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当代教育新理念的启示:
注重素质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华民族的复兴靠的是青年一代,多元智能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立足基础。
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实施根本的最要求是以学生为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综合水平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语文是学生的母语,我们语文教师抓好语文教学,研究好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素质提升是有绝对性作用的
二、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
学生的素质要提升,国民的素质要提升,我们的教育就必须进一步升华,这需要一个培养空间,也需要一个必要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语文教学发展的现实思考:
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核心内涵是:
1、语文课程要着眼学生的有效发展。
2、语文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
3、注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高考考查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毋庸置疑,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也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首要理论依据。
二、学生受到语文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准确的知识通过水平的训练能够转化为水平,水平又能够丰富准确的知识,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飞跃,将准确的知识变为真正的有用的可靠知识。
再用这个被水平丰富了的知识去再一次指导实践(再次水平训练)又会产生第二次飞跃——使知识变为更可靠更有用的创新知识。
三、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迅速发展,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
为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同时,人的理解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持续地逼近客体本身的反映过程。
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对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习的理性理解,促动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
所以,必须使感性理解发展到理性理解,这是理解论中的辩证法。
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即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由感性积累到理性掌握再到灵活使用的学习过程。
研究目标
1、探索出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模式。
2、在新课程背景下促动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研究内容
我们语文教研室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行研究
一、有效性课程的设置、安排与学习评价的研究。
二、有效性课程涉及到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方。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
每个学生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教学生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
当然这并不要求语文教师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能动地,灵活地读书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
所谓感知,是指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使语文课程中的事物在意识中直接得到反映。
整体感知就是首先要对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总的印象。
整体先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研究对象
白云六中高一到高三的语文教学。
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二、调查探讨法。
研究的程序
2009年1——6月:以学校的课题为立足点,参与语文教研室课题立题。
2009年9——12月:语文教师实行课题人员培训、开始课题活动。
2010年1——7月:参与语文课题申报并实行课题开题活动。
2010年8——12月:中期评估(完成课题研究1方面,收集2方面的材料)2011年3月——2012年4月:课题的进一步研究
2012年6月:课题成果整理
2012年6月:课题结题,成果完成
课题研究过程
参加语文教研室课题组——参加研究语文教研室具体课题展开的方案——参加培训——课题的人员分工——实际操作——实行中期阶段性总结——修正研究方向——收集材料——汇总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
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语文教学成绩方面:
所教班级,经过课题研究的方法使用之后,期末在市级统考中,成绩均大幅提升。
二、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方面: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丰收,写出多篇论文,其中,……………………
研究反思
我们语文的课题研究的虽然是针对教学结构的优化,但涉及的方面颇多,它要涉及到语文教师的教学观点、知识水平、专业素养、调控水平、教学智慧、教学方式等多种因素,它不但要改变语文教师的教育观点,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实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
同时它还要涉及到广大的学生,而学生是一个个正在发展的、富于个性的、变化着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水平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均存有不同水准的差异,这在课题的实践阶段中越发明显地显示出来。
随着课题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所要做的工作是千头万绪,从课前到课中到课后一贯始终,所以我们只能从几个语文教学环节入手实行具体的操作实践,我们更多的是凭经验,而不是靠科学的测定来调控。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尚处在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的阶段,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坚信: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虽然该课题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能够照搬照抄,但只要我们课题组成员齐心合力,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合我校师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