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的相关概念

文化的相关概念


文化本质含义表现为两个层次:一个层
次是一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另一层次是 精神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对人的影响和教 化。在中文里,文化一词在中国最早源 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就由其中的 “文”和“化”组合而成,“文”是静 态成果,“化”是动态活动。“文化” 包含“既成成果”和“创造方式”两个 方面,是人的活动成果与人的活动方式 的辨证统一。耕耘”,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
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罗森塔尔· 尤金所编的《哲 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 义的文化",而与之相对的"狭义的文化"则专指精神文 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 政治和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 文学艺术等。除以上各种解释外,尚有符号说、限定 说等各种说法。 1952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发表 《文化· 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一文,对西方自 1871 年至 1951 年期间关于文化的 160 多种定义作了清理与 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 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 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 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 分是传统的(即历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 他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活动的 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文 化的综合定义基本为现代东西方的学术界所认可,有 着广泛的影响。
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
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 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 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譬如,美国著名文化人 类学者鲁斯·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定义是"文化 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 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 民族的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是人 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 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 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 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 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 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在其《原 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 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补充 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既是一个最普通、最常见的概念,又
是一个最复杂、最难以说明的概念。所以关于 文化的概念界定,到目前为止,关于文化的定 义多达上百种。 我国学者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总结,认为大致 应从五个方面来界定(1)文化即知识。(2) 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 值观等内容。(3)文化是由一定的风俗、习 惯、观念和规范形成的某一群体的生活方式或 行为模式(4)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5) 文化是人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 精神文明对人本身的影响和塑造过程,及精神 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
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
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 它们或历代相沿,或不断变化,或兴或废,或 长或短,或以各种典章制度文本形式出现,或 以一种“潜规则”的形式默存于人们的心灵深 处,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 所谓器物文化,则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 些具体存在,如住宅、服饰等,它们是人的创 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得着,是一种表 层次的文化。据此,我们认为,除了未经改造 的或者人化的(自然物被人主观赋予感受和意 义)自然环境外,凡人类创造出来,可以通过 学习获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媒介传承于后世 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和观察角度出发
来界定文化,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互有长短。但是,各种解释之间 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 综合各种定义的内在统一点,我们不难 看出“文化”包含三个层次,即观念文 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 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心 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 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 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 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极普遍的词汇,
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书面上,到处都可以听到 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中国拥有五千年 的古国文化","他这个人真有文化","经济文 化已经成为财富的主潮之一"。 同样是"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场合其涵义 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是指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 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他这个人真 有文化",是指某个人因为丰富的学识所透射 出来的某种卓然不群的文化品味。"经济文化 已经成为财富的主潮之一",则指在市场经济 环境下,由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 消费所构成的商品活动的整体。可见,"文化"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当不确定的。
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最根本的两个
特征,就是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 竞争性, 1、非排他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时 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活动, 2、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单位消费的公 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 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 的culture,在 1690 年安托万· 菲雷蒂埃的《通 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 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 ",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 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后引申为人 的“品质和能力”,具有了“修养”、“文 雅”、“智力发展”、“文明”等内涵。阿多 诺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 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一词,也即“文化工业”,(欺骗群 众的启蒙思想) 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 即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 文化和文明常被看做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 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 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作了许多解释, 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