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20、古诗两首《墨梅》-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20、古诗两首《墨梅》-

陶冶情操: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敖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灵。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板书
设计
课堂
小结
课堂
检测
检查古诗背诵情况。
布置
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办一期以“咏梅”为主题的小报。
③ 这首是写的是哪里的梅花?从哪里可以看出?
④诗中讲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花?世上有墨梅吗?
⑤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⑥理解诗句的意思。
⑧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2、学生汇报有关王冕的故事。
3.听了这几个故事后,你发现王冕和梅花有什么的联系?
4.后人对王冕的评价:“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净白无暇、冰清玉洁的墨梅。
5.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课担者
学校
第几课时
第二课时
时间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拓展延伸
1、王冕人称“梅花屋主”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诗,你还收集了那些?
2、学生汇报,并集体诵读
五、作业: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办一期以“咏梅”为主题的小报。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句意:(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人间。)
体会情感: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① 指名试读。
② 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③ 诗句的意思。
④ 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4、学生讲解整首诗的意思
5、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试读。
三、学诗知人
1.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王冕想通过这幅画告诉人们什么呢?其实读诗就是读诗人,你还知道哪些王冕的故事?。
教后
反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指导,讲解诗意:
⑴ 教师范读
⑵ 指名学生读。
⑶ 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2 .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① 指名试读。
②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项目
教学内容设计
集体研讨后
主备人二次备课
(由学情形成个性特色)






一、观画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2.这幅画是元末书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王冕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还题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墨梅》。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