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四种爱情婚姻。
吉英与彬格莱两个一见钟情,虽然中途有过波折,但有情人终成眷属。
伊丽莎白一开始对达西的傲慢存在很大的偏见,但伊丽莎白的美丽、聪慧、自信、自尊、谈吐,使达西迷恋上伊丽莎白。
而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后,达西开始改变自己的傲慢,最后伊丽莎白爱上达西。
夏绿蒂和柯林斯结婚,完全是为了她以后的生活找一张“长期免费饭票”。
而丽迪雅和韦翰的婚姻是扭曲的婚姻。
虽然他们的婚姻各有不同。
但却有相同之处。
他们的婚姻基础离不开金钱。
虽然以金钱为前提的婚姻是不健康的婚姻,但金钱却又是婚姻的物质保障。
金钱的观念始终是贯穿在他们四对夫妻的婚姻当中。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婚姻金钱观目录一、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1.1 简·奥斯汀简介1.2 《傲慢与偏见》简介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的金钱观2.1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2.2丽迪雅和韦翰的婚姻2.3吉英与彬格莱的婚姻2.4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三、结语参考文献一、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1.1 简·奥斯汀简介奥斯汀生长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封建保守势力相当强大的英国乡村。
在这样的时代中,妇女只能在其所生长的阶层的圈子中生活,社会习俗禁止她们在社会的任何其他领域里活动。
奥斯汀出身英国乡村的中产阶级家庭,与之交往的都是乡间那些乡绅贵族的绅士淑女,生活圈子自然十分狭小。
奥斯汀就在这样狭小的天地里观察、研究和创作。
她独辟蹊径, 描写中产阶级中的平庸人、平凡事。
以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为表现手法, 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大卫·塞西尔说: “在所有英国作家中, 唯独她的声望最为稳固。
”[1]她的作品中声势浩大的东西, 但充满理性的光芒。
故事情节说不上跌宕起伏, 却又丝丝入扣, 不断荡漾着“茶杯里的风波”。
《傲慢与偏见》里的人物的活动就是以会客、喝茶、跳舞、聊天为主。
1.2《傲慢与偏见》简介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其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 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
《傲慢与偏见》中主要写了四桩婚姻。
吉英与彬格莱两个一见钟情,虽然中途有过波折,但有情人终成眷属。
伊丽莎白一开始对达西的傲慢存在很大的偏见,但伊丽莎白的美丽、聪慧、自信、自尊、谈吐,使达西迷恋上伊丽莎白。
而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求婚后,达西开始改变自己的傲慢,最后伊丽莎白爱上达西。
夏绿蒂和柯林斯结婚,完全是为了她以后的生活找一张“长期免费饭票”。
而丽迪雅和韦翰的婚姻是扭曲的婚姻。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的金钱观《傲慢与偏见》开章第一句写到:凡是有钱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位太太, 这已经成为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凡是家境不好的女子, 也都想嫁个有财产的丈夫。
小说第一句话就点明了金钱在婚姻中的重要性。
金钱影响着四位女子的婚姻。
无论她们的婚姻是否存在爱,但金钱总是占有一定的地位。
小说里人们谈婚论嫁时总少不了金钱的影子。
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 这也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 男女不平等, 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法律规定, 女性不拥有财产继承权, 家庭生活被认为是最适合妇女的天地。
妇女要生存, 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和财政保证, 婚姻是捷径也是唯一的途径。
嫁个有钱有地位的体面人家,就是年轻小姐得到并保持可靠社会与经济地位的理想途径。
尤其是那些“一般财产不多,教养有素的青年女仔,都是把结婚当作唯一一条未雨绸缪的体面出路,不管如何心中无数,幸福难卜,结婚成家都是她们最可心合意的避风港,预防她们以后不致缺衣少食。
”因此,要赢得以为理性的丈夫居士年轻小姐们的人生唯一目标。
2.1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夏绿蒂和柯林斯的婚姻是典型的以金钱为目的的例子。
夏绿蒂聪明伶俐,有头脑并且富有理性思想。
当她知道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后,她就主动陪着柯林斯,目的就是“牵制住柯林斯先生,使他不再向伊丽莎白求婚,把他吸引到自己这边来,转而向她求婚。
”这就是她的计谋。
柯林斯是一个自大愚蠢的牧师,他是伊丽莎白父亲财产和庄园的继承人。
有房子,有财产的男人,就是夏绿蒂的依靠。
夏绿蒂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不美丽,而且年龄也大了,没有财产,嫁个有钱的人就是她唯一的出路,这样能保障她以后能过上安逸的日子。
他也知道柯林斯愚蠢,跟他不可能存在爱,有共同的语言。
但是她还是选择了与柯林斯结成夫妻。
她坦率地跟伊丽莎白说:“你知道,我不是个浪漫的女人,从来就不是。
我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舒适的家”。
她婚姻的目的就只是金钱。
2.2丽迪雅和韦翰的婚姻这是一桩令人不满意的婚姻。
这桩婚姻之所以能维持,都是金钱的原因。
韦翰对丽迪雅根本不存在爱,而丽迪雅对韦翰也不是爱。
丽迪雅是个愚蠢、放荡、自私的人。
她的行为举止令伊丽莎白感到羞耻。
她不知道她的行为差点毁吉英和彬格莱的婚姻。
她说她爱上韦翰,其实她只是爱上他的外表。
而韦翰之所以与丽迪雅在一齐,一半是为了与达西对着干,一般是想找个女子来玩玩。
所以,他与丽迪雅私奔后,并没有想过结婚。
全家人为了他们的事操透了心。
韦翰通过不与莉迪亚结婚为要挟, 向达西敲诈到了一笔可观的收益。
而当他欠债时也是达西先生出面,替他偿还了债务,并在莉迪亚名下的钱之外, 又给了他一千英镑, 并给他买了个官职,才换了他们的婚姻。
而达西为了挽救贝内特一家的名誉,对韦翰的要挟做出妥协。
没有了达西的钱的维持,丽迪雅和韦翰是不能称为夫妻的。
2.3吉英与彬格莱的婚姻吉英与彬格莱结婚,看似是两个人一见钟情,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这其中也有金钱的因素。
