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模式探讨

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模式探讨

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模式探讨
20XX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高教育质量,推
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此前教育部《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指出,到20XX年,基本
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纲要》规定的20XX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即为90%”。

近年来,高
校扩招后,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随
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很快往“十
二年义务教育”方面发展。

尽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口出生
率有所下降,但十三亿的人口基数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人
口基数及各阶段受教育学生数量仍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今后,高
师(含高职,以下皆同)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单位及学生数量仍会
是一个不小的数量级。

因此,有学者认为,对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
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是很有必要的,有着实用性的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情况分析
艺术类院校,尤其高职艺术院校的考生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
种是从小就学习绘画、乐器、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课程,进入中学
(特别是高中)后,仍有一部分喜欢艺术的学生在坚持学习,而大
多数学生在进入初中后就陆续停止了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训练。


到了高考前夕,或许因为文化课的成绩不理想,转而报考艺术院校。

这种类型的学生的特点是有专业基础而相对被动地参加“艺考”。

第二种是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足后开始追求
精神文化生活,但有些家长或是存在攀比心理,或是想通过子女替
自己圆艺术梦想等原因,让子女学习艺术课程。

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训练必然要占用学生一定的时间精力,很多学生因此或主动或
被动地长期忽视文化课程的学习。

第三种类型的学生中,有的从高
一开始就进入学校开办的“特长班”学习专业课程,而很多是高二
分流出来才开始学习艺术专业课程,也有的是到了高三才进行“速成”式的考前培训。

这些学生文化成绩都普遍偏低,通过考艺术类
院校圆自己的大学梦。

在上述三类学生中,包括有从小学习钢琴参
加“考级”的。

他们往往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只围绕考级曲目进行
学习和训练,不少学生钢琴基础不扎实导致弹奏方法、基本功问题
较为突出。

教师一般只围绕一首应考曲目进行教学以应付专业考试,因此学生的专业水平只能勉强应付考试。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概况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
指导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和科学
素质,掌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以及教育
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具备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并对青少
年进行美育教育和组织音乐课外活动的应用型人才”。

我国高师音
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模式脱胎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经过
20多年的探索发展,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的原则,又有各自专业特点
的差异性。

专业院校钢琴演奏专业培养的方向是钢琴演奏的表演类
型的人才,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演奏能力、演奏技巧以及“高、精、深、广”的培养方向。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钢琴弹奏水
平参差不齐,有经过多年学习训练,具有相对扎实的钢琴演奏基本
功和一定曲目积累的,也有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学习钢琴的,而很多
学生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状态,程度深浅不一。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
钢琴教学,多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课业门类不同做适当区分,并有
针对性地开设不同形式的教学,一般都具有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是个别课教学。

这是钢琴教学的传统授课方式。

教师根据学
生的不同弹奏能力和问题等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选择
特定的练习曲和乐曲,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

这是
最为符合钢琴教学客观规律的教学模式,在钢琴教学中有着非常重
要的地位和价值。

二是小组课教学。

小组课教学更多的是专业程度
相近的学生四五个人一起上课,也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起授课的
情况,类似于“大课”“公开课”的性质。

在小组课中,教师可以
相对集中地解决学生弹奏中的共性问题,传授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
和培养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展开竞争,同时能够改变个别课教学相对封闭、沉闷的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
心理素质、演奏表达能力以及“自省”能力。

同时,客观上能够弥
补高校扩招带来的教学设施及“师生比”的不足。

三是集体课教学。

钢琴集体课教学是把钢琴程度相近的学生集
中在一起上课,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要求对教学内容做
集中的示范和讲授,上课人数相较小组课更多。

教师一般在多功能
电钢琴教室进行教学,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互不干扰,能够及时得到
教师的点评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降低了办学单位的
人才培养成本,适应扩招以后的需要。

近年来,高师院校对钢琴课
授课方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尽管不同院校各类课型所占的权
重比例有所不同,但无论哪一种授课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个别课有集体课无法比拟的优势,
集体课也有个别课不可替代的长处,两类不同的教学方式互为补充
可使质量与效率兼而并重,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

三、高职钢琴教学的“模块化”教学重点
高校扩招后,高师音乐专业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相
应调整,以适应生源质量和师资、设备等要求。

由于高师音乐教育
专业课程开设较多,学生课业负担重,导致学生接受教师教学指导
的时间和练琴的时间都严重不足。

有学者认为,把高师钢琴教学以
相对更清晰的“模块化”思路进行整个教学过程的统筹,将使教学
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第一,手指灵活性及跑动能力等基本功的训练。

高师学生多是
成年人,成年人的钢琴教学不同于幼儿钢琴教学,成年人自身生理
上已经基本定型,手比较僵硬,但在观察力、理解力、文化修养等
这些智力因素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教学中,在坚持按照科学的弹奏
方法和音乐规格进行严格训练的同时,应根据其生理上和智力上的
特点和优势以及个体差异来规划教学的步骤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成年人在学习弹奏时动作的协调性、自如感往往不如少年儿童,但
力量、耐力、注意力、理解力等方面要强于少年儿童。

因此,在起
步阶段,学生应该注重通过《哈农》的练习来特别加强手指灵活性
和跑动能力的训练,以求尽快摆脱灵活性及跑动能力不足的掣肘。

第二,视奏能力及弹奏曲目拓展的训练。

视奏能力往往是学生
最难于突破的一个方面,提高读谱视奏能力应该是音乐教学中最先
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视奏能够使习琴者很好地把握曲目
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锻炼一个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从开始
学习钢琴,教师就应要求学生养成眼睛看谱而不是看键盘弹奏的习惯。

初期可结合《车尔尼599》的学习,选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中外
民歌的钢琴改编曲给学生练习。

《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
赋格》等复调类的作品更是进行视奏训练的最好材料。

看谱视奏能
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浏览更多的曲目,浏览的曲目越多,视奏能力
也越强。

同时,看谱视奏能够使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得到提高。

相关主题