

八、呼吸衰竭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保留胃管患者按胃管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

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5—20min3.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

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护理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8.用药护理(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健康教育1.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5.严格限制探望家属。

九、结核性胸膜炎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3、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4、痰液的性质。

5.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

护理措施1.给予舒适体位,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

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

8.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

9.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按其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加强营养,避免剧烈咳嗽。

2.指导病人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疼痛。

3.督促和指导病入每天进行缓慢的腹式呼吸。

4.坚持有规律长期服药,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胸片。

5.注意营养,避免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

十、咯血的护理常规观察要点1.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及时发现休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