要是彬格莱不是一位家财万贯,风度翩翩的阔少爷,那么他与吉英是否会结成夫妻呢?我认为,他们能结成夫妻的可能性比较少。
彬格莱还未搬到内瑟菲尔德花园,就成了大家注意的重点,他是一块肥肉。
是一个日后生活可靠的储藏室。
这样的情况,吉英哪可能不知道呢?幸而,吉英美丽动人,彬格莱对吉英一见钟情,吉英也对彬格莱大动芳心。
虽然他们之间的感情,中途有波折,但最后也是美满的。
2.4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感情可谓是一波三折。
在开篇的舞会上,由于达西的傲慢,伊丽莎白对达西甚是反感。
达西在后来与伊丽莎白的接触中,发现她与她母亲和妹妹不同。
她美丽、大方、聪慧。
行为举止高雅。
渐渐地,他迷恋上伊丽莎白。
他对伊丽莎白的迷恋以至于他放下伊丽莎白的出身门第,向伊丽莎白求婚。
达西激动地对伊丽莎白说道:“我苦苦挣扎,努力克制,都枉费心力。
我的感情再也无法压制了。
你一定要允许我告诉你,我是多么热切地仰慕你,多么爱你。
”但是,虽然达西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但他傲慢的性格依旧。
“他谈起傲慢不逊的话题比倾诉柔情蜜意更加滔滔不绝,振振有词。
他说他感到伊丽莎白出身寒微,门第不如他,与他联姻是曲高就下,理智的判断总是把家庭障碍和他的爱慕之情对立起来。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求婚会被伊丽莎白拒绝。
拒绝后,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为了赢得伊丽莎白的芳心,他改过自身,使伊丽莎白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
达西的姨母出面阻扰他们两个的爱情,却弄巧成拙,达西和伊丽莎白最后走在一起。
他们俩的婚姻,看似与金钱无任何关系,是完全纯洁的。
但是,我们在小说的中篇可以知道,伊丽莎白的婚姻观中也有金钱的观念。
伊丽莎白随舅舅参观达西的庄园府的时候,置身于豪华气派的庄园大厦中,她心里想道“我本来可能称为这座庄园府的女主人的!”,“这些房间这时我本可能已了如指掌!不但不会作为一个陌生人来参观,而且会住在其中,当作自己的房子尽情享用,还要把我舅舅舅妈接来做客。
”由此可见,伊丽莎白的爱情观中也是存在着金钱的观念。
只不过,她的自尊自爱强于金钱,所以金钱没有在她的爱情中占有主要地位罢了。
三、结语《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四种婚姻,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之处:他们的婚姻基础离不开金钱。
虽然以金钱为前提的婚姻是不健康的婚姻,但金钱却又是婚姻的物质保障。
金钱的观念始终是贯穿在他们四对夫妻的婚姻当中。
注释:【1】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M 翟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参考文献:【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雷立美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三版【2】张晓红宋阳明杜磊《平凡的乡村生活深刻的婚姻剖析——赏析<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3】王丽敏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与金钱的关系一、引言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有兄弟姐妹八人。
她并不算是一位长寿的作家,在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渐衰弱,不幸于1817年7月18日死在姐姐的怀抱里;奥斯丁也算不上是位多产的作家,尽管年仅21岁就写出了她的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19年后重新改写,即《傲慢与偏见》)。
但在她的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只有六部。
可这丝毫没有减弱奥斯丁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重要。
即使在今天,她的读者也是有增无减。
她的作品被屡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批评家托.巴.麦考莱就曾赞扬到:“作家中手法最接近(莎士比亚)这位大师的,无疑就要算简·奥斯丁了,这位女性堪称是英国之骄傲。
她为我们创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二、钟情婚姻爱情描写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着英国文坛,而奥斯丁创作的小说则是一反常规地展现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
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
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
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的自我发现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
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小说能长期吸引读者。
”[1]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奥斯丁的小说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简·奥斯丁一生都是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的人物以中小地主、牧师为主,观察的环境也以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为主,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有对重大社会矛盾的反映。
有趣的是,尽管奥斯丁终身未嫁,但在她的作品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有关婚姻与爱情的描写。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细腻情感的把握,生动真实地描绘了简.奥斯丁周围世界的小天地,特别是绅士淑女之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
简·奥斯丁的六部作品可以说都是以婚姻为主题的婚姻小说,虽然她的婚姻观不可避免得要打上时代的烙印,但也不是完全正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