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是用于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质量、数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文字、数字、图形和图像的总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可简单的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其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显示、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参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参照数据又称地理空间数据,适用于描述位置和空间要素属性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系统,可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硬件系统包括执行程序的中央处理器、保存数据和程序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数据输入、显示、和传输的外围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输出设备及网络设备)等。
软件系统包括可运行GIS软件的操作系统和GIS软件,其中GIS软件包括程序和用于驱动硬件的用户界面。
2)地理数据库系统:地理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实体AW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维护、操作、查询检索等。
地理数据库的地理数据分为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
可以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表示,几何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拓扑几何关系。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员及基础设施:GIS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处理应用问题。
基础设施是指维护GIS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的、组织的、行政和文化的环境。
GIS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值逻辑一致,无错等。
2)数据格式化、转换和概化,通常称作数据操作。
数据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是一种耗时、易错,需要大量计算量的工作,应尽可能避免。
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等。
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这是一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也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关键步骤,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属性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层次结构、网络结构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4)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功能和空间分析。
查询、统计和计算是地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计算机系统的根本区别。
模型分析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深化的重要标志。
空间分析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空间检索、空间拓扑叠加分析和空间模拟分析。
5)可视化功能:地理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许多显示地理数据的工具,其表达形式既可以是计算机屏幕显示,也可以是集成在报告、表格、照片、地图等图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输出功能。
地理国情监测:综合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对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定量化的动态监测,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统计数据。
2018云GIS:云计算与GIS的结合,是将云计算的各种特征用于支撑地理空间信息的各要素,包括建模、存储、处理等等,从而改变用户传统的GIS应用方法和建设模式,以一种更加友好的方式,高效率、低成本的使用地理信息资源。
云计算由处于网络节点上的计算机分工协作,共同计算,以低成本达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终端设备按需使用共享的资源,软件和信息。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拓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实际上是GIS的平台、软件和地理空间信息能够方便、高效地部署到”云“基础设施之上,能够以弹性的,按需获取的方式提供最广泛的基于web的服务。
空间拓扑关系: 用来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相邻、包含和相交等空间关系,包括面-面、面-点、面-线、线-线、线-点、点-点等多种形式上的空间目标的拓扑空间关系。
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
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地理要素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空间数据融合:是指通过一定的算法“合并”来自多个信息源的数据,以产生更可靠、更准确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可靠的决策,即根据多源观测信息给出一个关于状态的最优估计量。
包括矢量数据融合,栅格数据融合(像素级、特征级[先特征提取,就融合]和决策级[首先对每一数据进行属性说明,然后对其结果加以融合,得到目标或环境的融合属性说明,以便更具一定的准则和决策的可信度以最优决策]),矢量栅格数据融合。
意义: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空间实体信息;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降低成本,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降低模糊度并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通过不同遥感图像信息的融合处理可以完成更复杂、更高级的一些分类、判断决策等任务;通过多时相数据进行动态监测,提高时相检测能力;改进空间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位置服务: 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2017大数据: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现在普遍认为大数据具有5V的特征属性,即Volume [ˈvɒlju:m](数据体量大)、Velocity [vəˈlɒsəti](数据的更新速度、处理速度快)、Variety [vəˈraɪəti](具有多样性)、Veracity [vəˈræsəti](真实性)、Value(具有价值)。
空间索引:它是依据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实体之间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实体的概略信息,如标识码、最小外接矩形及存储地址。
2016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枢纽,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
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球问题, 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是信息化的地球,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指一个以地球坐标(经纬网)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的和多维显示的虚拟系统。
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地球问题;二是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信息资源。
交互式操作:互操作是指在异构环境下的两个或多个实体,尽管它们实现的语言、执行的环境和基于的模型不同,但仍然可以相互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这些实体包括应用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环境等。
空间数据的互操作针对异构的数据库和平台,实现数据处理的互操作,与数据转换相比,它是“动态”的数据共享,独立于平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拓扑关系:拓扑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缩放,旋转和拉伸等)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拓扑关系一般用来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相邻、包含和相交等空间关系.其主要类型有:拓扑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例如结点邻接关系,多边形邻接关系;拓扑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例如结点与弧段的关联关系;拓扑包含,不同类或同类不同级别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的球面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是一个三维球面坐标系,地面点的地理坐标用经度、纬度和高程表示。
)用一个三维的球面来确定地物在地球上的位置,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有经度、纬度、高程构成。
地理坐标系统与选择的地球椭球体和大地基准面有关。
椭球体定义了地球的形状,而大地基准面确定了椭球体的中心。
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内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地理要素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2015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中各数据属性与组成的数据集合。
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系统中用来保存非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它承担着管理数据资源、数据标准化等功能,以其重要性被称为“数据库的数据库”。
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是描述数据的信息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定义的集合。
数据字典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其作用是对系统中数据做出详尽的描述,提供数据库中数据的集中管理。
空间数据库引擎(SDE):SDE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数据库管理软件,它用以支持超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对多用户并发空间数据访问的快速响应方面的应用。
SDE (Spatial Database Engine空间数据库引擎),是GIS中介于应用程序和空间数据库之间的中间件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空间数据库的统一接口,是GIS中的关键性技术。
是GIS 中介于应用程序和空间数据库之间的中间件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空间数据库的统一接口,是GIS中的关键性技术。
它用以支持超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对多用户并发空间数据访问的快速响应方面的应用。
使空间数据可在行业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储、管理和快速查询检索的客户端/服务器软件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的球面坐标系。
空间拓扑关系:用来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相邻、包含和相交等空间关系,包括面-面、面-点、面-线、线-线、线-点、点-点等多种形式上的空间目标的拓扑空间关系。
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
分布GIS:是通过分布式计算实现异地资源和信息共享、提高系统集成效率的gis系统。
在分布式GIS 中,所有的计算资源、G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地理信息等广泛分布在Internet上只要遵循一定的开放原则, 任何用户可以向任意服务器请求地理信息和服务。
2014地图要素:地图要素是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
分为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包括地图投影、制图网、比例尺、大地控制基础以及方位标等。
地理要素是指地图内容,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
辅助要素是有利于读图、用图方面的内容,如图名、图号、图例、略图、插图、地图资料、编绘说明等。
计算栅格的四邻域平均:位置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